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肿瘤中心

江苏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

江苏省肿瘤生物治疗研究所

江苏省肿瘤生物治疗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肿瘤生物治疗工程实验室

江苏省肿瘤生物治疗工程技术中心

江苏省肿瘤生物治疗科技公共服务中心

江苏省肿瘤生物治疗转化医学中心

江苏省肿瘤生物治疗协同创新中心

徐医附院肿瘤中心是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中心下辖肿瘤内科、肿瘤放射治疗科、肿瘤外科、肿瘤微创介入治疗科、肿瘤生物治疗科、立体定向科、中西医结合治疗科、肿瘤生物治疗实验室。开放床位600多张。现有医技人员51人,其中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27人,教授、副教授18人,博士9人,硕士25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5人。中心拥有江苏双创人才、江苏特聘医学专家、江苏医学领军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突出贡献专家、省“333工程”、省“六大人才高峰”、省“青蓝工程”等各级各类人才20余人。获省政府、卫生厅、教育厅科技创新团队3项。

中心拥有国内先进治疗设备,包括美国瓦里安23EX及Unique医用直线加速器各1台、EclipseDX三维治疗系统、头部γ刀、体部γ刀各1台(苏北及淮海经济区唯一获卫生部资质审批)。中心拥有省政府、卫生厅、教育厅冠名江苏省肿瘤生物治疗的7个肿瘤生物治疗省级平台项目,包括江苏省肿瘤生物治疗研究所、省重点实验室、省科技公共服务中心、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工程实验室、省转化医学中心、省协同创新中心。实验室总面积3000平米,包括GMP标准的免疫细胞制备室、 P2病毒实验室、基因靶点检测实验室。拥有各种设备价值1500万元。

中心近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4项,部省级课题30项;获得中华医学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4项,卫生厅新技术引进一等奖2项,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10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其中2项获江苏省百佳专利;发表论著100余篇,其中SCI收录期刊50篇。

在临床医疗方面,中心所属各学科开展的临床技术项目几乎覆盖了各自领域。

特色技术:

1、各种化疗、生物治疗、分子靶向治疗

2、调强放疗、基因靶向放疗、生物调强放疗、三维适形放疗、多野及弧形旋转放疗、X-刀、γ-刀等

3、肝癌、肺癌、胰腺癌、乳腺癌、胃癌、直肠癌、肾癌等肿瘤的供血动脉灌注/灌注栓塞术

4、微波消融术、粒子植入术

5、CIK、DC细胞生物治疗及P53基因治疗等

医院信息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徐医附院)始建于公元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距今已有122年历史,目前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保健、康复等功能任务为一体的,淮海经济区历史悠久、规模大、技术水平高、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省属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医院、江苏省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确立的苏北地区医疗技术指导和服务中心,是江苏省四大紧急救援基地之一。医院现有本部、东院、西院三个院区。2019年上半年,医院门急诊服务量近140万人次,出院患者近9万人次,其中,外埠患者占三分之一左右,开放床位数4500张。近年来,徐医附院开始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医院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职工凝聚力和自豪感空前。医院在已经“做大”局部“做强”的基础上,正谋求进一步“做强、做优”。人才方面,医院现有职工40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700余人,博、硕士学位1200余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百千万工程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1人,卫生部和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3人,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5人,省“科教兴卫工程”医学领军人才4人,优秀医学重点人才4人,医学重点人才11人,省“科教强卫工程”医学重点人才7人、青年医学人才31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95人,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43人,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69人,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7个。学科方面,医院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1个(麻醉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肿瘤生物治疗),省“科教兴卫工程”医学重点学科3个(麻醉学、血液病学、神经外科学),省“科教强卫工程”临床医学中心1个(麻醉学),省医学重点学科2个(血液病学、肿瘤学),省级重点学科9个,省级研究所4个(麻醉学、肿瘤学、血液病学、卫生应急),省政府科技公共服务中心、省政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协同创新中心、省转化医学基地1个(肿瘤生物治疗),省重点实验室4个(麻醉、肿瘤重点、骨髓干细胞、听力中心),省专病诊疗中心1个(布-加综合征)。医院拥有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8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31个,14个临床、医技科室获得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是省卫生健康委临床医师进修培训基地、全科医师培训基地。2011年被人社部批准为博士后工作站(临床医学),目前已有36名博士进站工作。2013年取得临床医学方向博士学位授予点5个,所有临床医学学科均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临床医学是ESI前1%学科。技术方面,徐医附院着力打造麻醉、血液、肿瘤等省级重点专科,把资源向优势学科靠拢,以建设国家级重点专科为目标做强做优优势学科。形成了“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技术发展优势。在麻醉医学、介入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神经内外科诊疗技术、心血管内外科诊疗技术、恶性肿瘤部分诊疗技术、影像诊断、急救医学等方面紧跟医学科技前沿,具有明显的区域优势。各临床专科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近五年来,医院取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9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6项、省卫生计生委科研项目40项、省教育厅项目32项,发表SCI论文640余篇,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研成果奖二等奖4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3项,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11项(一等奖1项),省新技术引进将一等奖16项、二等奖39项,国家发明专利18项。尖端设备是医疗技术的保障,目前,徐医附院拥有PET/CT、回旋加速器、双源CT、3.0T核磁共振、复合线路SPECT/CT、大型数字化平板X光机、瓦里安UNIQUE、23X直线加速器等大型医疗仪器设备400多台(件),在华东地区处于领先地位。文化方面,徐医附院坚持党建引领下的医院文化建设,大力实施文化铸院战略,切实提高文化软实力。做好医院文化建设规划,凝练文化共识,培育和塑造医学人文精神,打造符合自身实际、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体系,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突出传承与创新并重,价值回归与文化自省并行,在服务病人中谋发展,在服务职工中求提升,在贡献社会中创品牌,引导全院职工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传承发扬“艰苦创业、严谨求实、救死扶伤、团结奉献”的徐医附院精神,树立“两个全心全意”理念,推进“管理部门全心全意为医务人员服务,医务人员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全面倡导做“有知识、有能力、有温度、有情怀、有尊严、有价值”的新时代医务工作者,让全体附院人共同享有医院改革发展的成果。新时代,新方向,新目标,新战略,新举措。2019年,徐医附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卫生与健康方针为指导,大力弘扬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全面倡导做“六有”新时代医务工作者,以更饱满的热情、更精湛的技术、更温馨的服务、更务实的作风,努力为淮海经济区的人民健康保驾护航,为建设健康徐州、健康江苏奉献力量!
本部 东院 西院
推荐阅读
肾蠕动是什么原因
2025-09-10 12:52:57
肾蠕动是什么原因
孕妇感冒发烧如何治疗
2025-09-11 14:46:20
孕妇感冒发烧如何治疗
如何进行直腿抬高试验
2025-09-08 13:22:20
如何进行直腿抬高试验
加替沙星能治疗前列腺炎吗
2025-09-10 11:13:57
加替沙星能治疗前列腺炎吗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本站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kefu@bugu120.com进行修改。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