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变态反应科创建于1983年,创建人钟南山院士。该学科目前拥有一个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总人数36人,其中从事变态反应专业研究的技术骨干有9名教授或研究员,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4名。
变态反应科于2013年底被国家卫计委评为全国临床重点专科,分别在2015、2016、2017、2018和2019年度获得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中名列第一和二名。专科建设依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面积7000平方米,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哮喘等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为主攻方向之一,得到了省市政府和科技局的各方资助,为本项目的开展创建了优良的实验平台。
未来三年的建设目标是:根据国家慢性病防治的战略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结合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与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势和我国变态反应学发展的现状,围绕中国特色的过敏性疾病学科体系建设与发展这一核心,全面推进临床、科研、教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努力建设成为国内先进、国际一流的变态反应学临床诊疗中心、科技创新和转化医学中心、学术交流中心及人才培养基地。
我科坚持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紧密结合,不断开拓创新,逐步发展壮大。根据学科发展需要,目前共有6个专业组,具体如下:变应性鼻炎与鼻窦炎、支气管哮喘的规范化诊治、难治性哮喘的表型以及个性化治疗、慢性咳嗽的诊疗规范、真菌过敏相关性肺部疾患、食物过敏以及过敏性皮肤疾患、免疫及变态反应学诊治新技术的研发。每个专业组均有学科带头人,梯队完整,人员配置完整,团队的整体力量及处理疑难重症的能力强。
我科拥有门诊和住院病区,周一至周五全天及周六上午专科专病门诊、专家门诊和多学科门诊,由高年资住院和主治医师负责专科专病门诊,专家门诊由经验丰富的知名专家应诊,年平均门诊量逾38619人次,接收免疫治疗的变应性鼻炎、哮喘和皮炎的患者年平均有2268人次,年平均住院人数486人次,为国内较大规模的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变态反应性疾病诊疗专业机构,收治来自全国各地的、曾就诊过许多大医院的相关疑难病例,甚至外籍患者,包括各种变态反应性疾患、难治性哮喘、嗜酸粒细胞性肺炎、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嗜酸粒细胞增多症、食物以及药物过敏和过敏性休克等。我科注重提高技术团队的整体诊治水平,还在我科正式成立之前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定期于周三上午进行钟南山院士疑难病例全院大查房,并邀请相关科室(如影像科、病理科、耳鼻喉科、风湿科、皮肤科、血液科、心血管内科、儿科、心理科等)进行讨论,从整体出发制定有利于患者的最佳诊治方案,解决了大量疑难问题。
我科自1993年起建立导师制,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000年开始按广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住院医师进行临床培养;2007年起执行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细则。年青医师完成3年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进入3年变态反应专科医师培训,通过规范化的系统培训,不但能掌握变态反应科常见病及危重症:如过敏性鼻炎鼻窦炎、上气道综合征、咳嗽的鉴别诊断与咳嗽变异型哮喘、重症哮喘、食物过敏与过敏性皮炎、过敏性休克与神经血管性水肿的处理,还熟练掌握变态反应学的临床操作与技能,包括:皮肤点刺实验、鼻咽镜检查与鼻粘膜活检、鼻腔灌洗、诱导痰、支气管镜检查和支气管肺泡灌洗、动脉穿刺与血气分析、胸腔穿刺置管术、危重症患者的呼吸支持与呼吸功能监测、循环支持及循环功能监测、胸部X片/CT读片、胸部V/Q扫描读片、肺功能操作与结果判读、深静脉穿刺置管、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心肺康复技术等。
近10年变态反应科开展的新技术或新业务包括: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细胞分类、特异性尘螨变应原舌下含服脱敏、淋巴细胞亚群功能分析治疗、T调节细胞测定、特异性免疫治疗疗效参考指标(SIgG4)检测、螨变应原组分体内诊断(SPT)、药物过敏原体外检测诊断(SIgE)、食物不耐受变应原SIgG体外检测、(职业性、化学性化合物、药物)变应原皮肤斑贴试验、影像导航在难治性过敏性鼻炎中的治疗技术、标准化特异性屋尘螨变应原鼻激发技术、变应原特异性IgG4抑制B细胞与变应原结合的能力(FAB)水平测定、特异性尘螨变应原眼结膜激发技术、哮喘电子峰流速仪、哮喘电子日记等。
科研工作是变态反应科的重要工作之一,近三年来,在医院领导和呼研所领导的带领下,我们的科研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2017年度新立项有8项(包括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和新增科研经费1070万元;而在的国家级研项目共7项(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培育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和经费977.7万元;还有在研的省市级和横向项目共17项和330.5万元科研经费。
我们科2015-2017年共发表了论文38篇,其中28篇为SCI发表,影响因子共105.729,包括JACI、Chest、Allergy、Clin Exp Allergy等高影响的过敏和呼吸专业杂志。我们还牵头并主要参与了全国哮喘、呼吸及变态反应专业的专家共识,包括《上下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联合诊疗与管理专家共识》、《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诊治专家共识》、《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年版》以及《Chinese Guideline on allergen immunotherapy for allergic rhinitis》;张清玲教授主编了哮喘专业的《喘息样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孙宝清教授亦编写了过敏医学漫画科普书《深入浅出谈过敏》。我们牵头的《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的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和《奥马珠单抗治疗重症过敏性哮喘的中国专家共识》也于2018年发表。
曾因哮喘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以及尘螨等过敏原的基础研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3年)和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2010年)和二等奖(2016年)。
变态反应科每年培养博士3~5名, 硕士15~20名,博士后1~3名,每年都举办专业学习班和进修班,近10多年来培训我国变态反应性病防治和研究的专业人才约4000余人,通过教学和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形成富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医学创新人才。根据学科发展速度和规模适度扩大进修医生招收计划,建立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把学科的技术进展和先进的诊疗技术融入培训方案,以培养变态反应科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为目标,严格把关培训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