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急诊科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是广州医学院重点学科,是硕士学位授予点。科内实行急诊内科和急诊外科三级分科管理。科内功能分区合理,设有接诊大厅、各专科诊区、抢救室、急诊手术室、5个床位的重症抢救监护室(EICU)、共52个床位的急诊观察病区、临时输液区、实验检查区、急诊医学教研室和教学区。科内为广大患者提供内、外、妇、儿、眼、耳鼻喉、口腔及传染科等24小时急诊服务。

急诊科现拥有一支36人的固定编制的急诊专科医师技术队伍,平均年龄35岁。包括教授1人,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7人,主治医师14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10人,硕士导师2人。所有人员分别按急诊内科专业,急诊外科专业计划培养和发展,并根据每人的专业特长再细分为心血管疾病组、呼吸疾病组以及创伤组,形成了一支朝气蓬勃且技术能力强的优秀人才梯队。

急诊科设备齐全,拥有两台具有流动EICU功能的救护车,承担院前急救任务。院内急诊配备了两套多功能中央监护仪(12个工作站);配有5台有创呼吸机及3台无创呼吸机;并有多台床边除颤监护仪、纤维支气管镜、临时心脏起搏器、手术显微镜、血液净化装置、洗胃机、降温毯、二维B超、床旁血气电解质快速分析仪以及TNT等多项床旁快速诊断检测仪等先进设备。目前急诊科承担广州市人口大区海珠区的急救任务,年急诊量超过11万人次,年出车量超过3000车次,并连续数年负责春交会、秋交会、春运和烟花汇演等医疗保障工作。充足的病源,丰富的病种,齐全先进的设备,团结的精神使急诊科在急、危重病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和宝贵的临床经验,急救技术不断完善,急救成功率不断提高。历经近20年的发展,急诊科已逐步在心血管急症、呼吸衰竭、急性脑血管疾病和急性中毒等综合救治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学科发展水平位居广州市医院前列。

在学科带头人陈晓辉教授的带领下,急诊科积极开展院前急救、心肺脑复苏、危重病救治、急性中毒和创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业务水平居市内三甲医院前列。急诊科早在1994年率先在广州市开展了急诊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技术,近年还建立了急性心肌梗死诊治的绿色通道,使超早期(发病3小时内)的患者得到及时、快速和规范的治疗,有效地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获得了患者的好评和同行的肯定。在1997年我科开展了无创通气技术,现被广泛应用于急性左心衰、急性肺水肿、呼吸衰竭、重症哮喘等病人的抢救治疗,有效地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减少有创通气治疗的使用,既减轻了病人痛苦,又降低了治疗费用和死亡率,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近10年来我科还开展多项临床项目,包括床旁血液净化、支纤镜和二维B超等。如床旁血液净化治疗,就已多次用于救治各类急性中毒、尿毒症等患者,均取得了成功,大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在外科介入急救方面,急诊外科运用介入技术救治下消化道大出血休克获得极大成功;特别是联合介入技术救治右下肢深部多发性脓肿并全身脓毒败血症休克病人获得突破性进展。未来三年,结合我院病源的特点,我科将建立广州海珠区区域性胸痛中心和卒中中心,成立配套齐全的急性胸痛和卒中单元,为急性胸痛、急性卒中患者开辟快速通道。

科室医生
医院信息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简称广医二院)于1982年12月正式挂牌,2004年8月成立广州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2013年6月医院正式更名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州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更名为广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经过30余年的艰苦创业,医院不断发展壮大,已发展成为人才队伍齐备、学科力量雄厚、医疗技术精湛、科教成果丰硕、诊疗设备先进、医疗服务完善,集医疗、教学与科研于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和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成为广州市重要的医疗诊治、医学教育、医学研究机构,广东省、广州市干部保健基地。医院由院本部、番禺院区和西院区组成。医院本部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核心地区,双地铁昌岗站上盖。医院三个院区总占地面积1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93万平方米,编制床位2500张,设有46个临床科室,12个医技科室,附设广州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广州心血管疾病研究所,以及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有职工人数38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600余人。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双聘院士3名、珠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3人、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1名。274人次在省、市学术团体各专业学会担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医院学科齐全、技术力量雄厚、专科特色突出,在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风湿性疾病、过敏性疾病、慢性疼痛防治及肾移植、外科微创手术等领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疼痛科、过敏反应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神经内科、急诊科、普通外科、康复科、医学检验科、胸外科、肾内科、医学影像科、眼科、内分泌科和呼吸内科、疼痛科、过敏反应科等16个专科为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急诊科、疼痛科、过敏反应科3个专科为广东省高水平临床专科。25个临床专业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3个专业为国家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医院拥有最新一代伽玛射线立体定位治疗系统、全飞秒激光近视治疗机、3.0T医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256排全身高速螺旋能谱CT、双C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线机(DSA)、术中放疗手术系统、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机器人手术显微镜、数字一体化手术室等一批先进的现代化医疗设备。医院负责广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二系、医学影像学系、麻醉学系的教学工作。承担了专科、本科、研究生、住培等多层次的教学任务。拥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该院共有博士生导师77人,硕士生导师152人。内科学教学团队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内科学课程为国家精品课程、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还拥有一批省市精品课程。拥有住院医师规范化规培基地27个,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1个,协同医院2家。临床医学为广东省教育厅第九轮攀峰重点学科,神经内科为广东省“十二五”医学重点学科,内科学(心血管病与心血管药理)和临床检验诊断学为广州市属高校重点学科,外科学为广州市属高校重点扶持学科,急诊医学科为广州市医学重点学科。拥有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神经遗传与离子通道病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重点实验室2个 、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2个、广东省卫计委重点实验室1个、广州市重点实验室3个。近五年获各级课题立项共计634项,资助经费8049.37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74项,经费2632万元。医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办院宗旨,坚守“仁爱、精诚、团结、创新”的院训,发扬“艰苦创业、求真务实、勇于开拓”的广医二院人精神,实行全方位优质医疗服务。以“更好的质量、更好的服务、更好的环境、更合理的费用”为目标,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以严谨的作风、精湛的医术、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广大人民群 众的信任,病人遍及省内外、港澳台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医院被国家卫生部评为“三级甲等医院”、“爱婴医院”和“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荣获广东省“文明医院”、“百家文明医院”、“白求恩式先进集体”及“广州市文明单位标兵”、“广州市最受欢迎三甲医院”、“广州市医保信用‘AAA’级定点医疗机构”等荣誉称号。番禺院区位于广州市番禺区亚运城,前身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16年经广州市编委及广州医科大学批准,整体并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番禺院区占地面积82亩,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设有门诊部、医技楼和住院大楼。开设住院病区12个,现有床位500张,承担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急诊急救、教学科研等任务,主要为番禺、南沙等地区居民提供医疗卫生保障服务。广医二院对番禺院区实施“小综合、大专科”的发展战略,采取“垂直管理”模式,促进三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进一步延伸。番禺院区现以器官移植、急危重症救治、放射介入和微创手术治疗、肿瘤综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为特色,努力成为番禺区医疗卫生事业重要支撑力量。 西院区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广纸路,前身为“广纸医院”,2012年依广州市政府文件规定整体移交划转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西院区直接管办南石头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广州市唯一一家由三甲医院直接管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设有门诊部、预防保健科、住院部、医技科、中西药房、综合办公室5个科室,开放床位75张。服务范围16个居委、常住人口9.63万。广医二院依托西院区率先探索“紧密型医联体”模式,实现了疾病“分级诊疗、急慢分治”,促进了三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使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三级医院服务,得到了市、区有关部门的一致好评并予以推广。2015年,广医二院以其三甲医院的雄厚技术实力和优势在西院区新建两个病区,设床位50余张,弥补目前社区眼科、康复专业人员匮乏、治疗手段单一的缺陷,进而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的健康需求。
昌岗院区 番禺院区 西院区
推荐阅读
甲状腺结节内强光点与钙化点有什么区别
2025-08-03 15:45:36
甲状腺结节内强光点与钙化点有什么区别
女人尿路感染尿痛尿血了怎么办
2025-07-31 08:40:52
女人尿路感染尿痛尿血了怎么办
老是想放屁是什么原因
2025-07-30 08:09:59
老是想放屁是什么原因
女性感觉胸部疼痛是怎么回事呢
2025-08-01 17:12:13
女性感觉胸部疼痛是怎么回事呢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本站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kefu@bugu120.com进行修改。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