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部)
普外临床医学中心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普通外科创建于1952年,由我国著名的外科专家任廷桂教授(1894-1966,卫技一等1级)创立。在任廷桂、李宝华、彭志海等几代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经过60多年的的努力,普外科已成为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11”三期建设项目。上海市器官移植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肝移植质控中心、上海交通大学胰腺癌诊治中心及卫生部腹腔镜及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挂靠单位。目前普外科分南北两部拥有5个病区,243张床位,下设肝胆胰外科、胃肠外科、乳腺甲状腺外科,有独立的普通外科研究室,在编医生57人,技师3人,正高职称17人,具有博士学位42人,海外留学经历8人,博士生导师6名,硕士生导师10名。近年来年均门急诊量73000余例,年均手术量超过5800余台,形成以腹部大脏器移植和消化系统肿瘤为特色的临床专科。在过去的60年中,学科创造了多项第一:1958年全国第一例腹腔降温延长肝门阻断时间行肝叶切除;全国首例门静脉肠道引流式胰肾联合移植;成功施行急诊血型不相容性主动二次肝移植手术;上海市首例肝肾联合移植、首例肠道引流式胰肾联合移植。

近年来,普外科承担和完成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大研究项目、国家“863”战略性重点项目、卫生部公益事业专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临床生药、基础研究重大项目、上海市科委“创新行动计划”项目等国家级、上海市级课题30余项,总科研经费3300余万元。仅2011年一年学科获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其中一项为国际合作重大研究项目。相关研究结果在《Hepatiology》、《Clinical Cancer Research》、《Cancer Research》、《Mol Cancer》、《J Am Pathology》、《J Infection》等国内外著名杂志上发表论文400余篇,SCI 151篇,影响因子380.265,《结肠癌相关基因筛选验证的系列研究及临床应用》;《肝移植胆道并发症及围手术处理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二项获国家教育部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结肠癌进展相关分子群的发现及生物一体化检测平台的构建和应用》;《肝脏移植和门静脉肠道引流式胰肾联合移植的临床研究》二项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并拥有2项专利,申报发明专利3项。

亚专科简介:

普外科首任主任任廷桂教授。在廷桂教授的领导下培养了一批学科接班人和医疗骨干,他们为我院普外科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李宝华教授于1958年率先在国内开展了腹腔内降温延长阻断肝门肝叶切除的动物实验研究,并应用于临床,该项研究曾获卫生部奖状和奖章。七十年代行脾动脉结扎治疗脾外伤的实验和临床应用。李宝华教授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在国内首先提出采用非手术治疗法治疗重症胰腺炎。应用于临床,使该病的死亡率减低到10%以下。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学科带头人彭志海教授的带领下,普外科各亚专业均取得良好成绩,并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如胃肠外科裘正军、肝脏移植夏强等成为全国知名专家,人才计划留学归国人员钟林、孙新成为全国器官移植或全国外科学会青年委员。

目前普外科分为:肝胆胰外科、胃肠外科、乳腺甲状腺外科和外科监护室。

肝胆胰亚专科:

由博士生导师彭志海、钟林领衔的15人团队组成,博士生导师3人,博士学位者占90%,海外留学经历者占60%。入选国家人事部、教育部人才计划1人,上海市领军人才2人。彭志海教授是中华器官移植学会常委暨肝移植学组副组长,上海市器官移植学会主任委员,美国外科学院FACS,上海市肝移植质控中心主任;钟林教授是中华器官移植学会青年委员暨胰腺小肠移植组委员,全国器官移植学会移植基础研究组委员。

胃肠亚专科:

由裘正军教授和李继坤教授领衔的17人团队组成,博士生导师2名,高级职称7人,博士学位者占60%,入选上海市启明星、启明星跟踪、浦江人才和卫生系统优秀带头人计划各1人。裘正军教授是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外科手术学组委员,上海市外科学会委员。

乳甲血管亚专科:

由李克教授和徐军明教授领衔的19人团队组成,博士生导师1名,高级职称7人,研究生学历者占100%。李克教授是上海市医学会第六、七届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上海市疾控中心多学科肿瘤治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肝胆胰脾外科:

主要临床工作涉及普通肝脏外科手术、肝脏移植、活体肝移植、多脏器移植、胰腺、脾、胆道等复杂手术。李宝华教授于六十年代率先在国内开展肝切除术。近年来彭志海教授带领下开展了肝移植时代复杂肝胆胰外科手术,使肝胆胰外科技术迈上新的台阶。年开展肝内精细解剖的精准性肝切除超过200例,包括肝三叶切除、肝静脉受累的中肝叶肿瘤切除、巨大肝尾状叶肝癌切除等,据统计近10年来,手术成功率在98%以上,围手术期死亡率低于1%,并发症发生率低于5%,建立了以肝脏降期治疗-肝切除-肝移植-拯救性肝移植为一体的肝癌治疗体系并形成临床规范。胰腺肿瘤外科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切除年手术量突破100例,根据残胰大小和胰管直径选择不同吻合方式:套入式端端胰肠吻合、端侧胰肠吻合和单纯胰管吻合术,使术后胰漏发生率仅为1%。肝门部胆管癌切除率低、技术要求高,联合运用肝动脉切除、切除后重建和半肝切除等技术,使Bismuth Ⅳ型高位胆管癌切除率达到50%,Ro切除率超过30%,1年生存率提高了20%。

肝移植:

自2001年1月至今共完成各种肝移植手术910例,其中肝肾联合移植24例(全国第一)、再次移植26例(上海第一),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主动二次血型不相容肝移植救治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患者。2001年,开展上海市首例肝肾联合移植,迄今共完成24例肝肾联合移植,肝肾联合移植10年生存率为85.71%。2002年,开展上海市首例减体积经典原位肝移植、首例急诊肝移植。2003年,开展成人儿童活体肝移植一例,已随访至今,移植肝功能良好。2004年,开展上海市年龄最小儿童减体积肝移植获成功。2004年,国内首次成功施行急诊血型不相容性肝移植手术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迄今共完成10例,其中有4例为国际上首次报道的血型不相容主动连续二次移植。2005年,开展上海市首例门腔半转位肝移植获成功。完成受体肝动脉或门静脉栓塞等血管异常的复杂手术55例,其中行腹主动脉搭桥肝移植24例,行受体肠系膜上静脉搭桥肝移植12例,均获成功。2007年成功开展成人间活体肝移植治疗文献报道直径最大,重量最重的肝巨大血管瘤,随访至今患者健康存活。肝移植良性终末期肝病1、3、5、10年生存率为91.9%、89.4%、75.2%、60.1%;符合Milan分级肝癌1、3、5、10年生存率为88.3%、70.1%、65.4%、54.8%。各指标均达到美国UNOS和欧洲ELTR的报告水平。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发生率仅为4.6%,感染死亡率为7.2%,显著低于ELTR和UNOS报告。以上成果已获得2007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及2008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在肝移植方面的杰出工作,成为上海市肝移植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

胰腺移植:

2002年成功完成了上海市首例门静脉和肠道引流式胰肾联合移植;2003 年开展全国首例门静脉肠道引流式胰肾联合移植。迄今已完成7例难度较大的胰肾联合移植,其中4例为完全符合生理的门静脉肠道引流式胰肾联合移植,患者完全停用胰岛素得到长期生存。

90年代初,花天放教授开展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90年代末,开展了ERCP、EST、ENBD技术。随着腹腔镜技术不断提高,拓展了腹腔镜手术项目和范围,2003年裘正军开展腹腔镜、胆道镜双镜联合胆道手术,随后进一步开展腹腔镜下胆道探查,Ⅰ期胆总管缝合术,2007年开展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手术和脾切除术,2009年开展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徐军明和钟林先后于2010年开展腹腔镜下肝癌切除和血管瘤切除术。目前每年完成腹腔镜胆道手术1000例以上。

胃肠外科:

胃肠外科结合NCCN指南和日本胃癌治疗规约,李继坤主任制定该学科的胃癌、结直肠癌的诊疗规范,建立了胃肠恶性肿瘤的规范化多学科综合治疗的一套流程,根据不同个体情况开展扩大胃癌根治术和扩大结直肠癌根治术,标准骨骼化清扫,形成了市一特色的手术流程和管理模式。2002年裘正军教授主持开展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2004年主持开展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2009年开展经脐单孔腹腔镜乙结肠切除术。近年来已常规开展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术,腹腔镜下结肠癌全系膜切除术(CME),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TME)及直肠癌超低位保肛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每年约70%以上的结直肠癌病人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目前每年完成根治性胃癌手术300余台,结直肠肿瘤手术约800台。建立多学科讨论制度,根据术前分期制定治疗方案,T3期以上的中低位直肠癌应用新辅助放化疗,降期后手术,提高了保肛率。结肠癌肝转移治疗方面已建立了一套规范。

疝与腹壁疾病:

1998年起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二方面同步发展。自2003年开展TAPP和TEP手术,之后进一步开展了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和造口旁疝IPOM手术。同年开展Kugel手术和开放IPOM手术。目前我科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已成为主流术式,年手术量超过500台,腹腔镜手术占1/3。

乳腺甲状腺外科:

乳腺甲状腺专科已经有二十年历史。2005年牵头成立院内的乳腺疾病诊治中心,充分利用医院现有的设备和技术,通过多学科协作为疑难病例寻找最适合的治疗方案。除了常规的乳腺癌根治术及改良根治术外,对有保乳指征的病人积极开展保留乳房的乳腺癌根治手术。同时开展了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Ⅰ期乳房假体再造手术。2005年起,利用同位素示踪剂,开展前哨淋巴结活检,使部分患者避免了不必要的腋下淋巴结清扫术。对于乳腺癌筛查中发现的临床不能触及的微小病灶,进行术前导丝定位,手术切除活检,避免漏诊临床不能触及的乳腺癌。

对于甲状腺癌患者开展Ⅵ区淋巴结活检、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对于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且病理为甲状旁腺增生的患者,开展甲状旁腺切除自体移植术。对于甲状腺微小实质性病灶,开展超声引导下的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

外科监护室:

初建于1993年3月。在李宝华主任指导下,在科内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实施个体化的非手术为主的治疗。至94年4月止,共收治了44个病例,死亡率为9%,开创了国内的先例。93-97年间,在花天放主任指导下,外科监护室逐步普及和完善了心电监护的实施和管理、深静脉穿刺置管技术、静脉营养支持的配置和实施、呼吸机使用的基本技能等有关ICU的各项专业技术,收治了普外科的各种危重病例,为ICU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05年起,重新学习和认识了外科损伤控制的理念和新的技术,对一些特殊的腹部疾病成功实施腹腔开放、临时关腹、VSD技术,在上海市开创先例,取得良好疗效。

科室医生
医院信息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始建于1864年,史称“公济医院”,英文名Shanghai General Hospital,为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西医医院,也是全国建院最早的西医综合性医院之一。医院“一院两址”,分设虹口和松江两部,同时全面接管嘉定江桥医院。新冠疫情期间,派员任全国第一支援鄂医疗队领队和专家组组长,涌现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模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受到党和国家以及上海市领导的充分肯定。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和“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荣誉称号。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获A++最高考评等级,在全国2413家三级公立医院中位列综合医院类第12名,上海第3名。医院名家荟萃:上世纪中后叶汇集了乐文照、任廷桂、胡懋廉、赵东生、张镜人、谢桐教授等国内著名医学专家,在医学上创出了众多国内第一,如:第一例肝叶切除、第一例足趾移植再造拇指、第一例针麻手术、第一台国产心向量图描记器研制、首个国产心脏临时起搏器样机研制等。学科人才实力雄厚:现拥有眼部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8个,上海“振龙头”项目3项;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急救中心、医学领先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麻醉质控中心等多个重点中心;形成了眼科、泌尿、骨科、消化、血液、普外、心血管、急诊与危重病、内分泌科、介入、呼吸、妇产、肿瘤、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麻醉、临床药学、检验、放射、超声等一大批具有影响力的特色学科。多人次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多次荣获以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代表的各类国家级、省部级荣誉奖项。医疗技术水平领先:积极开展无痛、微创等特色诊疗技术,挂牌成立“亚太脊柱外科人工智能临床及转化中心”等十余个疾病诊治中心,配备沪上首台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Mazor机器人,开展全国首例裸眼3D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国际国内高精尖手术。科研教学能力突出:成立上海首家高标准临床研究院,打造创新联合体,获批建设转化医学国家科学中心(上海)市一分中心。积极开展医疗人工智能、分子影像、生物材料、细胞、微创等多方面的科研合作。近几年,获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突飞猛进,2021年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2项。发表一大批以Science、JAMA等为代表的高水平论文。医院现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国家基地20个;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国家基地3个,上海市基地24个。现有博导92名,硕导144名,博士点27个,博士后流动站27个,硕士点37个。代表中国参加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评定,高质量通过评审,获得国际认可,被评为国家级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培育)单位。合作交流广泛深入:深度推进与松江、虹口、嘉定等区域医联体建设,构建紧密型“内环”医联体;牵头成立长三角医院发展战略联盟,与长三角地区医院合力打造“中环”医联体,助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与美国克利夫兰医院集团、以色列拉宾医学中心、德国癌症协会等单位深度合作,拓展“外环”医联体,加速构建“市一同心圆”发展模式。管理体系科学创新:在国内率先提出“六梁六柱”医院全质量管理(h-TQM)理论体系并付诸实践,结合卓越绩效准则标杆引领,倡导“质量•创新•共享”的医院文化。获第六届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管理科学奖等多项国家、上海市荣誉奖项,成为上海乃至全国的质量管理名片
虹口北部
推荐阅读
憋尿久了会出现的表现有哪些
2025-09-07 15:41:32
憋尿久了会出现的表现有哪些
腮腺炎如何传染
2025-09-07 15:40:33
腮腺炎如何传染
男性中气不足的危害有哪些
2025-09-08 11:41:48
男性中气不足的危害有哪些
流感如何治疗
2025-09-08 17:11:28
流感如何治疗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本站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kefu@bugu120.com进行修改。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