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医学影像科

医学影像科是贵州省唯一省级医学影像重点学科和贵州省影像质量控制中心。建立了规模最大的介入治疗中心,是卫生部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技术培训基地,也是卫生部最早建设推广介入技术的培训基地,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影像科是国内最早建立数字化、网络化的学科和运用PACS学习观摩基地,建立了医学影像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是贵州省规模最大的培养医学影像与核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和医学影像学本科生基地。

科室硬件不断发展,陆续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拥有面积近5000平方米的影像楼和急救中心影像检查基地,拥有先进的医疗、教学设备。建有多媒体大屏幕教室、大屏幕双屏电子阅片室、报告中心及各种影像检查室。科室拥有GE、西门子、东芝、佳能、赛德科等一批先进进口及迈瑞、万东、安健等国产影像诊疗设备,其中3.0T MR 2台.1.5T MR 3台,320排容积CT 1台、128层螺旅CT 2台、16排旋CT 3台、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6台、数字化多功能X光机1台、数字化X线机(DR)7台、数字化钼靶乳腺机2台,设备总价值近2亿元人民币。2019年7月开通网络预约平台,通过预约平台患者可自助预约检查,大大减少了预约检查的流程和缩短侯诊时间,对有效降低床位周转率起到辅助作用。

影像科历届主任孙世镛、刘子江、刘家昌、尚国燕、王学建、王小林、焦俊。影像科拥有 “百人领军人才”1人、“候鸟型”人才1人、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二级教授1人、三级教授2人、省管专家2人、有主任医师(教授)10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5人、主治医师14人、副主任技师4人、主管技师10人及副主任护师2人,目前全科拥有113人,其中博士7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24人,北京大学高级访问学者2人。

近几年来担任国家级各学术委员会委员11人次,其中担任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全国委员、国家卫计委介入诊疗管理专家组成员、中华介入放射学会委员、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理事、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委员、贵州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贵州省医学影像学质控中心主任中华放射学分会神经学组、腹部学组、头颈五官学组、肌骨组指控组、感染学组,护理学组等委员。

作为临床重点学科注重人才培养,先后派出多名医生赴雅典大学医学院、美国克里夫兰医疗中心学习。3年中有多名医生参加北美放射学年会、欧洲放射学年会、世界磁共振年会等国际学术交流和大会发言交流,每年多名医生出席国内国家级学术交流大会并大会交流发言,派多名医生参加苏州大学、南京军区总医院、东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等培训和进修学习。

近年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课题1项、教育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建设重点项目1项、贵州省“百人领军人才”项目1项,贵州省教育厅125重点项目1项、贵州省教育厅专项教改项目2项、主持贵州省省级、厅级、院级基金项目若干项,共获得科研经费700余万元。

近五年在全国省级以上期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10余篇、核心期刊论文70余篇;主编、主审出版了《实用中枢神经影像学》、《骨发育与骨龄测评》、、《实用医学影像技术》、《脑血管介入诊疗图解》、《罕少见及特殊病例影像诊断学图谱》、《X线骨龄测评》、《腹部影像诊断图谱进阶篇》,《胸部影像诊断学图谱》、《影像诊断图谱进阶篇、《颅脑神经影像诊断学图谱》和《肌骨影像诊断学图谱》等11部著作,正在编著 《头颈五官影像诊断学图谱》、《基础医学影像学》和《脊柱脊髓影像诊断学图谱》等3部著作。获贵州省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和三等奖2项、贵州省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市厅级教学和科研成果奖4项。

贵州医科大学影像学院每年培养硕士研究生20余名,博士研究生1名。每年招收本专业本科生约100人,同时为全校1500余学生授课,每年培养进修医生20-30人。每年承担主持主办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学术会议2-3次,承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术会议1次以上。

科室医生
医院信息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建于抗日烽烟中的1941年,由我国早期著名热带病学家、医学教育家、时任国立贵阳医学院院长、后调任北京协和医院院长的李宗恩教授所创建。医院创建伊始即云集了杨济时、王季午、杨静波、周裕德、沈克非、朱懋根、杨崇瑞等大批医学精英。其中多数专家来自协和医院,且医院在办院理念、规章制度、组织架构上亦多参照协和医院,形成了诊疗规范、治学严谨的优良作风,在当时被人们誉为“小协和”。截至2019年底,医院有开放床位2748张,临床科室55个、病区86个,医技科室19个,职能部门20个,临床教研室23个,临床医学博士授予点3个,硕士学位授予点3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4个、国家药物临床试验(GCP)专业25个(28个方向)、国家级基地15个,国家级重点研究室1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个、国家级示范高级卒中中心1个、国家级胸痛中心1个、国家级心衰中心1个、国家级房颤中心1个、国家级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1个、院士工作站3个,院士工作室9个,也是全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干细胞研究机构、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有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2个、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10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个、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1个、贵州省一流专业建设项目2个、贵州省一流平台建设项目1个、贵州省一流师资团队建设项目3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医疗质控中心20个、省级医疗中心16个、贵州省医学研究机构3个、省级人才培训基地15个、省级创新团队10个。医院有职工4500余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900余人,高级技术职称近900人,硕士、博士1400余人,硕博导师400余人。有诺贝尔奖客座教授1人、合作院士9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中国青年科技奖1人、中华医学会终身成就奖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2人,省核心专家5人、省管专家17人、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15人、贵州省十百千人才计划4人、贵州省青年科技奖6人、贵州省青年创新人才奖2人。在中华医学会的学术任职有全国副主委2人、全国常务委员6人、全国委员35人,在中国医师协会的学术任职有全国主委1人、全国委员1人,在贵州省51个医学会专科分会中,贵医附院任职的主任委员有38个。医院还拥有全球最先进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和贵州省唯一的伽玛刀治疗中心、PET/CT、杂交手术室等。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贵州)、贵州省紧急救援中心设立于贵医附院,负责调度全省医疗急救资源,开展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救援。在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医院竞争力排行”中,贵医附院连续四年(2014/2015/2016/2017)入选中国顶级医院100强,是贵州省唯一入选的医疗机构。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西南区医院综合实力排行榜”中,贵医附院连续五年(2014/2015/2016/2017/2018)排位全省第一,进入西南排名前五的学科数量也是全省最多。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中,医院科技综合实力连续三年(2016年、2017年、2018年)排名全省第一,进入全国100强的学科数量也是全省最多。经过近八十年的发展,贵医附院已成为贵州省综合实力最强、集医教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也是贵州省医疗服务、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力量。新时代,新征程,贵医人正满怀信心地向着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研究型优质医院的目标阔步前进!
推荐阅读
30多年肺气肿怎么治疗
2025-07-04 12:21:18
30多年肺气肿怎么治疗
如何解决便秘
2025-07-01 10:24:49
如何解决便秘
肌腱萎缩怎么治疗
2025-07-04 18:36:31
肌腱萎缩怎么治疗
慢性浅表性胃炎该怎么治疗​
2025-07-03 08:04:47
慢性浅表性胃炎该怎么治疗​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本站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kefu@bugu120.com进行修改。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