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市人民医院
药剂科

阳江市人民医院药学部是一个承担医院药品供应、药品调剂、制剂生产、临床药学以及科研教学等任务的综合性部门。现有人员共118人,其中药学技术人员94人,药士5人,药师52人,主管药师32人,副主任药师5人;本科学历66人,硕士学历4人,本科以上人员占药学技术人员74%。科室下设的科有药品供应科、调剂科、制剂科、临床药学科。

药品供应科包括西药库、中药库和制剂库,主要负责医院药品采购供应,执行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决议,做好特殊药品管理等工作。药品采购严格按照广东省阳光用药相关法律法规执行,既保证药品的供应又保证药品的质量。

调剂科包括门诊西药房、门诊中药房、中心药房,负责全院住院以及门急诊调剂任务。药房窗口服务是集业务、技术及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是医院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药房窗口服务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影响到医患关系,甚至是影响到医院的整体形象。

按照医院优质服务的工作要求,制定了调剂科药学优质服务活动规划,结合门诊西药房创建青年文明号的活动,切实开展优质服务工作。在药学技术人员不足的情况下,调剂科着重整合和优化人力资源,采取弹性排班和加班的措施,确保优良的药学窗口服务质量。具体措施:门诊增加取药窗口2个,比原来取药窗口增加了50%;取消门诊西药房二级库,减少中间环节,优化作业流程;住院药房增设二级库实物管理人员中午班次,保障中午药品的供应及增强中午管理工作,通过不断优化服务流程,缩短了患者等侯取药时间,医患矛盾发生率大幅度下降,群众满意度逐步提升。

中心药房药品实行闭环管理,在任何一个环节都可以追溯药品的详细信息,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同时应用自动药品分包机,减少了人为摆药差错,提高调剂质量和效率。药师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病历医嘱审核,这样可以更好地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合理,促进医院药学的发展;另外,药品包装袋上按医嘱要求印有病人和服药相关的基本信息,使患者更直观地了解到自己所用的药品,也有利于护士督促患者按时用药。

现已开展处方前置审核工作,所有处方需经审核通过后方可进入划价收费和调配环节,未经审核通过的处方不得收费和调配。主要采用“软件系统+人工”的审核模式,规范本院的处方审核工作,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制剂科拥有人参南五味子糖浆、养阴润肺糖浆、三味咽喉合剂、沉砂蜜合剂等注册中药制剂品种,由于其疗效显著已成为广大市民信赖和喜爱的名牌中药制剂。

临床药学科是阳江市临床重点专科,连续多年获得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先进单位的称号,现从事临床药学工作有副主任药师3人,主管药师2人,药师1人。阳江市人民医院是阳江地区医疗机构中最早开展临床药学工作以及建立临床药师制的单位,在创新“专职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融入药物治疗团队、医嘱/处方点评、合理用药监测、个体化给药研究、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和监控信息系统的构建和实践”等方面形成鲜明的临床药学特色,不断地优化治疗方案,降低药源性疾病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危害,提高医疗质量和药物治疗水平,维护患者合理用药权益,达到阳江区域内领先水平。同时临床药学科下设药品质量控制组,由一名主管药师专职负责药品质量工作。

临床药学科为临床医师、护士和患者提供全面药学服务的模式。现临床药师已经参与临床日常药物治疗工作,参与疑难病历会诊,并具备复杂病例用药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的鉴别诊断和处理、抗菌药物的优化选择等方面的能力。临床药师还参与新药评价、医疗质量巡查工作,同时参与本院临床合理用药以及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工作。临床药学科积极开展药学咨询服务,如合理用药宣教、药物信息服务,并定期编写《药讯》,及时与临床交流各方面的药物信息并承担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的数据上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收集上报,提供药物咨询服务。为保障合理用药发挥强大的专业技术力量,临床药师深入临床一线直接参与临床用药工作,在用药实践中发现、解决、预防潜在的或实际存在的用药问题;促进药物化合理使用,提高医疗质量,与医师、护士合作,尽力保护患者免受或减少与用药有关的损害。

本院临床药师已直接参与临床查房,与临床医生一起为患者制定药物治疗方案,同时临床药师积极申请各项科研课题,以及省继续教育项目等。临床药学科将坚持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以强化临床药学学科建设为核心,不断提升学科综合实力与竞争力,开创临床药学发展新局面。

科室医生
医院信息
阳江市人民医院为广东医科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是阳江地区首屈一指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于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担负着阳江市290多万人口的诊疗、急救、预防等工作和广东省多所高等医学院校的实习教学任务。2014年成为全国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基地编码350),2018年成功创建南方医科大学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广东省博士工作站,2019年正式成为广东省首批、粤西首家互联网医院,并成功创建广东省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医院,是广东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是阳江市人民医院医院集团的牵头单位和阳江地区唯一一家具有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的医院,肩负阳江及周边地区培养、输送医学人才的重任。 阳江市人民医院至今已有118年历史。其前身为美国传教士1902年开办的“阳江化民博济医院”,后改名为“福民医院”。1951年由福民医院、书年医院和阳江卫生院三院合并为阳江医院,1953年更名为阳江县人民医院,1988年随阳江县改市升格为市人民医院,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医院历来注重内涵建设,坚持“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发展思路,致力打造“健康阳江”模式,大力投入医院软、硬件建设,连续多年保持科学可持续发展。 医院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拥有门诊综合楼、十三层综合性住院大楼、新住院大楼、感染楼等医疗用房。现有开放床位2000张,设52个临床专科,11个医技科室。医院功能齐全、设施先进,拥有带图像引导调强直线加速器、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ECT)、1.5T磁共振成像系统、64排螺旋CT、大型双C臂数字减影系统、伽玛刀等各种先进大型设备。 医院人才集聚,技术雄厚。现有工作人员2487人,其中正高职称99名,副高职称249名;博士14人,其中博士后3人;硕士83人。有省级重点专科8个(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神经外科、皮肤科、肿瘤科、老年病科、治未病科、中医脑病科),省级特色专科1个(骨科),市级重点专科27个(心血管内科、骨科、妇科、重症医学科、放射科、普通外科、神经内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消化内科、肾病内科、骨科2个、肛肠外科、胃肠外科、显微外科、新生儿专业、产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检验科、临床药学、麻醉科、急诊医学科、护理、肿瘤内科),市级特色专科2个(肿瘤科和皮肤科)。有省级胸痛中心、国家在建卒中中心、阳江市ECMO救治中心、阳江市急危重症救治中心、阳江市中医药传承和创新研究所、阳江市中医“治未病”技术指导中心、阳江市临床检验中心、阳江市医学影像质量控制中心、阳江市孕产妇急危重症救治中心、阳江市产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阳江市新生儿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广东省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哨点。有“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1个(中医部),还设有心血管急症救治中心、阳江市心血管研究所、阳江市泌尿系统疾病研究所。2019年门诊量134.4万人次,出院病人7.77万人次。 厚植改革土壤,熔铸前行力量。该院立足于健康中国战略,擦亮了医联体、“互联网+医疗”、智慧医院等品牌。2015年成立以该院为首的阳江市人民医院医院集团。目前集团建设如火如荼,有2个市级分院、3个区级分院,2个镇级分院、5个社区分院,与上级10所医院开展16个垂直专科联盟、与下级20所医院开展21个专科联盟,扎实推动标准化、一体化、同质化管理,落实“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有效搭建了双向转诊的通道,促进了城乡医疗卫生协调发展。2018年建成智慧医疗健康管理中心,以该院为龙头,以信息化、物联网、流媒技术,链接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面向医院集团内各医院和广大市民提供“互联网+医疗健康”的便捷服务,通过远程信息技术构建起医院间协同、医生间协作、医患间沟通的桥梁,逐步形成慢病“防、治、管”三级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线上慢病管理和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动态共享,全面打造上下联动的智慧医疗分级诊疗新模式,共同构建基层疾病防治体系。该院获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联合《健康报》举办颁发的“2018年度改善医疗服务优秀案例医院”;2019年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联合人民网•人民健康评为“全国改善医疗服务创新型医院”,被省总工会评为“广东省五一巾帼奖集体荣誉称号”,被广东和谐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广东省医院协会评为“广东省十大良知平安医院(2014--2018年度)”,获广东和谐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广东省医院协会颁发的“不忘初心,大医精诚”奖牌,被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广东省中医药局评为“2019年广东省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示范医院”。
推荐阅读
外阴一扇大一扇小是怎么回事
2025-08-15 11:10:18
外阴一扇大一扇小是怎么回事
扁豆角中毒的表现有哪些
2025-08-17 15:15:57
扁豆角中毒的表现有哪些
乳腺癌脑转移的最坏结果是什么
2025-08-16 16:37:09
乳腺癌脑转移的最坏结果是什么
牙齿松动严重又掉不了怎么办
2025-08-16 18:30:38
牙齿松动严重又掉不了怎么办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本站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kefu@bugu120.com进行修改。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