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年轻女性在体检时发现“盆腔积液”便陷入焦虑,担心这是严重疾病的信号。实际上,盆腔积液并非疾病,而是影像学对盆腔内液体的描述,其性质需结合积液量、伴随症状综合判断。
1、生理性盆腔积液:无需恐慌的正常现象
健康女性盆腔内本就存在少量液体,主要起润滑和保护作用。例如,排卵时卵泡破裂释放的卵泡液、月经期少量经血逆流,均可能积聚在盆腔最低点(子宫直肠陷凹),形成生理性积液。这类积液通常量较少,B超下深度小于10毫米,无腹痛、发热等不适症状,可随月经周期自行吸收,无需特殊治疗。
2、病理性盆腔积液:需警惕的“健康警报”
若积液量超过10毫米,或伴随下腹坠痛、腰骶部酸痛、发热、白带异常等症状,则可能提示病理性改变,常见原因包括:
1、盆腔炎症:如急性或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炎等,炎症刺激导致组织渗出液增多。
2、异位妊娠:受精卵在输卵管着床破裂出血,形成盆腔积血。
3、黄体破裂:排卵后黄体囊肿破裂,导致盆腔内出血。
4、其他疾病:如卵巢囊肿破裂、盆腔结核、恶性肿瘤等。
是否需要就诊?
若体检发现盆腔积液,建议优先挂妇产科(或妇科)就诊。医生会通过妇科检查(如双合诊)判断子宫、附件有无压痛,结合B超明确积液量及位置,必要时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测,以区分生理性与病理性积液。
注意事项
发现盆腔积液后,无需过度焦虑,但需关注身体变化。若积液量少且无症状,可定期复查;若积液量多或伴随腹痛、发热、白带异常等情况,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妇产科就诊。日常注意保持外阴清洁,避免经期性行为,减少人工流产等宫腔操作,积极治疗阴道炎、宫颈炎等基础疾病,以预防盆腔感染。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