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脱垂是许多女性面临的常见问题,尤其是产后或绝经后的女性。由于盆底肌肉和韧带松弛,子宫可能从正常位置下移,甚至脱出阴道口。根据脱垂程度,医学上分为Ⅰ度(轻度)、Ⅱ度(中度)和Ⅲ度(重度)。
Ⅰ度脱垂:以保守治疗为主
如果脱垂较轻(宫颈未脱出阴道口),通常建议通过非手术方式改善。盆底肌锻炼如凯格尔运动是首选,能有效增强肌肉力量。物理治疗如生物反馈、电刺激也可辅助恢复盆底功能。此外,避免长期咳嗽、便秘、提重物等增加腹压的行为也很重要。产后女性建议尽早开始盆底康复。
Ⅱ度脱垂:联合治疗更有效
当宫颈或部分子宫体脱出阴道口时,单纯锻炼可能效果有限。医生可能建议使用子宫托(一种支撑装置)缓解症状,同时结合盆底康复训练。若伴随尿失禁或明显不适,可考虑微创手术,如阴道前后壁修补术,以加强盆底支撑结构。
Ⅲ度脱垂:手术修补是主要选择
重度脱垂(子宫完全脱出)常需手术治疗。传统术式包括子宫悬吊术或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并根据患者年龄、生育需求等制定个性化方案。术后仍需注重盆底肌锻炼,防止复发。
注意事项:
子宫脱垂并非难以启齿的问题,及时就医能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平时注意控制体重、避免久站久蹲,产后42天应做盆底功能评估。绝经后女性可在医生指导下局部使用雌激素,延缓盆底组织退化。若出现下坠感、排尿困难或肿物脱出,务必尽早就诊。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