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重症医学科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科室成立于2003年,其前身为危重症监护医学中心,是区内最早独立的重症医学科之一。设重症医学科一区、二区两个病区,共有床位21张。目前该科室年收治危重病人达到800余人次/年,在心肺脑复苏、休克、重症肺炎、重症胰腺炎、严重多发伤、脓毒症及MODS患者器官功能支持等诊疗领域都达到广西领先、国内先进的水平。

重症医学科现有医护人员76名,有医师17名,其中主任医师(教授)2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10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1名,在读博士研究生3名,其他均具有硕士学位。护理人员59名。目前,医院是广西唯一能招生培养危重病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单位,是广西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及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全国委员所在单位,同时也是广西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科主任赵晓琴教授任中华危重症医学会广西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在急重症救治方面成绩显著,是区内危重症医学领域的领军人物。科副主任汤展宏博士现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重症医学会全国委员,《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编委,承担省级科研项目3项,论文20余篇。

重症医学科为医院独立的二级临床专科,设独立的治疗单元,分两个病区,科室布局合理,共有床位21张,总业务用房面积为845.5M2,每床的占地面积至少15 M2,配备9个单间病房,其中负压病房4间,且面积均大于18 M2。科室装配气流方向从上到下的空气净化系统,能独立控制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均符合卫生部《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标准。科室拥有万级层流洁净病房、美国PB840、西门子等多种呼吸机,先进的GE多功能心电监护仪、德国PICCO容量监测仪、日本奥林巴斯纤维支气管镜、连续性血液净化机、美国多功能控温仪、美国多功能血气分析仪、多功能除颤仪、进口心电图机、微量推注泵、微量输液泵、营养泵、微量血糖仪等一批先进的设备。

科室医务人员高度专业化,训练有素,具有团队精神,并注重器官之间、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紧急情况能随时应召,相互之间协调工作。护士具有健康的身体、高度的敬业精神、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力、敏捷的反应、良好的沟通技巧等基本素质。

学科技术团队整体技术实力突出,各级医师按该科室医师职责和技术要求,熟练掌握相应技术,包括掌握重症患者重要器官、系统功能监测和支持的理论与技能,对脏器功能及生命的异常信息具有足够的快速反应能力:休克、呼吸功能衰竭、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急性肾功能不全、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严重肝功能障碍、胃肠功能障碍与消化道大出血、急性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内分泌与代谢紊乱、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镇静与镇痛、严重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免疫功能紊乱。能熟练掌握复苏和疾病危重程度的评估方法。另外,除掌握临床科室常用诊疗技术外,还能独立熟练应用心肺复苏术、颅内压监测技术、人工气道建立与管理、机械通气技术、深静脉及动脉置管技术、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持续血液净化、纤维支气管镜等技术等重症医学科核心技术。

学科作为广西最早成立的重症医学科之一,在临床、科研、教学等方面一直处于区内领头羊地位,通过开展并普及心肺复苏术、人工气道建立、机械通气、深静脉及动脉置管技术、血流动力学监测、连续床旁血液净化技术、纤维支气管镜等技术,能对重症医学科常见疾病如各类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各类复合性创伤、多器官功能衰竭等进行综合优化治疗。总体技术水平高,其中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危重孕产妇的诊治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国内多个学术会议上进行经验交流。

肺复张术

该项目自2005年在该科开展以来一直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已成功在临床开展121例,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篇,曾多次在全国举办的学术会议上交流,引起与会代表和专家的高度重视、获得一致好评,扩大了在全国的影响。目前广西已有多家医院应用医生的研究成果用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俯卧位通气技术

该项目自2005年在该科开展以来一直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已成功在临床开展87例,曾多次在全国举办的学术会议上交流,引起与会代表和专家的高度重视、获得一致好评,扩大了在全国的影响。目前广西已有多家医院应用医生的研究成果用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学科同时依托广西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中心积极开展各种具有特色的先进技术以服务于广大患者。其中全身亚低温对急性肺损伤肺保护的临床应用、颈内静脉逆行穿刺置管术下脑氧代谢监测技术,在国内具有领先地位。全身亚低温对急性肺损伤肺保护的研究已成为2007年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课题之一。

学科不仅注重自身能力的建设,还在区内积极发挥引领作用。科室接受下级医院急危重症和疑难病患者占56%。每年参加院外会诊次50至200次,且院外会诊次数呈逐年递增趋势。学科还通过院外会诊的途径对下级基层医院如北海市人民医院、南宁市第九人民医院、容县人民医院等进行技术帮扶,在ARDS、心肺脑复苏、多器官功能衰竭、多发创伤等方面开展治疗技术指导工作,成效显著,大大提高了基层医院对危重患者的处置能力。技术推广情况:2010年8月及10月举办广西危重症专科护士培训班共2期。2008年该科还入选了广西卫生厅“危重孕产妇‘降消’项目”计划,在卫生厅指导下对基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医生开展有关危重孕产妇救治的技术推广。

重症医学科依托雄厚的综合实力,将再接再厉,用爱心筑起捍卫人民群众生命的防线。

西院重症医学科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院重症医学科(ICU)属综合性ICU,收治除儿科以外所有其它学科的危重症患者,其中包括内科、外科、神经科和麻醉科术后危重症患者。科室技术力量雄厚,尤其擅长心血管重症及心肺脑复苏方面的救治工作。除了常规的危重症诊疗技术外,该学科还能独立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型术以及主动脉内气囊反搏等心血管专科技术。

西院ICU目前拥有医生9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1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1人。已经取得博士学位的医生2人、硕士学位6人、在读博士1人。目前科室拥有护士31人,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4人,全部护士均具有专科以上学历,其中已经取得本科学历的护士有10人。

西院ICU有良学好的学术氛围和重视科研的优良传统,已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人,可以招收重症医学科和心血管内科的博士生和硕士生,主要从事心血管重症及心肺脑复苏方面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目前在研的科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项、省级科研项目2项和厅局级科研项目5项,累计科研经费接近200万元。已取得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厅局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和三等奖1项。目前招有博士生2人、硕士生13人。

科室医生
医院信息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建于1934年,是广西首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广西临床医疗、医学教育、医学研究、医疗保健的中心。是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人文爱心医院、全国爱婴医院;是中国-东盟医院合作联盟主席单位、中国-东盟医学人才培养合作单位。医院综合实力连续9年位列复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华南前三,其中进入华南区前五的专科34个(共收录40个)。连续多年入选全国综合医院排行榜TOP100。2018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成绩A+,排名全国前6%,广西第一。医院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2个,广西临床重点专科(含建设项目)22个,广西各类重点学科28个。医院编制床位2750张,临床科室46个,病区70个,医技科室19个,2019年门急诊量275万人次,出院患者12万人。医院在职职工4306人。其中:博士445人,硕士1003人,高级职称944人,其中正高职称402人,副高职称542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人,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0人,省部级人才59人,厅局级人才75人。300多人留学美国、英国、日本等30多个国家。中华医学会全国委员54人,广西医学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49人、副主任委员99人。医院不断创新引领区域医疗发展与服务水平。尤其地中海贫血、肝癌、鼻咽癌等地方病及心血管疾病等高发病、常见病的防治技术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其中:地贫防治研究促进“广西模式”推广全国,并在全球尤其东盟形成广泛影响。儿童亲体肝脏移植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微创主动脉瓣置换技术、骨与软组织再生技术、加速康复外科(ERAS)及腹腔镜技术、机器人手术等多项医疗技术均处于国内外先进水平。“互联网+医疗”时代,医院成为广西首批互联网医院,升级打造了“互联网+医疗健康”线上线下一体化平台,实现双线融合服务便捷就医新模式。医院着力打造卓越医学人才培训基地和平台,是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首批国家肿瘤多学科诊疗试点医院、中国医师协会腹腔镜外科医师培训基地、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医师培训基地、“一带一路”人才培养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国家卫健委人才交流中心“中国-东盟医学人才培养合作单位”,承担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康复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法医学、儿科等7个专业本硕博临床教学及培养,有8个国家专科医师规培基地、26个住院医师规培基地,有面积达8500㎡的临床能力模拟培训中心,面向本科生、研究生、住培生、专培生、护理人员,形成集教学、培训、考试、科研一体化的临床能力模拟培训体系,引领广西、辐射东盟医学人才培养发展。医院拥有院士工作站1个,国家外专局“111”基地1个,国家卫健委委省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拥有广西临床医学研究中心8个,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广西人才小高地2个,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及八桂学者6个,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及卓越学者5个,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团队3个。近三年获“广西科技进步奖”20项,其中特别贡献奖2项。2018年,科研能力综合指数在“中国医院各学科综合指数排行榜”中位列全国第22名,13个学科进入全国前30名。医院构建中国—东盟健康丝绸之路生态圈,形成了鲜明特色。与东盟国家27家重点医院友好合作,每年举办10多次中国-东盟医学论坛,建设了中国-东盟医疗保健合作中心、中国-东盟远程医学中心、中国-东盟医疗大数据中心、中国-东盟医学人才培养单位、中国-东盟跨境医疗合作平台、中国东盟医院合作联盟等6大医学合作平台,打通了线上线下跨境医疗、医师培训、学术交流等合作通道,在全国及东盟树立“广西品牌”,形成了广泛影响力。当前,医院以高质量发展为引导,实施“五大发展战略”,努力打造区域疑难危重症诊疗中心、医学人才培养培训中心、中国-东盟跨境医疗合作平台。
推荐阅读
脸肿脚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025-06-27 16:32:06
脸肿脚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宝宝突然不要妈妈抱怎么办
2025-06-30 22:04:59
宝宝突然不要妈妈抱怎么办
老年人便秘的原因是什么
2025-06-29 14:26:17
老年人便秘的原因是什么
非月经期子宫内膜脱落是什么原因没有血
2025-06-27 13:50:13
非月经期子宫内膜脱落是什么原因没有血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本站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kefu@bugu120.com进行修改。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