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血液科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暨广东省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的重点专业方向,国家中医药局重点学科,广东省中医和中西医结合血证(血液病)省级重点专科,广东省中医血液病重点专科,国家十一五中医重点专科协建单位。从1984年起,该专科成为全国中医血证急症研究协作组组长单位,负责协调、指导全国中医医疗、科研机构间的血证急症临床、科研协作攻关,对新时期全国中医血证学术的发展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20多年来,该科从着重研究中医药防治上消化道出血(呕血、便血)入手,并逐步扩大研究范围;目前以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血液病为研究重点,拥有43张标准专科病床(含4间标准层流病房,1套高级贵宾病房)、1个研究室和3间专科门诊,专职医务和科研人员20余人。

自血证研究组成立以来,三代血液专科工作人员开疆拓土,不断进取,取得了一系列临床、教学和科研成果。1986年起招收硕士研究生,1990年获国务院批准为博士点,1993年正式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99年开始招收博士后流动人员,共培养本科生数千人,硕士研究生50余名,博士研究生20余名,博士后流动人员1名,先后主编和参编专业书籍20余本,其中有影响者如《血证要览》、《中西医结合血液病治疗学》和《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等,获得各界好评;先后研制开发出中成药10种,其中紫地宁血散成为国家新药。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急性和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淋巴瘤、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地中海贫血、G6PD缺乏症等,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影响远播省内外和港澳台、东南亚、美国、加拿大等地。

一、人才梯队建设

该专科队伍由老中青三代医生组成,人才梯队合理,技术力量雄厚。目前该科拥有教授3人,副教授5人,博导2人,硕导3人,博士3人,博士后1人,主治医师3人;在学研究生15人,包括博士生12人,硕士生3人。学术带头人丘和明首席教授是国家教委批准的博士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导师,广东省名中医,全国中医药学会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中医血证急症研究协作组组长;后备学术带头人杨洪涌教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血栓病分会和瘀血证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环境与健康专家库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等;刘安平主任中医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疑难杂症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中青年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等职。此外,尚有一批年富力强的青年血液病专家正在茁壮成长。

二、科研项目及成果

该专科曾经或正在主持国家攻关项目和部省级以上科研课题15项,厅局级课题近20项;其中研制紫地系列止血制剂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等出血病证的研究,曾先后荣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药重大科研成果奖和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奖;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的研究获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其中紫地宁血散获卫生部新药证书,转让药厂,批量生产,投放市场,被连续指定为全国中医院急诊科室必备中成药。已顺利完成的课题包括“中医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研究”(国家攻关课题),“辨证论治配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东省科委课题),“紫癜灵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内外合治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与分子机制的研究”、“清毒饮和养正片诱导急性白血病细胞凋亡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均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等;目前正进行研究的科研项目有: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重大疑难疾病中医防治研究”项目---“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围化疗期中医干预治疗方案临床应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青蒿琥酯对人原代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最佳作用靶点的研究”等国家级课题两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清毒饮和养正片配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更佳用药时机及量效关系的研究”、“活血化瘀法诱导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细胞凋亡及其分子机理”;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青蒿琥酯对人原代白血病细胞增殖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珠三角汉族人群易栓症致病基因及活血化瘀干预作用靶点”,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中药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患者BMNC来源DC的诱导作用”等部省级课题5项,以及厅局级课题5项。

三、医疗特色

20多年来,该科形成了以中医疗法为主、中西医联合,两条腿走路,内治、外治相结合,毒副作用少,疗效较高,价格低廉等鲜明的专科特色。简介如下:

1、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系统肿瘤

对于急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等,采用中医辨证序贯疗法,配合西医化疗、基因治疗等疗法,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新型的个体化分层治疗,使抗肿瘤作用得到充分提高,而毒副作用又能显著降低;对不适宜化疗者则主要采用中医中药辨证治疗。实践证明,该方案能明显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疗效较高,价格较廉。

2、中药活血解毒,祛瘀生新为主治疗骨髓增殖性疾患

对于慢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等骨髓增生性疾患,主要采用活血解毒,祛瘀生新为法进行个体化治疗,与西医疗法比较,毒副作用少,疗效稳定,价格低廉。

3、中医药内外合治再生障碍性贫血

采用内服中药辨证论治,结合自制的中药透皮药膏外用穴位敷贴以填精补髓生血,酌情加用西药,疗效明显提高,毒副作用降低,输血量减少,费用较低廉,颇受患者欢迎。

4、中医药为主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过敏性紫癜

以中医辨证清热养阴、凉血止血,清、疏、平、养相结合,调节免疫功能为主,酌情加用少量西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过敏性紫癜等,近期、远期疗效均好,副作用少,价格低廉。

5、中医药辨证治疗各类贫血、出血、黄疸、白细胞减少

中医药为主辨证个体化治疗G6PD缺乏症、地中海贫血(中医疗法可减少其相关基因的表达而减轻病情、减少输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难治性缺铁性贫血,以及咳血、尿血等各类贫血、出血、黄疸、白细胞减少症,安全有效。

6、紫地合剂洗胃/灌肠治疗消化道出血

采用紫地合剂冰冻洗胃法抢救治疗消化性溃疡、胃炎、肝硬化等所致之中重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紫地合剂保留灌肠法治疗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直肠炎等所致之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疗效较好,价格低廉,无毒副作用。

四、主要诊疗项目

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多发性骨髓瘤、过敏性紫癜、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淋巴瘤、地中海贫血、蚕豆病(G6PD缺乏症)、缺铁性贫血、营养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恶性组织细胞病、易栓症等疑难血液病,以及呕血、便血、咳血、尿血、血栓性脉管炎等各类出血、血栓栓塞性疾病。

五、主要制剂

紫地系列止血剂(紫地合剂、紫地宁血散、紫珠草注射液)、生血片、紫癜灵片、活髓片、活髓膏、清毒饮/清毒片、养正片、瘀毒清丸等。

科室医生
医院信息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一所大型综合性中医医院,创建于1964年,是我国高等中医药临床教育、医疗、科研重要基地之一,为全国首批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示范中医医院和首批广东省中医名院。2015年获批组建“广东省中医临床研究院”、设立“广州中医药大学岭南医学研究中心”。2016年2月成为广东省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业道德先进单位”、“全国中医药应急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中医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先进单位”、“广东省文明单位”等称号。1994年无偿救治身患股骨头坏死的好军嫂韩素云事迹饮誉全国,受到时任中央领导同志的赞扬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医院占地面积50940平方米,建筑面积20万多平方米,编制病床2200张。设有46个临床科室,门急诊各专科开设齐全。医疗业务每年持续增长,2016年门急诊量突破310万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超过5万人次,急诊量在广州市所有医院(含中医院和西医院)中名列前茅。医院现有职工2600余人,高级职称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家500多名,拥有以我国首批“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著明中医、中西医结合专家欧明教授等为代表的一批全国知名中医、中西医结合专家,包括18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27位广东省名中医、40位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是全国中医技术力量最雄厚的中医院之一。医院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7个(内分泌科、耳鼻喉科、骨伤科、脾胃病科、妇科、肿瘤科、临床药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4个(急诊科、内分泌科、耳鼻喉科、骨伤科、肿瘤科、妇科、心血管科、针灸科、脾胃病科、脑病科、风湿病科、重症医学科、护理学、临床药学),已进入国家重点专科专病单位数量最多的医院行列,其中多个专科专病成为全国协作组组长或副组长单位;拥有省级重点专科专病28个及省中医名科5个。多个国家级、省级培训基地落户我院,包括: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气道管理培训基地,是目前仅有的四家全国气道管理培训基地之一;全国胸腔镜心脏手术技术培训基地,是中国医师协会指定的三家全国培训基地之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膏方人员培训机构;广东省第一批血液透析培训基地;广东省唯一的广东省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全国首家中医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等。医院在运用中医温病学理论防治病毒性疾病方面具有丰富的成功经验。在2003年抗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战斗中,我院作为广东省中医治疗非典专家组组长单位,成功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愈73例确诊非典型肺炎病人,取得了“抗非”战役的“三零”(零死亡率、零院内感染、零后遗症)战绩,受到省、市政府的表彰,中医的疗效受到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的赞赏,医院应邀在香港、台湾等地区推广传授治疗“非典”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目前医院配备有各种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大型检测、诊断、治疗仪器设备,总值超5亿元,包括有ECT、64排螺旋CT,磁共振成像系统,大型数字减影系统,全数字胸部摄影机,医学影像存储及传输系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数字化乳腺机,高压氧舱,体外循环机、流式细胞仪等一大批高精尖端仪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也是第一临床医学院,共有13个教研室,每年承担着13000多学时的课堂教学任务,管理中医学专业(五年制、七年制)、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非医攻博、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等各层次在校学生共4000多名,教师中有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大学终身教授3人,首席教授7人,广东省教学名师3人,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在岗博士生导师54名、硕士生导师159名,是全国最大的中医临床教学医院之一。拥有国家重点学科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8个及博士后流动站3个。专业与课程建设成绩显著。中医学专业为教育部第一类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第五批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是广东省名牌专业,有广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广东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拥有中医妇科学、伤寒论、温病学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眼科学、伤寒论、温病学、金匮要略、中医临床经典等8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省级研究生示范课程,1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中医临床基础课程及中医妇科学教学团队是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单位,另有广东省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单位2个。医院始终坚持“科技兴院”的理念,注重各级重点学科、专科、实验室等平台建设,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Ⅲ级、Ⅱ级实验室,以及2个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获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认定专业12个。各个重点学科和专科在专业领域形成了长期、稳定的研究方向,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目前,医院在研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60多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项以及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项目1项。建院以来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近50项,其中“重症肌无力中医辨证论治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坏死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脾虚证辨证论治的系列研究”、“经方现代应用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第2完成单位)四个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医大辞典》(第2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医五脏相关理论基础与应用”、“中医理论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应用研究”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科研成果的数量和水平在全省中医医疗机构中名列前茅。医院大力开展文化建设,让感恩文化融入医院的主流文化,成为医院职工凝心聚力的一股力量。作为广东省中医药文化建设试点单位和广东省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培训基地,医院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建设与宣传工作,以“把我院打造成为既是群众就医场所,又是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阵地”为目标,逐步形成了我院的中医药文化价值观、行为规范、环境形象三大核心体系,营造了浓郁的中医药文化环境氛围,每年在媒体上刊登的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等宣传报道达600多篇次,现为《中国中医药报社》驻广东记者站的挂靠单位。我们将秉承“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医院宗旨,以“传承创新,精诚至善”为训,大力倡导“患者至上,追求卓越”的服务理念,坚持“优质、高效、低耗”的办院指导思想,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精湛的医疗技术、高尚的医德风范,竭诚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一流的医疗保健服务,为建设受患者欢迎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中医医院而不懈努力。
先烈东门诊 河南门诊 总院
推荐阅读
外出防暑药包括哪些
2025-07-20 13:14:22
外出防暑药包括哪些
经常拉肚子是什么原因,吃什么药
2025-07-20 19:25:34
经常拉肚子是什么原因,吃什么药
老是出脚汗是什么原因
2025-07-19 12:37:45
老是出脚汗是什么原因
挠腋窝痒到崩溃要怎么办
2025-07-19 19:25:10
挠腋窝痒到崩溃要怎么办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本站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kefu@bugu120.com进行修改。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