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换季,喉咙痒、鼻子堵成了许多人的“季节性困扰”。这些症状看似常见,却可能是过敏或耳鼻喉疾病发出的信号,需从解剖结构和病理机制中寻找答案。
一、过敏:免疫系统的“误判”
换季时,空气中的花粉、尘螨、霉菌孢子等过敏原浓度骤增。过敏体质人群的免疫系统会将这些无害物质误判为“敌人”,释放组胺等炎性介质,引发鼻腔黏膜充血肿胀(鼻塞)、咽喉黏膜水肿(喉咙痒),常伴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眼痒等症状。此类症状具有季节性,脱离过敏环境后可缓解。
二、耳鼻喉疾病的“连锁反应”
1、上呼吸道感染:换季时昼夜温差大,人体免疫力下降,病毒易侵袭鼻腔和咽喉黏膜,引发炎症。此时除喉咙痒、鼻塞外,还可能伴有咽痛、发热、咳嗽等症状,病程通常持续1—2周。
2、鼻窦炎:若鼻塞持续超过10天,且伴黄绿色脓涕、面部压痛,需警惕鼻窦炎。细菌感染导致鼻窦黏膜肿胀,分泌物倒流刺激咽喉,引发喉咙痒。
3、慢性咽炎:长期吸烟、用嗓过度或胃食管反流者,换季时因空气干燥或过敏原刺激,可能诱发慢性咽炎急性发作,表现为咽喉干痒、异物感、频繁清嗓。
4、治疗逻辑:精准干预是关键
5、过敏:需通过过敏原检测明确诱因,避免接触花粉、尘螨等。症状发作时,可口服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或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减轻黏膜水肿。
6、感染:病毒性感冒以对症治疗为主,如用复方氨酚烷胺片缓解鼻塞、咽痛;细菌性鼻窦炎则需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抗生素。
7、慢性炎症:慢性咽炎患者需戒烟酒、避免辛辣饮食,可用银黄含片、蓝芩口服液等中成药缓解症状;胃食管反流者需同步治疗原发病,如服用奥美拉唑抑制胃酸。
若喉咙痒、鼻塞持续超过2周,或伴发热、脓涕、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耳鼻喉科就诊。日常需保持室内湿度40%—60%,外出佩戴口罩,避免摄入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减少症状发作风险。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