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血液内科

血液内科的创建和发展

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血液内科创建于1984年8月,是全国最早成立的中医/中西医结合血液病专科之一。科室成立初期以专科门诊为主,设立病床10张,配有血液实验室,临床医师4名;1995年医院整体搬迁至大柏树新院址后,开设床位18张;1998年血液科规模扩大,病床为31张,配置层流无菌床位2张,建立了独立血液实验室,2005年顺利通过国家二级实验室验收;2006年病房床位再次扩增至40张,目前血液专科拥有独立的专科门诊和血液病研究室,临床医师12名,硕博士比例达到90%以上,为临床和科研发展创立了良好的条件。科室运用中医药为主、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血液内科常见病和疑难病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具有鲜明特色优势的重点科室,先后成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首批A级专科、上海中医药大学优势学科、上海市中医血液病医疗协作中心、上海市中医特色专科、上海中医药大学名中医工作室、上海市名中医工作室、卫生部临床药理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强化建设单位、全国中医紫癜病协作组组长单位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临床血液病重点学科。

学科特色与成就

科室以中医药为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为特色,运用现代科学新技术探索中医药治疗血液病的有效方法,并对中医药治疗血液病的疗效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1992年起开展健脾补肾泻火法治疗ITP,率先在国内成功复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动物模型,1995年"生血灵治疗ITP临床和免疫机理研究"的项目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年起开展健脾补肾活血法为主治疗再障,率先在国内检测再障骨髓T细胞受体,提高了再障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阐明了中医药治疗再障的疗效机理,并分别在2003年、2005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和首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2004年起开展健脾益髓解毒法结合免疫生物治疗MDS,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患者就诊住院。临床上研制并广泛使用的多种特色制剂,有治疗再障的的院内中药制剂术药健脾生血合剂、菟首健脾生血合剂、葎虎补肾生血合剂、仙茅补肾生血合剂、造血再生片;治疗ITP的宁血络片、茜蓟生血片、地丹清血合剂,参芪益气生血合剂、槐草生血合剂;治疗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的定清片等,疗效良好,安全无毒,服用方便,使用的患者遍及全国各地和海外国家,解除了众多疑难血液病人多年不愈的病痛疾苦。

随着科室业务水平持续提高,学科建设不断发展,1995年血液科被批准为上海市中医血液病医疗协作中心;1996年成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首批A级专科;1998年被评为上海中医药大学优势学科;1999年成为卫生部临床药理研究基地;2001年入选上海市中医特色专科;2003年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重点专科,血液实验室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级实验室,同年成立上海中医药大学黄振翘名中医工作室;2005年成立上海市黄振翘名中医工作室;2007年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强化建设单位、全国中医紫癜病协作组组长单位;2009年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临床血液病重点学科;2010成为上海中医药研究院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研究团队。

医疗工作

血液科遵循中医理论,总结临床经验,系统深入地开展了血液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传统与现代结合,辨证与辨病结合,建立了以中医辨证论治为先导的血液病诊疗体系和较为完备的中西医结合血液病诊疗标准,规范了诊疗行为,有效地提高了医疗质量和临床疗效,中医药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血液病的总有效率、治愈缓解率,均居国内同类中药疗效之领先水平,吸引了众多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患者就诊住院,科室的医疗业务量逐年增加,2009年门诊量比五年前增加74.96%,出院病人较2004年增加55.6%,其中外地患者比例达到40~50%,中药饮片的使用率接近100%。

科研工作与科技成果

血液科根据中医理论,充分运用现代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新技术、新方法,结合科室的主攻方向系统深入地开展了多项科研课题研究,自1989年获批准上海市教委课题后,血液科积极参与各级各项课题申报,中标课题逐年增多,先后承担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12项、局级课题15项和国际合作项目1项;主编出版专著4部、副主编3部、参编10余部,先后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取得科研成果共8项,其中"生血灵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观察和免疫调控机理研究" 于1995年分别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健脾补肾活血方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于1995年获世界传统医学国际优秀成果金杯奖、1998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及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健脾补肾活血方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免疫调控机理研究"获2003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生血合剂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免疫调控机理的系列研究"分别获得2005年首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及2009年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奖; "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发明专利授权1项,并与新加坡中央医院血液科联合完成了有关"中医药治疗慢性血液病的临床试验研究"的国际合作项目,达到了预期研究的目标,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效。

教学工作与人才培养

血液科于1989年成为上海中医药大学硕士授予点,1998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点,2002年被批准为博士后流动站。至今培养硕士研究生26名,博士研究生16名,博士后出站1人。科室每年承担上海中医药大学本科生、七年制学生的中医内科学和西医内科学的课堂教学授课和临床实习带教任务。主编出版《实用中医血液病学》、《中医血液病手册》、《血液病三阴论治》、《黄振翘血液病经验撷英》4部,副主编《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手册》、《血液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3部,参编《中成药临床用药须知》、《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中医治疗恶性肿瘤》、《中医辨证治疗学》、《上海新中医医案精粹》、《杏林秋实发春华》等专著10余部 。

科室重视人才梯队的培养,不断提高科内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周永明和周韶虹先后入选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周永明已结业),周永明还获得上海市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并荣获首届颜德馨中医药人才奖、"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之星"等称号,周韶虹获得上海市名中医经验继承人培养项目;陆嘉惠荣获上海市优秀医学人才,并获得上海市科委启明星培养项目;胡明辉入选上海中医药大学后备业务专家培养项目;鲍计章入选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人才培养计划和医院首届青苗人才培养计划;王婕获医院第三届青苗人才培养计划。科室鼓励各级医师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每年安排5-6人次参加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选派临床医师去国内外先进的血液病研究机构进修学习新技术、新知识,并学以致用,把理论经验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发展创新,融会贯通。

科室医生
医院信息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创建于1976年,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综合性医院,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定的全国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至今,医院蝉联九届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还曾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数字化医院示范点建设单位、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医院前身之一为上海市公费医疗第五门诊部。1952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将享誉沪上和大江南北的中医名家汇集起来,组建了上海市第一个中医医疗机构,主要负责全市干部的中医公费治疗。当时门诊部享有声誉的中医名家有伤科石筱山、石幼山、佟忠仪;外科顾伯华;内科陆渊雷、严二陵、章次公、张凤郊、庞珏、程门雪;喉科张赞臣;妇科朱小南、陈大年;针灸科顾坤一、陆瘦燕、杨永璇、黄羡明;痔科闻茂康等。1954年、1956年门诊部两次向本市及北京新成立的中医机构输送中医专家29人,故"五门诊"被中医界誉为名中医的发祥地和摇篮。1976年10月,上海市公费医疗第五门诊部和上海市中医推拿门诊部、南昌路新针门诊部合并成立了岳阳医院。1994年医院被评定为三级甲等中医院,1995年8月医院整体搬迁至虹口区甘河路新址。1998年12月医院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定、转性为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医院于2007年圆满完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工作,2010年牵头完成全国《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指南》,2012年以全国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第一名的成绩,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等级复评审,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崭新历程。 医院目前以大柏树本部为中心,与青海路名医特诊部、宛平南路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为分部,形成"一体两翼"构架。医院本部位于上海市虹口区甘河路110号,占地面积67.27亩,拥有包括64排螺旋CT和双源螺旋CT、3.0T磁共振、大平板DSA等大型现代化医疗设备,GMP认证的中药制剂设施,GCP临床新药验证专科13个,设有31个临床科室,8个医技辅助科室,核定床位900张,在岗员工1500余人,其中高职称二百余人,博士生导师28人,硕士生导师89人。医院坚持中西医结合的办院方针,保持和发扬传统中医特色,积极探索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模式,设专科专病门诊80余个,其中国家卫计委、中管局重点专科13个。脊柱病、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痛风、溃疡性结肠炎、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痔病、压力性尿失禁、银屑病、痤疮等多个优势病种的疗效已达到国内和上海市先进水平。医院拥有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6个,上海市名中医工作室13个。医院依托上海中医药大学优势2012年1月建立上海近代中医流派临床传承中心,设立流派临床传承研究室和工作室,进行临床传承跟师计划。医院连续三十年开设膏方门诊,是目前上海地区唯一具备膏方独立规范制作加工的医院,已成为上海地区中医膏方研究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之一。医院积极实施人才强院战略,拥有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3人次,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名,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名,上海市"千人计划"专家1名,上海市领军人才2名,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6名,上海市名中医13名,上海市东方学者 3名。岳阳临床医学院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学、药学三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2个,博士点6个,临床教研室20个。承接本科生、研究生690余人的培养工作,设有国际针灸推拿标准化临床培训基地,年带教境外进修医师近200人次,成为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三位一体,四线并行"的临床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荣获2013年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经过三十余年的学科建设,形成了1个教育部重点学科、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个上海市重点学科组成的中医、中西医结合优势学科群。建立了以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和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推拿研究所及1个卫生部认证的PCR实验室、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为主体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平台。十二五期间,承担部级以上科研课题134项,近五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 1项、二等奖3项,上海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9项。我院是目前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唯一拥有两名973首席科学家的医院。2014年4月成立上海市中医药临床培训中心。中心承担上海市17个区县的18个基地建设、24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评估、验收和全市中医类与非中医类中医药药理论和技能培训等任务,同时承担对外中医适宜技术的交流。医院积极拓展中西医结合医院合作。2014年与闵行区卫计委、闵行区吴泾医院合作共建闵行区中西医结合医院。2015年6月与崇明卫计委合作,将崇明三院作为岳阳分院进行建设。医院指导虹口区卫计委下属八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多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以"精、勤、仁、信"为核心理念,以"关爱生命、敬业奉献、中西合璧、追求卓越"为服务宗旨,在不断深化医疗改革、积极推动中西医结合事业发展、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的道路上,开拓创新,奋发前行!
大柏树总院 名医特诊部
推荐阅读
晒斑该如何修复与防护
2025-07-01 17:21:42
晒斑该如何修复与防护
孕晚期听10天电钻声
2025-07-02 14:18:14
孕晚期听10天电钻声
眼睛发炎怎么治疗效果好​
2025-07-05 13:20:14
眼睛发炎怎么治疗效果好​
如何顺利排便
2025-07-03 19:28:35
如何顺利排便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本站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kefu@bugu120.com进行修改。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