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影像科

一、科室概况

该院影像科作为广东省首批评审通过的临床重点专科,集常规X线、CT、MRI、ECT、DSA等影像诊断手段和介入治疗为一体,人才济济、设备齐全,在本学科领域占有重要地位。设有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研究生培养点,目前有研究生生导师5名。科室拥有1.5 T和3.0 T磁共振成像系统各一台,16排、64排螺旋CT和最新最高配置的新一代宝石CT机各一台,大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两台,先进的具有类PET功能的SPECT/CT一台;还有500mA以上大型X线机九台,其中直接数字化多功能X线摄片机(DR)七台,CR机一台。此外,还有多功能遥控数字胃肠造影机、全自动钼靶X线机、全景口腔X线机和床旁X线机多台。可对全身各系统、各部位进行影像学检查,对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和微创治疗。影像科牵头参与建设的数字化影像传输和存储系统(PACS)已经经过三期扩建,实现科内多部门和全院多科室间的联网会诊和资源共享。

二、人员配置

影像科目前共有人员60人,其中医师26人、技师21人、护士6人、其他辅助人员7人。有教授/主任医师共3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副主任护师/副主任技师共12人、中级职称12人。医师组中有医学博士4名,硕士11名。科内已有十余名专家在各级学术团体中兼任职务,代表较强的整体实力和发展后劲。其中学科带头人王芳军教授目前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影像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影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和介入医师分会常委、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与微创介入专业委员会常委等学术职务;核医学亚专科学术带头人罗耀武主任医师兼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核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核医学分会委员等学术职务。

三、科室业务与优势

影像科日常开展业务有:X线透视、照片、床边摄片,螺旋CT、MRI检查,核医学诊疗及介入诊断疗等。除开展所有常规的影像诊疗技术外,先后开展了全脊柱长腿X线摄影定位标尺的临床应用、口腔全景摄片、球囊导管恒速恒压法子宫输卵管造影、CT冠脉成像、CT胃肠检查、CT脑灌注、CT新技术流程优化、MR灌注成像、前列腺MRS成像、全身及局部DWI检查、乳腺成像、3.0T磁共振Tricks技术、脑功能成像、DTI、 LAVA-flex、MRI引导下肩关节腔造影检查、18F-FDG全身肿瘤断层显像、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糖尿病下肢病变介入诊疗术、宫颈妊娠介入诊疗术、肝癌DSA引导下低温冷冻治疗、介入输尿管支架治疗、皮下上腔静脉输液港植入术、肾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腔静脉滤器植入及取出术等新技术,不断扩大新的业务范围。特别是在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恶性肿瘤、血管闭塞性疾病、股骨头坏死和输卵管性不孕症等疾病有较深入的研究,具有独到经验。

四、教学、科研与其他

影像科为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1998年至2013年共培养博硕士研究生45名。承担第一临床医学院及相关学院的博士、硕士、本科等各层次的《临床医技学》、《医学影像学》、《骨伤科影像学》及《妇产科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等课程的大课教学、临床实践带教等任务。近年来,不断取得学院“受学生欢迎的任课教师”、“观摩教学一等奖”、“教案评比一等奖”等教学奖项。

影像科近年来主持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1项、教育部重大课题1项、广东省科技厅课题8项,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广东省教育厅和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以及校级课题等一大批。获各级科研成果奖励7项,其中“中药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评价与机理探讨”获2001年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和2002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介入再通和中药灌注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研究获广州中医药大学2004年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影像科主编了国家十一五研究生规划教材《临床医学影像学》、21世纪中西医结合系列教材《临床医技学》、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影像学》等教材4部,主编或参编《髋关节疾病影像诊断》、《肿瘤介入诊疗学》、《临床介入诊疗学》、《妇产科放射介入治疗学》、《骨关节创伤x线诊断》、《针刀影像诊断学》、《骨伤科影像学》、《医学影像学漫谈》等影像学教材、专著和科普著作20余部。在全国、省级杂志公开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SCI收录的有4篇。

2009年以来,影像科每天举行读片会,每月一次邀请知名专家或科内专家进行系列科内学术讲座,每月两次以上由科内青年医技人员进行科内小课活动,不定期进行影像-病理联合或临床-影像-病理三结合读片会以及医技人员共同读片会,倡导和推动合作互动的学术之风。影像科已主办过全国影像学学术会议和国家级学习班6次,省级及以下级别学术会议10余次。多次派人参加国内外重大学术会议并作专题演讲或专家讲座,在国内本学科领域具有较高学术地位和影响。

科室医生
医院信息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一所大型综合性中医医院,创建于1964年,是我国高等中医药临床教育、医疗、科研重要基地之一,为全国首批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示范中医医院和首批广东省中医名院。2015年获批组建“广东省中医临床研究院”、设立“广州中医药大学岭南医学研究中心”。2016年2月成为广东省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业道德先进单位”、“全国中医药应急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中医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先进单位”、“广东省文明单位”等称号。1994年无偿救治身患股骨头坏死的好军嫂韩素云事迹饮誉全国,受到时任中央领导同志的赞扬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医院占地面积50940平方米,建筑面积20万多平方米,编制病床2200张。设有46个临床科室,门急诊各专科开设齐全。医疗业务每年持续增长,2016年门急诊量突破310万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超过5万人次,急诊量在广州市所有医院(含中医院和西医院)中名列前茅。医院现有职工2600余人,高级职称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家500多名,拥有以我国首批“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著明中医、中西医结合专家欧明教授等为代表的一批全国知名中医、中西医结合专家,包括18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27位广东省名中医、40位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是全国中医技术力量最雄厚的中医院之一。医院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7个(内分泌科、耳鼻喉科、骨伤科、脾胃病科、妇科、肿瘤科、临床药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4个(急诊科、内分泌科、耳鼻喉科、骨伤科、肿瘤科、妇科、心血管科、针灸科、脾胃病科、脑病科、风湿病科、重症医学科、护理学、临床药学),已进入国家重点专科专病单位数量最多的医院行列,其中多个专科专病成为全国协作组组长或副组长单位;拥有省级重点专科专病28个及省中医名科5个。多个国家级、省级培训基地落户我院,包括: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气道管理培训基地,是目前仅有的四家全国气道管理培训基地之一;全国胸腔镜心脏手术技术培训基地,是中国医师协会指定的三家全国培训基地之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膏方人员培训机构;广东省第一批血液透析培训基地;广东省唯一的广东省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全国首家中医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等。医院在运用中医温病学理论防治病毒性疾病方面具有丰富的成功经验。在2003年抗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战斗中,我院作为广东省中医治疗非典专家组组长单位,成功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愈73例确诊非典型肺炎病人,取得了“抗非”战役的“三零”(零死亡率、零院内感染、零后遗症)战绩,受到省、市政府的表彰,中医的疗效受到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的赞赏,医院应邀在香港、台湾等地区推广传授治疗“非典”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目前医院配备有各种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大型检测、诊断、治疗仪器设备,总值超5亿元,包括有ECT、64排螺旋CT,磁共振成像系统,大型数字减影系统,全数字胸部摄影机,医学影像存储及传输系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数字化乳腺机,高压氧舱,体外循环机、流式细胞仪等一大批高精尖端仪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也是第一临床医学院,共有13个教研室,每年承担着13000多学时的课堂教学任务,管理中医学专业(五年制、七年制)、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非医攻博、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等各层次在校学生共4000多名,教师中有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大学终身教授3人,首席教授7人,广东省教学名师3人,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在岗博士生导师54名、硕士生导师159名,是全国最大的中医临床教学医院之一。拥有国家重点学科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8个及博士后流动站3个。专业与课程建设成绩显著。中医学专业为教育部第一类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第五批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是广东省名牌专业,有广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广东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拥有中医妇科学、伤寒论、温病学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眼科学、伤寒论、温病学、金匮要略、中医临床经典等8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省级研究生示范课程,1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中医临床基础课程及中医妇科学教学团队是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单位,另有广东省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单位2个。医院始终坚持“科技兴院”的理念,注重各级重点学科、专科、实验室等平台建设,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Ⅲ级、Ⅱ级实验室,以及2个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获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认定专业12个。各个重点学科和专科在专业领域形成了长期、稳定的研究方向,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目前,医院在研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60多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项以及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项目1项。建院以来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近50项,其中“重症肌无力中医辨证论治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坏死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脾虚证辨证论治的系列研究”、“经方现代应用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第2完成单位)四个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医大辞典》(第2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医五脏相关理论基础与应用”、“中医理论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应用研究”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科研成果的数量和水平在全省中医医疗机构中名列前茅。医院大力开展文化建设,让感恩文化融入医院的主流文化,成为医院职工凝心聚力的一股力量。作为广东省中医药文化建设试点单位和广东省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培训基地,医院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建设与宣传工作,以“把我院打造成为既是群众就医场所,又是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阵地”为目标,逐步形成了我院的中医药文化价值观、行为规范、环境形象三大核心体系,营造了浓郁的中医药文化环境氛围,每年在媒体上刊登的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等宣传报道达600多篇次,现为《中国中医药报社》驻广东记者站的挂靠单位。我们将秉承“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医院宗旨,以“传承创新,精诚至善”为训,大力倡导“患者至上,追求卓越”的服务理念,坚持“优质、高效、低耗”的办院指导思想,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精湛的医疗技术、高尚的医德风范,竭诚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一流的医疗保健服务,为建设受患者欢迎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中医医院而不懈努力。
先烈东门诊 河南门诊 总院
推荐阅读
EB病毒的症状有哪些
2025-07-16 14:51:58
EB病毒的症状有哪些
吃芋头嗓子有针扎的感觉怎么回事
2025-07-17 17:18:37
吃芋头嗓子有针扎的感觉怎么回事
左下眼睑一直跳怎么回事
2025-07-19 12:17:18
左下眼睑一直跳怎么回事
晚上睡觉时胳膊突然肿痛醒来怎么了
2025-07-16 15:51:26
晚上睡觉时胳膊突然肿痛醒来怎么了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本站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kefu@bugu120.com进行修改。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