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人民医院
麻醉科

麻醉手术部介绍:

麻醉手术部是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的独立二级学科一级临床科室,是研究临床麻醉、生命机能监测、急救复苏、麻醉后监测、疼痛诊疗和围术期护理等医疗护理的综合科室,是维系众多相关学科的纽带,是整个手术科室运转的中轴。麻醉手术部随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有50多年历史,特别是近10年来麻醉手术部无论在硬件设施还是麻醉方法和理念、人才培养、科室管理、业务发展、优质护理和学科建设等软件建设方面均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2019年9月6日医院根据省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卫发〔2018〕83号)文件精神,经2019年8月15日党委会研究,决定将原麻醉科、手术部合并成立麻醉手术部。

设施设备一流:麻醉手术部设施齐全,设备先进,硬件条件在资阳市属于一流。麻醉科在新大楼15层、16层拥有10个层流手术间,4个床位的麻醉后复苏室(PACU),拥有宽敞明亮的办公用房和投影仪等先进教学设施和大量麻醉专业图书。各手术间均配备世界一流欧美原装进口的全能麻醉机器共10台,消化内科无痛胃肠镜中心、呼吸内科无痛纤维支气管镜室、妇产科分娩镇痛室和DSA手术间分别配备麻醉机各1台、麻醉复苏室配备麻醉机4台、呼吸机1台;科室共有监护仪15台,均配有中心静脉和有创血压双有创监测,呼吸末二氧化碳监测、体温监测;有纤维支气管镜1套、气管软镜1套、Airtraq、通视达视频喉镜2套、美国视可尼、喉罩和困难气道车等各种可视插管和处理困难气道的仪器设备;有麻醉用超声仪、神经刺激仪、血气分析仪、血液回收机、10套微量输注泵和充气式体温保护装置、输液加温仪器等各种仪器以及外科手术使用的史塞克电视腹腔镜,德国WOLF电视腹腔镜、电外科工作站,显微镜,美国顺康前列腺汽化电切镜、高频电刀、以色列快速消毒锅、输尿管镜、宫腔镜等各种高档医疗设施。手术间配备多功能手术床、中心供氧和中心负压吸引系统以及各种手术器械。各手术间、麻醉复苏室、手术室外麻醉地点均实行标准化设备配备。2018年起麻醉实现了手术麻醉信息系统管理,走上了信息化之路。麻醉科能够对手术病人可进行侵入和非侵入的多项循环呼吸的监测,提高了术中的安全系数,保证麻醉效果,为各种高难度的手术提供了安全保障。

专业技术力量雄厚:科室麻醉质量高,在资阳市麻醉行业连续10年保持无重大麻醉安全事故发生的记录 。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度零纠纷、零投诉、零事故!三级、四级手术比例在全市所有医院比例最高!疑难、危重、合并内科疾患、高龄、大手术患者麻醉比例高。麻醉科学科建设走在资阳市本专业前列,麻醉质量和安全在资阳市麻醉领域有口皆碑。科室是资阳市临床麻醉质量控制分中心所在地,是资阳市医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所在科室。麻醉科负责整个资阳市三个县市区所有医院麻醉学科的质量控制工作和资阳市麻醉专业学术交流、学术进步和学术引领工作。2018年成功立项资阳市第一个麻醉专业的市级重点专科,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科室人员结构合理,素质高,业务精湛,科室共有工作人员30名,其中麻醉医生11名,麻醉科护士3名,手术部护士16名。麻醉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生6名,麻醉医生均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在读博士1名,手术室护理人员16人中主管护师2人,护师11人,护士3人。科室麻醉医师全部经过麻醉专业系统规范化培训,能够胜任麻醉工作。科室形成了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的学科人才梯队。科室主任刘信全为目前资阳市麻醉专业唯一的主任医师,现任四川省麻醉质量控制专家库省级专家、四川省麻醉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麻醉专业委员会气道管理学组委员、资阳市临床麻醉质量控制分中心主任、资阳市麻醉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资阳市临床输血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治医师张友现为资阳市麻醉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治医师唐连强为资阳市临床麻醉质量控制分中心秘书、资阳市麻醉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秘书。住院医师熊伟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昆明医科大学麻醉专业,目前博士在读。

专科特色:科室业务涉及手术室内麻醉、麻醉复苏室、无痛胃肠镜、无痛人流、分娩镇痛、DSA麻醉、纤支镜全麻、全院性急救复苏、外科病房中心静脉穿刺、围术期疼痛管理。科室能够开展持续硬膜外麻醉、骶管麻醉、腰麻、腰麻和硬膜外联合麻醉等椎管内麻醉;静脉全麻、气管内插管全麻、喉罩全麻、双腔管插管麻醉术中单肺通气等全身麻醉;臂丛麻醉、颈丛麻醉、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等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区域阻滞和全麻复合、静脉和呼吸道吸入复合麻醉;能够熟悉运用神经刺激仪、B超进行各种神经阻滞和有创操作;能够运用纤维支气管镜、各种可视喉镜处理困难气道;能够熟练进行中心静脉和动脉穿刺置管、熟练运用各种监测仪器监测调控血压心跳、心排量、中心静脉氧饱和度、心指数、呼吸等循环功能、各种呼吸功能和麻醉深度监测。麻醉科担负着全院手术病人的手术麻醉、危重病人的抢救治疗,是医院重要的临床科室。科室能够为心胸外科、普外科、肝胆外科、泌尿科、骨科、烧伤整形科、神经外科、耳鼻喉科、眼科、妇产科、肛肠科等各手术科室、各专业、各年龄段患者手术提供无痛、无不愉快记忆、肌肉松弛、合理控制应激等麻醉服务,其中年龄最小到新生儿,最大达100岁以上;能够维护围术期病人的安全、防治并发症的发生;科室负责主持或参与全院各科室病人的急救和生命复苏;能够承担24小时急危重症患者的麻醉、抢救与手术监测。科室与消化内科、妇产科、呼吸内科等密切合作大规模开展了无痛胃肠镜麻醉、无痛人流麻醉、无痛纤支镜麻醉、DSA麻醉和分娩镇痛。全年总麻醉例数大约1万例左右,科室开展术后静脉镇痛(PCIA)、术后硬膜外镇痛(PCEA)、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镇痛等,解除了患者术后的痛苦,为患者愉快渡过康复期和营造无痛医院做出了贡献。2013年,麻醉科成立了麻醉恢复室(PACU)使得手术麻醉的安全性得到极大的保障,加快了手术室的周转,麻醉复苏室年收治病人3000例左右。麻醉手术部以下技术在资阳市具有领先先进水平:喉罩全麻下纤维支气管镜诊疗技术;术中自体血回输技术;以充气式加温、输液输血加温为代表的围术期体温保护技术,超声加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神经阻滞麻醉;超声引导下的中心静脉穿刺技术;阻断下腔静脉、门静脉下的右肝切除麻醉和低中心静脉压技术在肝脏手术中的应用;尘肺灌洗、硬质支气管镜全身麻醉;分娩镇痛技术;非气管插管自主呼吸下胸科手术麻醉技术;院前或骨科病区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镇痛技术等。麻醉科在保障基本的麻醉质量与安全基础上,积极将麻醉工作转向病人的远期康复和快速康复工作中,积极践行围术期医学理念。

教学科研及学术交流:是医院新进临床专业大学生轮转培养科室,是西南医科大学临床专业本科大学生实习科室。科室坚持晨课、读书报告会、病例讨论等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活动;科室年轻医师全部经过1年24小时住院总培养训练。近年来科室人员先后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四川省人民医院麻醉科、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卫生部北京医院麻醉科、四川省骨科医院麻醉科、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麻醉科等进修学习。科室已经公开发表论文数十篇。与省内外各大医院麻醉科建立了紧密联系,是重庆市麻醉与围术期医学专科联盟单位。科室每年均派人参加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的全国年会,派人参加四川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四川省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的年会。科室经常参加四川省麻醉质控中心举办的各种学术活动。科室每年均举办市级继续教育项目培训班。2016年6月5日,在资阳市晨风大酒店组织召开了《资阳市快速康复外科在麻醉的应用与实践研讨会》,参加会议的人员近100人。2017年11月4-5日,在资阳市蜀亨大酒店召开了阳市医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2017年麻醉学术会议,参加会议的人员近100人。2019年08月03日-4日在资阳召开2019年资阳市市临床麻醉质量控制分中心专家组工作会议暨雁江区临床麻醉质控站成立暨气道管理培训学术会议。作为资阳市医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所在科室,科室经常组织全市麻醉医生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比如:组织资阳市麻醉专业的骨干、专委会委员参加了2017年9.15-17在四川成都举行的四川省医学会第二十四次麻醉学术会议,组织资阳市麻醉专委会全体委员参加了开幕式,代表资阳市麻醉专委会向四川麻醉老专家、华西麻醉闵龙秋教授祝贺90大寿。组织资阳市麻醉专业的骨干、专委会委员12人参加2017年11月10-12日在成都召开的全省麻醉医疗质量控制工作会议。麻醉科2017年积极开展科研工作,《超声与神经刺激仪双重引导下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申报市级科研获得市科技局5万元资助,目前正在进行中。科研项目《超声引导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院前区域镇痛诊疗模式在急诊骨科手术患者快速康复中的应用研究》被资阳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立项为2018年度市级科研项目。

省医托管,三乙评审达标,提升麻醉技术:2016年8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托管资阳市人民医院后,四川省人民医院派出了胸外科、肝胆外科、胃肠外科、耳鼻喉科、泌尿外科、消化内科等外科多名多层次的专家到医院进行手术,极大地促进了麻醉手术部业务工作快速进步,四川省人民医院麻醉科主治医师杨孟昌、曾思,副主任医师罗瑶、许婷先后到我院麻醉科支援半年到二年;四川省人民医院麻醉科科室副主任李祥奎、雷迁、蔡斌等先后到科室指导业务工作。麻醉刘信全、唐连强先后到四川省人民医院麻醉科参观学习。2018年8月起麻醉手术部聘任四川省人民医院麻醉手术中心副主任、麻醉学博士雷迁副主任医师担任麻醉手术部学科主任。2017年借医院三乙评审,麻醉科依据三乙评审条款进一步推动了质量与安全规范化管理。

科室医生
医院信息
资阳市人民医院(原431医院),是资阳市人民政府按三级医院建设的综合性公立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急诊急救于一体的国家三级乙等医院,是西南医科大学、遵义医学院等多所院校的教学实习基地,是卫生部北京医院、北京武警总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技术指导医院,是资阳市城乡医疗保险定点机构,是资阳市第一所数字化医院。是资阳市癌症防治中心、抗癌协会,资阳市肾脏病专业(血液透析)质量控制分中心、眼科质量控制分中心、口腔质量控制分中心、临床营养质控分中心、肿瘤性疾病医疗质量控制分中心、高压氧质控分中心和麻醉质控分中心挂靠医院,是健康快车基地医院。 2016年8月,资阳市人民医院正式交四川省人民医院托管,加挂四川省人民医院医疗集团资阳医院名称。 2017年6月,资阳市人民医院接受四川省卫计委三级乙等综合医院等级评审。 2018年2月7日,根据《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公布2017年医院等级评审结果的通知》(川卫函(2018年)23号),资阳市人民医院被评为三级乙等医院。 总体规划,科学发展。医院坚持走以肿瘤大专科带动综合性全面发展的道路。目前32000 平方米综合住院部大楼和6000平方米的肿瘤诊疗中心大楼已于2014年投入使用。利用部份外资修建的30000平方米的内科住院大楼和中央资金投入的12000 平方米的业务用房正在建设中。利用外资贷款约1.3亿元购置的医疗设备已陆续到位并投入使用。 学科齐全,功能完善。医院设有肿瘤科、肾脏内科、心血管内科、骨科等多个临床科室,检验科、功能科、放射科等多个医技科,并配套设有血液透析中心和高压氧舱治疗室,具备突发性灾害事故的全面应急能力。能够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医疗、急救、预防保健和康复医疗服务,服务范围实现了全覆盖。现已聘任四川省人民医院七位专家分别担任肿瘤科、ICU、肝胆外科、胃肠外科、妇产科、肾脏内科、耳鼻喉科专业学科主任。 装备精良,设备先进。拥有德国西门子 Artiste直线加速器、西门子1.5T磁共振、飞利浦64排128层CT、飞利浦医血管造影X射线系统、飞利浦CT模拟定位机等价格1000万元以上的高端设备,同时拥有价格500万元以上的高档设备8台(套),价格100万元以上的先进设备28台(套),价格10万元以上的基本设备268台(套),先进的医疗设备为患者健康提供了坚强保障。 技术领先,优势明显。肿瘤、眼科、口腔、肾脏、超声、骨科、胸外、特色中医、肝胆外科等专科在本市已形成明显优势,肿瘤科和肾脏内科分别于2016年和2017年被确立为四川省重点专科。心血管内科于2017年8月获批市级重点专科。近年来先后获得市级科技奖3项,已举办省级继教8项,现成功申请省级继教项目7项,并获得国家级健康处方二等奖。医院建有完善的远程会诊系统,可在2小时内实现与省人民医院专家实现会诊服务,满足了广大患者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数字化医院在全市医疗系统中功能应用最全,效果最好。我院以最少的纠纷赢得了全市广大患者的肯定。 省医托管,人才荟萃。医院现有正高级职称兼西南医科大学正教授14人,副高级职称兼西南医科大学副教授49人,中级技术职称医护人员107人。 2016年8月24日下午,资阳市人民政府与四川省人民医院签署协议,医院正式挂牌“四川省人民医院医疗集团资阳医院”。 自2016年8月省人民医院托管以来,积极贯彻落实市政府与省院签署的托管协议,通过聘任学科主任、专家团队常驻、管理团队指导、远程网络会诊等多种形式帮扶,截止目前省人民医院已经下派108名(含医疗、管理人员)专家到院指导开展诊疗工作。 今后,省人民医院将陆续不间断的派出专家到我院,确保长驻专家不低于10名。 风清气正,景致独好。医院背山面水,坐落在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花果山下九曲河畔,九曲河生态段为医院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周边环境。医院坚持“以德兴院、科技护航”的服务理念,良好的服务和高尚的医德在资阳地区有口皆碑。2016年,医院在资阳市市级部门和单位“万人评风”活动中荣获了第六名的优异成绩。
推荐阅读
老年人腿脚无力有哪些特效药
2025-07-05 13:06:18
老年人腿脚无力有哪些特效药
肺血管炎该如何控制病情​
2025-07-05 13:41:46
肺血管炎该如何控制病情​
嚼牙只剩牙根了怎么办
2025-07-02 13:17:43
嚼牙只剩牙根了怎么办
头孢和什么一起吃消炎效果好
2025-07-02 16:24:12
头孢和什么一起吃消炎效果好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本站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kefu@bugu120.com进行修改。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