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心血管内科

心血管内科为该院特色专科,现有医护人员60多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7人,主治医师5人,博士5人,在读博士生3人。现有3个临床病区:心内一区、心内二区和CCU病区,下设还有心导管室和心功能室,共有床位66张,其中CCU(心脏重症监护病房)床位9张。拥有多功能中心监护仪3台,主动脉内囊反搏仪(IABP)2台。可开展有创心排量,血液动力学和呼吸的监测,肌钙蛋白、B型脑钠肽等检测。心功能室可开展心电图、24小时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运动平板实验、电生理等多种项目。已有三位医师到国外进修。

1.专科特色:拥有大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中心监护仪,多导联心电生理仪等设备。已开展冠:脉造影术,冠脉支架术,冠脉内旋磨术及血栓抽吸术,冠脉内压力导丝检查术,周围动脉的介入治疗(如下肢,肾动脉,颈动脉造影及支架),IABP治疗心源性休克、难治性心衰,对各种顽固性心律失常治疗,已开展室性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射频消融术治疗。植入CRT、CRT_D等各类型起搏器等手术。准备新开冠脉内超声、肾动脉射频消融等新技术项目。已成为荔湾区心血管疾病诊治医学中心。年门诊量 10万余人次,出院病人 2700余人次。

2.教学方面: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5人,研究生导师2人,同时承担广州医科大学的本科内科教学和实习医生临床实习任务十多年,以及研究生教育多年。并进修医生带教任务。参与编写教材和习题资料。

3.科研方面:该科有国家级专利一项和省市级科研多项。该科的后续培养:包括选入攻读硕士或硕士课程,博士,以及继续派人到国内外进修,培养和引进人才。

新开设专科门诊分设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冠心病、高血压和心脏康复门诊,戒烟门诊及妊娠合并心脏病等门诊。

二、特色技术及服务项目

1、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该科自上世纪90年代开展冠脉造影及支架术。2003年开展经桡动脉的PCI术。2005年开展无保护左主干病变PCI术。2008年开展冠脉旋磨术及冠脉内压力导丝检查术。在冠状动脉复杂病变,如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左主干病变、钙化病变、分叉病变等的介入诊疗方面拥有极其丰富的经验。目前,冠脉造影年均800多例,介入治疗约年均300余例。近年来逐步开展了外周血管及大血管的介入治疗,包括下肢动脉、肾动脉及大动脉的介入治疗。

2、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的基础及临床的研究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在国内较早开展了应用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建立了一套较完善的HVHF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方法。该技术获得了2010年度广州市科学技术奖。该科高容量血液滤过技术自2000年临床应用,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80余例。现有主动脉内囊反搏仪(IABP)2台,治疗心源性休克、难治性心力衰竭。同时开展了抗心衰起搏器包括CRT、CRT_D的植入。

3、妊娠合并心脏病

该院的广州妇产科研究所、广州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一直是该院的优势和品牌。依托于与广州妇产科研究所、广州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的协助关系,通过对“妊娠高血压、围产期心肌病、妊娠合并心衰”等疾病开展基础性研究工作,协助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对妊娠合并危急重症的救治工作,该科室中各级医生的妊娠合并心脏病的诊疗技术水平均得到极大的提高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在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方面也达到了长足的发展。

4、心内电生理

该科已开展多年经食道调搏检查与治疗,该科开展临时及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治疗缓慢心律失常,如病窦房结综合征(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窦性静止、心动过缓过速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高度或完全性及二度II房室传导阻滞、持续或间歇性室内三分支传导阻滞或有症状的室内二支传导阻滞者)。三腔起搏器治疗扩张型心肌充血性心衰、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仪治疗顽固性恶性心律失常。近几年来开展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频发室性早搏等快速性心律失常。

5、高血压

高血压亚专科领域,已诊治大量高血压病人,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开展广州市荔湾区各街道社区高血压调查与干预,深得群众欢迎。对顽固性高血压、高血压急症等高血压疑难重症领域,具有通畅的急救路径,特别是并发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可进行急诊覆膜支架动脉内腔内隔离术。

6、结构性心脏病

开展小儿及成人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房间隔和室间隔缺损封堵,常规开展左、右心漂浮导管。

科室医生
医院信息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位于广州市繁荣的西关地区,毗邻风景秀丽的“羊城八景”的荔湾湖畔,医院拥有多宝路和荔湾路(荔湾医院,原荔湾区中心医院)两个院区,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广东省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广东省产科质量控制中心、广东省法医物证司法鉴定中心。广医三院也是国内最早的医院之一,还设有广州妇产科研究所和广州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以学科齐全、特色专科突出、技术力量雄厚、多学科综合优势强大,在广东省和华南地区均享有盛誉。医院于1899年12月12日由美国基督教长老会创办。原名为“柔济医院”,1953年更名为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06年转入广州医科大学后,更名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110多年,跨越三个世纪的风雨兼程,医院始终秉承“柔心济世 尚道精医”的医院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办院宗旨,造就了享有“南梁北林”美誉的妇产科专家梁毅文博士、外科专家王怀乐博士等一代医学大师。妇产科是我国最早的妇产科临床医疗、教学基地之一,产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广东省产科重大疾病防控协同创新中心和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学科。1998年成立了广州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是华南地区成立最早、网络覆盖最广、技术最雄厚的孕产妇救治中心,重症产妇抢救成功率高达98%。妇产科医疗技术在行业领先,产科开展了全球首例“3D打印技术应用于复杂型胎盘植入患者”的手术、复杂型胎盘植入子宫环形切除术等高技术难度手术,妊娠合并疑难危重症救治诊疗技术为降低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妇科实施了国内首例单孔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和阴道骶前韧带固定术等手术。生殖医学科在1989年诞生了国内第二例、广东省第一、第二例试管婴儿。是国内首批获得卫生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准入的单位之一,是省内规模最大、成功率高、历史悠久的生殖医学中心之一。医院的“胸痛中心”、“脑卒中中心”等承担了区域内急危重患者快速救治工作。目前,新生儿科、临床护理是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关节外科、脊柱外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学、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神经外科、胃肠外科、乳腺外科、肝胆外科、血管外科、泌尿外科、器官移植科、中医科等学科在广东省、广州市内均有美誉,内镜、腹腔镜、微创、影像学介入等诊疗技术是医院特色。医院拥有高水平的医学科学研究平台,1989年建立广州妇产科研究所,形成重症孕产妇临床救治与围产医学、生殖与遗传、妇科肿瘤为三大研究方向。现拥有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产科重大疾病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生殖医学重点实验室(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建);1个广东省高校生殖与遗传重点实验室、1个广州市生殖与遗传重点实验室;1个广东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高水平联合创新实验室、1个院士工作站、广州医科大学DAMP研究中心。2016年,成立再生医学与3D打印技术转化研究中心。近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重大攻关项目等资助项目400多项。创办了《中华产科急救电子杂志》,发表科技论文1400多篇,SCI收录论文100多篇,研究论著发表于顶级医学刊物《柳叶刀》。医院是广州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有19个教研室,承担本科、硕士、博士、留学生等教学任务,妇产科学是二级学科博士授予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培养基地;现有博士生导师10人 、硕士生导师76人,拥有 “南粤优秀教师”、“广州市优秀教师”等优秀教师。全科医学是广东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临床医学为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名牌专业;内科学是国家精品课程、双语示范课程。2008年,成为美国CMB住院医师培训改革项目协作单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现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全科等14个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建设了1860平方米的临床技能中心,配备先进的教学模拟设备,为该院实践教学提供有力支持,近十年来为各医疗机构、政府单位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医学人才。目前,医院本部编制床位为1000张;设有48个临床科室、9个医技科室。医院员工1900余人,高级职称500多人;年门诊量约160多万人次、年出院病人4万余人次。医院不断深化服务内涵,强化医学建设,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提升服务能力,获得了“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单位”、“百家文明医院”、“全国妇幼先进集体”、“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急性冠脉综合症医疗质量金奖”、“广州市文明服务示范单位”以及“广州市职工创新示范基地”等荣誉。在“全省三甲医院服务满意度调查”中,该院多项指标一直名列前茅。在“十三五”期间,医院将继续以崭新的风貌、坚实的步伐、不断的创新,向“建设优势学科国内领先、综合实力进入省内先进行列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目标大步迈进!
推荐阅读
头痛正常吗
2025-07-29 10:03:21
头痛正常吗
类风湿关节炎累及关节怎么处理​
2025-07-28 10:50:00
类风湿关节炎累及关节怎么处理​
治疗牙髓炎吃什么药
2025-07-29 12:23:54
治疗牙髓炎吃什么药
吃农药中毒有什么症状
2025-07-28 17:39:51
吃农药中毒有什么症状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本站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kefu@bugu120.com进行修改。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