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内分泌科

一、内分泌科的创建和发展

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正式成立于2003年5月。1995年9月即开设内分泌专科门诊;2002年5月开设病房3张,2003年增加病床至6张,从而正式成立内分泌专科。2006年9月~2007年12月,内分泌专科划入中医内科,成为内分泌组,床位13张。随着学科的发展,2008年1月内分泌又独立成科,设有核定床位20张。经过几年的努力,科室逐渐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综合学科,目前已开设内分泌科普通及专家、特需门诊、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专病、甲状腺专病、代谢综合征专病、骨代谢专病等特色门诊;核定床位20张,实际开放床位24张。科内现有临床医师共10名,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3人;硕士生导师2人,硕博士比例高达90%。

二、学科特色与成就

科室的发展目标是提高基础疾病、疑难疾病和危重疾病治疗的技术水平,加强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诊疗特色,增强本学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力争在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综合防治领域创造出具有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提高中西医结合内分泌及代谢病专业在学术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科室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极开展中西医结合个体化治疗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甲状腺疾病、肥胖症、代谢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其中在糖尿病方面:应用中医药对胰岛细胞保护和胰岛素抵抗进行干预治疗,并对糖尿病血管及神经并发症进行防治,同时发挥西医优势,进一步加强胰岛素泵和动态血糖监测技术对糖尿病的强化治疗;在甲状腺疾病方面积极开展甲状腺诊断学穿刺及甲状腺疾病的各种免疫学检查,针对西医对此类疾病无特效治疗的前提下应用中药对患者进行免疫调节治疗,以上工作在临床上均取得明显疗效。在总结既往大量临床经验的基础上,2008年起科室成员自拟了一系列特效中药复方,如代谢1号方、2号方、3号方、抗甲1号方、2号方分别针对于代谢综合症、糖尿病、糖尿病血管病变,桥本氏甲状腺炎、甲亢等疾病,目前以协定方形式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明确疗效。

在科室同仁共同努力下,科室近七年来获得多项荣誉,2003年获得上海中医药大学A级专科的称号,2008年评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之一,2009年评为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代谢病单元),2010年评为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之一,并以协定方为内容申请专利一项。

三、医疗工作

科室自1995年开设内分泌门诊以来初期以糖尿病患者的门诊诊治为主,每次门诊量约30人左右,治疗存在一定局限性。随着科室人员的不断配备和2002年以来病房的开设,内分泌科仅用一年的时间已逐步完善专科专病建设,于2003年正式建科不久就获得上海中医药大学A级专科的称号。之后,在杨宏杰主任的带领下,科室同仁共同努力,在继续保持原有治疗特色的基础上,治疗范围由既往的糖尿病为主发展至各种常见内分泌疾病,同时加强本科室单病种质量控制管理,建立了糖尿病神经病变、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单病种特色治疗,疗效显著,深受广大病家和兄弟医院好评,但因床位数的限制,科室业务拓展仍受到一定局限。随着2008年科室床位数扩张至20余张,科室发展如火如荼,门诊和病房业务量直线上升,目前已开设内分泌科普通及专家、特需门诊、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专病、甲状腺专病、代谢综合征专病等特色门诊,周一至周六全天开放,科室门诊量已达36000余人/年,病房超满负荷运转,出院病人达600余人/年,与2008年同期相比门诊人次增长200%,出院人次增长100%,涉及病种包括糖尿病、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各种甲状腺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骨质疏松、内分泌性高血压、皮质醇增多症、原醛综合症等多种内分泌疾病,其中对糖尿病、糖尿病神经血管病变,桥本氏甲状腺炎等疾病已形成明显学科优势,具体表现为积极开展中西医结合个体化治疗上述疾病,其中在糖尿病方面:于2005年引进当时非常先进的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和胰岛素泵设备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进一步加强对糖尿病的强化治疗效果,同时应用益肾健脾法对胰岛细胞保护和胰岛素抵抗进行干预治疗,应用温肾活血祛瘀法治疗糖尿病神经血管病变;在甲状腺疾病方面积极开展甲状腺诊断学穿刺并完善甲状腺疾病的各种免疫学检查项目,针对西医对此类疾病无特效治疗的前提下应用中药对患者进行免疫抑制治疗,以上工作在临床上均取得明显疗效。同时在总结既往大量临床经验的基础上,2008年起科室成员自拟了一系列特效中药复方,分别针对于代谢综合症、糖尿病、糖尿病血管病变,桥本氏甲状腺炎、甲亢等,目前以协定方形式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明确疗效。同时科室于2008年起积极与殷行、五角场社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结对,实现双向转诊,充分发挥三级医院的优势,不断扩大科室影响力。 2013年科室引进数字震动感觉阈值监测仪,便于早期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感觉减退患者。

四、科研工作与科技成果

本科室依托于岳阳医院及上海中医药大学,拥有进行细胞及动物等科研实验的平台,承担及参与了国家863项目的子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市科委、教委、卫生局的各类科研项目,同时和复旦、交大的一些基础研究实验室及各大生物及制药公司有着长期的科研合作项目。发表学术论文几十篇,其中SCI6篇。

其中已结题项目包括上海市教委课题"消渴常用中药及复方对PTP-1B的作用评价及机制探讨",863项目子课题"消渴丸循证医学研究"分中心研究,上海市静安区科委项目"灵芝汤剂治疗城市高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及机制探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分中心"糖尿病足中医药综合防治方案的临床研究"等。目前在研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委、上海市卫生局等多项课题。

五、教学工作与人才培养

科室于2001年被授予硕士研究生培养点,目前拥有硕士生导师2名,先后共培养硕士研究生22名。在研究生的指导中,以培养学生临床诊治思路和临床实际操作能力为主,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之余,创造机会给学生外出学习和交流的机会,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学科发展前沿。科室每年承担上海中医药大学本科生、七年制学生的西医内科学的课堂教学和临床实习带教任务,于2010年评为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承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轮转任务,目前科内有师承导师王文健教授和杨宏杰主任,成长导师2名、带教老师3名。每月接收培养医生2~3名。

同时科室重视人才梯队的培养,不断提高科内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及硕博比例,目前硕博比已高达90%。科内杨宏杰主任为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代谢病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中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委员、上海医学会临床受体分会委员,上海市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郑敏副主任为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代谢病分会常务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第一批江南"何氏"流派继承人,上海市中西医结合代谢综合征重点病种学科建设继承人;何燕铭医师为院名中医工作室成员。科内有3名成员为上海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委员、6名为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代谢分会委员。

六、前景和展望

内分泌科在岳阳医院尚属年轻科室,但也是医院最富有朝气,发展迅速的科室。自1995年白手起家发展至目前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在上海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综合学科,这与医院的大力支持和科室团队的上下一心、共同努力密切相关。

未来的内分泌科,将一如既往地注重临床工作,继续为广大患者服务,同时重视科研发展,加强各种内分泌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以临床带动科研、以科研发展临床,实现临床与科研的良性循环。全科成员将在杨宏杰主任的领导下,为科室的更快发展做出不懈的努力。

科室医生
医院信息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创建于1976年,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综合性医院,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定的全国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至今,医院蝉联九届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还曾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数字化医院示范点建设单位、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医院前身之一为上海市公费医疗第五门诊部。1952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将享誉沪上和大江南北的中医名家汇集起来,组建了上海市第一个中医医疗机构,主要负责全市干部的中医公费治疗。当时门诊部享有声誉的中医名家有伤科石筱山、石幼山、佟忠仪;外科顾伯华;内科陆渊雷、严二陵、章次公、张凤郊、庞珏、程门雪;喉科张赞臣;妇科朱小南、陈大年;针灸科顾坤一、陆瘦燕、杨永璇、黄羡明;痔科闻茂康等。1954年、1956年门诊部两次向本市及北京新成立的中医机构输送中医专家29人,故"五门诊"被中医界誉为名中医的发祥地和摇篮。1976年10月,上海市公费医疗第五门诊部和上海市中医推拿门诊部、南昌路新针门诊部合并成立了岳阳医院。1994年医院被评定为三级甲等中医院,1995年8月医院整体搬迁至虹口区甘河路新址。1998年12月医院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定、转性为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医院于2007年圆满完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工作,2010年牵头完成全国《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指南》,2012年以全国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第一名的成绩,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等级复评审,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崭新历程。 医院目前以大柏树本部为中心,与青海路名医特诊部、宛平南路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为分部,形成"一体两翼"构架。医院本部位于上海市虹口区甘河路110号,占地面积67.27亩,拥有包括64排螺旋CT和双源螺旋CT、3.0T磁共振、大平板DSA等大型现代化医疗设备,GMP认证的中药制剂设施,GCP临床新药验证专科13个,设有31个临床科室,8个医技辅助科室,核定床位900张,在岗员工1500余人,其中高职称二百余人,博士生导师28人,硕士生导师89人。医院坚持中西医结合的办院方针,保持和发扬传统中医特色,积极探索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模式,设专科专病门诊80余个,其中国家卫计委、中管局重点专科13个。脊柱病、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痛风、溃疡性结肠炎、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痔病、压力性尿失禁、银屑病、痤疮等多个优势病种的疗效已达到国内和上海市先进水平。医院拥有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6个,上海市名中医工作室13个。医院依托上海中医药大学优势2012年1月建立上海近代中医流派临床传承中心,设立流派临床传承研究室和工作室,进行临床传承跟师计划。医院连续三十年开设膏方门诊,是目前上海地区唯一具备膏方独立规范制作加工的医院,已成为上海地区中医膏方研究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之一。医院积极实施人才强院战略,拥有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3人次,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名,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名,上海市"千人计划"专家1名,上海市领军人才2名,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6名,上海市名中医13名,上海市东方学者 3名。岳阳临床医学院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学、药学三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2个,博士点6个,临床教研室20个。承接本科生、研究生690余人的培养工作,设有国际针灸推拿标准化临床培训基地,年带教境外进修医师近200人次,成为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三位一体,四线并行"的临床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荣获2013年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经过三十余年的学科建设,形成了1个教育部重点学科、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个上海市重点学科组成的中医、中西医结合优势学科群。建立了以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和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推拿研究所及1个卫生部认证的PCR实验室、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为主体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平台。十二五期间,承担部级以上科研课题134项,近五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 1项、二等奖3项,上海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9项。我院是目前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唯一拥有两名973首席科学家的医院。2014年4月成立上海市中医药临床培训中心。中心承担上海市17个区县的18个基地建设、24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评估、验收和全市中医类与非中医类中医药药理论和技能培训等任务,同时承担对外中医适宜技术的交流。医院积极拓展中西医结合医院合作。2014年与闵行区卫计委、闵行区吴泾医院合作共建闵行区中西医结合医院。2015年6月与崇明卫计委合作,将崇明三院作为岳阳分院进行建设。医院指导虹口区卫计委下属八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多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以"精、勤、仁、信"为核心理念,以"关爱生命、敬业奉献、中西合璧、追求卓越"为服务宗旨,在不断深化医疗改革、积极推动中西医结合事业发展、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的道路上,开拓创新,奋发前行!
大柏树总院 名医特诊部
推荐阅读
耳朵化脓了怎么办​
2025-07-01 18:50:11
耳朵化脓了怎么办​
有透明液体流出是什么原因
2025-07-05 10:46:11
有透明液体流出是什么原因
查子宫粘连怎么查
2025-07-05 18:50:18
查子宫粘连怎么查
妇产科24小时上班吗
2025-07-04 10:30:55
妇产科24小时上班吗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本站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kefu@bugu120.com进行修改。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