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脊柱专科

脊柱专科(二骨科)

(一)、专科建设发展历史沿革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创建于1965年,为中医骨伤科学国家级重点学科,自组建至今,该院骨伤科已形成了多个稳定的研究方向,目前已成为拥有脊柱、创伤、关节、康复四个专科的骨科中心。脊柱专科(二骨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省脊柱病重点专科,在几代人的努力下脊柱专科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脊柱专科于1997年正式从骨伤科中分化出来,由梁德教授担任学科带头人,专门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疾病的研究,目前已发展成以颈、胸、腰、骶椎伤病为专业特色的专科。

脊柱专科的诊疗理念先进、技术全面、中医特色显著。专科医疗技术理念可与国际接轨,科室梁德主任、张顺聪主任医师、江晓兵主治医师先后多次受邀赴美国、德国、法国、奥地利、瑞士、日本等国外著名脊柱外科中心学习深造、访问交流,其他成员也长期保持与国际同行、专家的交流。目前专科已成功开展各种高难度、复杂脊柱手术,并在实践中重视中西医联合,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赢得了很好的患者口碑,目前已成为华南地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脊柱病中心。此外,脊柱专科还是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学科临床教学基地,每年培养大量中医骨伤学科优秀本科生、硕士、博士研究生。

脊柱专科组成人员学历高、职称梯次合理,目前科室共有医生12名,主任医师(教授)5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4名,其中医学博士7人,硕士4人;高级职称人员中有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3名。科室具体人员构成如下:梁德 (科室主任、博导、学科带头人)、晋大祥(科室副主任、硕导)、庄洪(博导、教授)、杨志东(硕导、主任医师)、张顺聪(硕导、主任医师),姚珍松(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丁金勇(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江晓兵(主治医师、医学博士研究生),唐永超、谢炜星、徐继禧、袁凯住院医师。

目前脊柱专科拥有各类先进的大型医疗设备,主要包括:高清西门子X线C型臂术中透视机、椎间盘镜、椎间盘射频消融治疗仪、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仪、多功能手术床、颈椎电动牵引椅、腰椎电动牵引床、三维多功能牵引床、激光疼痛治疗仪、红外线射频治疗仪等治疗设备。

(二)、主要研究方向及医疗特色

脊柱专科在科室主任梁德教授的带领下,形成了具备全面脊柱疾病诊疗技术水平的专业团队,目前科室主要研究方向有:

1.脊柱退变性疾病:颈椎病、颈胸腰椎间盘突出症、颈胸腰椎管狭窄症、椎体滑脱等,该科采用与国际接轨、富有中医特色的阶梯式治疗方案,技术全面、经验丰富。目前开展的技术包括: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选择性神经根封闭、射频消融、椎间盘镜、微创椎间盘摘除、经皮固定、非融合及各类高难度手术。

2.脊柱外伤:颈椎、胸椎、腰椎骨折脱位,外伤性截瘫,早期解除脊髓神经压迫、重建脊柱稳定的手术。

3.微创治疗老年人脊柱骨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或肿瘤导致的骨折):该科自2002年开展了经皮膨胀式后凸椎体成形术(PKP)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人脊柱骨折,至今手术例数已超过1000例。该技术创伤微小、恢复迅速,已成为老年骨折患者的福音。同时,该院作为华南地区PKP技术培训中心,为周边省市培养了近百名合格专科人才。

4.脊柱肿瘤:对各种脊柱良、恶性肿瘤,他们采用国际最新评价标准,为患者采用个性化治疗方案,同时利用中医辨证论治,可显著提升患者生存期及生活质量。

5.脊柱结核及脊柱其他感染:采用前后路病灶清除、神经管减压、脊柱重建术,中西医联合用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6.脊柱畸形:侧弯畸形、后凸畸形、强直性脊柱炎伴脊柱畸形、颈椎畸形、寰枢关节脱位畸形等,主要手术技术包括:脊柱侧弯畸形三维矫正术,后凸畸形截骨矫形术、寰枢椎的前路松解、后路复位手术、下颈椎前后路联合松解矫形手术等。

7.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质不愈合引起的脊柱后凸畸形,该科率先在《中国脊柱脊髓杂志》进行早期临床疗效报道,并首次在国内报道过伸CT分期论治标准,该标准得到广大同行的认可。

8.中医特色显著:传承岭南中医骨科精髓,在医疗实践中坚持发挥中医特色,“融贯中西,互补统一,博采众长”。中医特色疗法包括:中医“颈操”疗法、“定点复位,杠杆微调”复位法治疗治疗颈椎病、颈肩臂痛;“大回环”手法、“大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胸腰椎骨折手法复位;小针刀、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急、慢性脊柱伤、病。

(三)科研与学术交流

科研上,科室以骨质疏松、脊柱老化、脊髓损伤为基础研究的主要方向,并不断深入以应用研究为主加强基础研究,形成并逐步扩大基础研究方向上的科研优势,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目前承担、完成及参与的科研课题超过20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卫生部发展基金、省自然基金、省科技厅课题、省中管局课题、大学优秀青年科研基金等。先后主编、主译、参编学术专著10余部,近5年发表国内外专业学术论文40余篇。科室因科研成绩显著,曾先后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省卫生厅一等奖,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学术交流上,科室梁德主任、张顺聪主任医师、江晓兵主治医师先后多次受邀赴美国、德国、法国、奥地利、瑞士、日本等国外著名脊柱外科中心学习深造,其他成员也长期保持与国际中心的交流。科室人员在AOSPINE、NASS等国、内外多个专业学会以及专业学组担任副主任委员、常委、委员、认证会员,近年来定期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承办国际研讨会,专科成员多次受邀至国际学术大会中发言交流,在同行中享有良好的声誉。作为华南脊柱微创技术培训中心、骨质疏松宣教基地,专科目前承担了大量的医师培训工作,每年接受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医师培训及专科医师培训,努力为周边省市培养更多的优秀医师。

科室医生
医院信息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一所大型综合性中医医院,创建于1964年,是我国高等中医药临床教育、医疗、科研重要基地之一,为全国首批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示范中医医院和首批广东省中医名院。2015年获批组建“广东省中医临床研究院”、设立“广州中医药大学岭南医学研究中心”。2016年2月成为广东省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业道德先进单位”、“全国中医药应急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中医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先进单位”、“广东省文明单位”等称号。1994年无偿救治身患股骨头坏死的好军嫂韩素云事迹饮誉全国,受到时任中央领导同志的赞扬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医院占地面积50940平方米,建筑面积20万多平方米,编制病床2200张。设有46个临床科室,门急诊各专科开设齐全。医疗业务每年持续增长,2016年门急诊量突破310万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超过5万人次,急诊量在广州市所有医院(含中医院和西医院)中名列前茅。医院现有职工2600余人,高级职称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家500多名,拥有以我国首批“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著明中医、中西医结合专家欧明教授等为代表的一批全国知名中医、中西医结合专家,包括18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27位广东省名中医、40位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是全国中医技术力量最雄厚的中医院之一。医院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7个(内分泌科、耳鼻喉科、骨伤科、脾胃病科、妇科、肿瘤科、临床药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4个(急诊科、内分泌科、耳鼻喉科、骨伤科、肿瘤科、妇科、心血管科、针灸科、脾胃病科、脑病科、风湿病科、重症医学科、护理学、临床药学),已进入国家重点专科专病单位数量最多的医院行列,其中多个专科专病成为全国协作组组长或副组长单位;拥有省级重点专科专病28个及省中医名科5个。多个国家级、省级培训基地落户我院,包括: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气道管理培训基地,是目前仅有的四家全国气道管理培训基地之一;全国胸腔镜心脏手术技术培训基地,是中国医师协会指定的三家全国培训基地之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膏方人员培训机构;广东省第一批血液透析培训基地;广东省唯一的广东省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全国首家中医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等。医院在运用中医温病学理论防治病毒性疾病方面具有丰富的成功经验。在2003年抗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战斗中,我院作为广东省中医治疗非典专家组组长单位,成功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愈73例确诊非典型肺炎病人,取得了“抗非”战役的“三零”(零死亡率、零院内感染、零后遗症)战绩,受到省、市政府的表彰,中医的疗效受到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的赞赏,医院应邀在香港、台湾等地区推广传授治疗“非典”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目前医院配备有各种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大型检测、诊断、治疗仪器设备,总值超5亿元,包括有ECT、64排螺旋CT,磁共振成像系统,大型数字减影系统,全数字胸部摄影机,医学影像存储及传输系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数字化乳腺机,高压氧舱,体外循环机、流式细胞仪等一大批高精尖端仪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也是第一临床医学院,共有13个教研室,每年承担着13000多学时的课堂教学任务,管理中医学专业(五年制、七年制)、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非医攻博、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等各层次在校学生共4000多名,教师中有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大学终身教授3人,首席教授7人,广东省教学名师3人,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在岗博士生导师54名、硕士生导师159名,是全国最大的中医临床教学医院之一。拥有国家重点学科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8个及博士后流动站3个。专业与课程建设成绩显著。中医学专业为教育部第一类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第五批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是广东省名牌专业,有广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广东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拥有中医妇科学、伤寒论、温病学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眼科学、伤寒论、温病学、金匮要略、中医临床经典等8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省级研究生示范课程,1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中医临床基础课程及中医妇科学教学团队是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单位,另有广东省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单位2个。医院始终坚持“科技兴院”的理念,注重各级重点学科、专科、实验室等平台建设,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Ⅲ级、Ⅱ级实验室,以及2个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获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认定专业12个。各个重点学科和专科在专业领域形成了长期、稳定的研究方向,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目前,医院在研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60多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项以及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项目1项。建院以来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近50项,其中“重症肌无力中医辨证论治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坏死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脾虚证辨证论治的系列研究”、“经方现代应用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第2完成单位)四个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医大辞典》(第2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医五脏相关理论基础与应用”、“中医理论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应用研究”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科研成果的数量和水平在全省中医医疗机构中名列前茅。医院大力开展文化建设,让感恩文化融入医院的主流文化,成为医院职工凝心聚力的一股力量。作为广东省中医药文化建设试点单位和广东省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培训基地,医院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建设与宣传工作,以“把我院打造成为既是群众就医场所,又是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阵地”为目标,逐步形成了我院的中医药文化价值观、行为规范、环境形象三大核心体系,营造了浓郁的中医药文化环境氛围,每年在媒体上刊登的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等宣传报道达600多篇次,现为《中国中医药报社》驻广东记者站的挂靠单位。我们将秉承“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医院宗旨,以“传承创新,精诚至善”为训,大力倡导“患者至上,追求卓越”的服务理念,坚持“优质、高效、低耗”的办院指导思想,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精湛的医疗技术、高尚的医德风范,竭诚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一流的医疗保健服务,为建设受患者欢迎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中医医院而不懈努力。
先烈东门诊 河南门诊 总院
推荐阅读
一侧肩膀疼连着手麻怎么回事,怎么办
2025-07-21 17:01:00
一侧肩膀疼连着手麻怎么回事,怎么办
嗳气打不出怎么回事,该怎么治疗
2025-07-18 11:13:47
嗳气打不出怎么回事,该怎么治疗
眼底出血怎么回事,严重吗
2025-07-18 09:20:08
眼底出血怎么回事,严重吗
宝宝白天嗜睡是什么原因​
2025-07-21 16:36:35
宝宝白天嗜睡是什么原因​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本站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kefu@bugu120.com进行修改。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