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血管外科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前身系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普通外科。普通外科现为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广西自治区教育厅、卫生厅及广西医科大学的重点学科。科室1978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1年获肿瘤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获得外科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成为广西首批医疗卫生重点学科,2012年成为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血管外科于2014年12月正式独立为一个病区,现为国家卫计委外周血管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广西卫计委外周血管介入诊疗质量控制中心,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经成为集医疗、科研、教学、康复、保健为一体的广西最大、水平最高的血管外科与腔内血管外科诊疗中心。服务范围覆盖全广西,辐射周边省份。

科室设有正式编制床位41张,实际开放床位43张。科室专业技术力量雄厚,现有医护人员23人,其中医生10人,护士13人。教授(主任医师)1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2人,讲师(主治医师)4人,助教(住院医师)3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博士1人,硕士9人。主管护师3人,护师7人。担任中华医学会和医师协会国家级委员4人次,省级副主任委员1人次,学组组长1人次,常委3人次。在区内外具有较高影响。

科室设备先进,术中B超机、移动式DSA机、ERBE VIO超级电外科工作站、美国进口静脉曲张激光治疗仪、静脉循环压力治疗仪、动脉硬化检测仪等诸多先进治疗设备,拥有自己的彩色血管多普勒超声诊断室,并依托医院PET/CT、大型DSA、64排CT、双源CT等设备,不仅为医务人员提供了优越的诊治、科研条件,更为广大人民的健康提供了高水平、多层次的综合医疗服务。

科室高度重视学科建设,整体水平广西领先,部分研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我科在广西率先开展了胸、腹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人工血管置换手术和血管腔内治疗,也是国内较早开展高难度的杂交手术治疗主动脉疾病的单位,挽救了大量危重病人。同时,对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的球囊扩张、超声消融、血管搭桥、支架置入等全方位治疗;应用血管内支架联合肠腔静脉搭桥治疗布加氏综合征;应用肝内门腔分流手术(TIPS)治疗门脉高压症,以及对颈动脉和肾动脉狭窄性疾病的手术和介入治疗等都获得了良好效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已形成了以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肺动脉栓塞,血管内置管溶栓,手术取栓,全身抗凝的综合治疗模式;下肢静脉曲张的抽剥手术、腔镜下交通支结扎、激光、硬化剂治疗等技术的应用,使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治疗取得了最佳的效果;脾功能亢进、各种脏器出血等的栓塞治疗,肾性高血压的介入治疗、B超引导下门静脉穿刺置管溶栓等都取得了良好效果。对肝癌等恶性肿瘤的经血管超选择介入治疗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科诊疗技术已达到了广西领先、国内先进水平。

21世纪以来,我科人员在SCI、中华系列等国内外各种专业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参加撰写专著1部,目前我科专家担任国家级、省级期刊编委5人次。先后承担国家级、省厅级科研项目8项,目前在研国家级、省部级和厅级课题4项,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的学术成果。已培养硕士研究生20余人,博士1人,并承担广西医科大学大外科教研室和外科学总论教研室的教学任务。我科专家教授每年应外院邀请前往会诊数十次,指导广西区内各级医院开展介入及血管方面疾病的诊治,并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南非、泰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交流及人员往来,公派出国留学并学成归来2人。

科室医生
医院信息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建于1934年,是广西首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广西临床医疗、医学教育、医学研究、医疗保健的中心。是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人文爱心医院、全国爱婴医院;是中国-东盟医院合作联盟主席单位、中国-东盟医学人才培养合作单位。医院综合实力连续9年位列复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华南前三,其中进入华南区前五的专科34个(共收录40个)。连续多年入选全国综合医院排行榜TOP100。2018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成绩A+,排名全国前6%,广西第一。医院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2个,广西临床重点专科(含建设项目)22个,广西各类重点学科28个。医院编制床位2750张,临床科室46个,病区70个,医技科室19个,2019年门急诊量275万人次,出院患者12万人。医院在职职工4306人。其中:博士445人,硕士1003人,高级职称944人,其中正高职称402人,副高职称542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人,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0人,省部级人才59人,厅局级人才75人。300多人留学美国、英国、日本等30多个国家。中华医学会全国委员54人,广西医学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49人、副主任委员99人。医院不断创新引领区域医疗发展与服务水平。尤其地中海贫血、肝癌、鼻咽癌等地方病及心血管疾病等高发病、常见病的防治技术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其中:地贫防治研究促进“广西模式”推广全国,并在全球尤其东盟形成广泛影响。儿童亲体肝脏移植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微创主动脉瓣置换技术、骨与软组织再生技术、加速康复外科(ERAS)及腹腔镜技术、机器人手术等多项医疗技术均处于国内外先进水平。“互联网+医疗”时代,医院成为广西首批互联网医院,升级打造了“互联网+医疗健康”线上线下一体化平台,实现双线融合服务便捷就医新模式。医院着力打造卓越医学人才培训基地和平台,是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首批国家肿瘤多学科诊疗试点医院、中国医师协会腹腔镜外科医师培训基地、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医师培训基地、“一带一路”人才培养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国家卫健委人才交流中心“中国-东盟医学人才培养合作单位”,承担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康复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法医学、儿科等7个专业本硕博临床教学及培养,有8个国家专科医师规培基地、26个住院医师规培基地,有面积达8500㎡的临床能力模拟培训中心,面向本科生、研究生、住培生、专培生、护理人员,形成集教学、培训、考试、科研一体化的临床能力模拟培训体系,引领广西、辐射东盟医学人才培养发展。医院拥有院士工作站1个,国家外专局“111”基地1个,国家卫健委委省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拥有广西临床医学研究中心8个,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广西人才小高地2个,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及八桂学者6个,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及卓越学者5个,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团队3个。近三年获“广西科技进步奖”20项,其中特别贡献奖2项。2018年,科研能力综合指数在“中国医院各学科综合指数排行榜”中位列全国第22名,13个学科进入全国前30名。医院构建中国—东盟健康丝绸之路生态圈,形成了鲜明特色。与东盟国家27家重点医院友好合作,每年举办10多次中国-东盟医学论坛,建设了中国-东盟医疗保健合作中心、中国-东盟远程医学中心、中国-东盟医疗大数据中心、中国-东盟医学人才培养单位、中国-东盟跨境医疗合作平台、中国东盟医院合作联盟等6大医学合作平台,打通了线上线下跨境医疗、医师培训、学术交流等合作通道,在全国及东盟树立“广西品牌”,形成了广泛影响力。当前,医院以高质量发展为引导,实施“五大发展战略”,努力打造区域疑难危重症诊疗中心、医学人才培养培训中心、中国-东盟跨境医疗合作平台。
推荐阅读
吃太多木瓜会怎么样
2025-07-02 10:33:56
吃太多木瓜会怎么样
盐酸金刚片的功效和作用
2025-07-03 09:31:47
盐酸金刚片的功效和作用
头顶晕乎乎的是怎么回事
2025-07-01 09:52:04
头顶晕乎乎的是怎么回事
小儿麦粒肿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2025-07-02 15:08:33
小儿麦粒肿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本站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kefu@bugu120.com进行修改。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