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呼吸科)是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学科。2012年入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018年被评定为“国家呼吸与危重症学科规范化建设三级医院优秀单位”。

呼吸科的建立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气管炎门诊,1977年成立了呼吸专业组,20世纪80年代成立呼吸科,1980年建立了气管镜室,先后开展了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检查,并建立了呼吸实验室。1983年建立肺功能室,是国内较早开展规范肺功能检查的科室。1988年在北京地区率先开展了内科胸腔镜检查术。2001年建立睡眠呼吸监测室。呼吸危重症专业始于1978年应用鸟牌呼吸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呼吸衰竭进行救治,1995年成立了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配备了先进的呼吸机和监护仪;以后RICU规模逐渐扩大,2015年后成为有26张床位的内科/呼吸重症监护病房(MICU/RICU),在医院内科危重症救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危重症救治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呼吸科现有医生3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0人,副高级职称13人。呼吸治疗师2人,技师6人,护士95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0人。多位专家分别在国内各级学术团体兼任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常委、委员及学组委员等。

呼吸科现设置包括:普通病房(60张床位)、MICU/RICU(26张床位)、门诊、肺功能室、支气管镜室、睡眠医学中心/睡眠呼吸监测室、雾化治疗室、药物临床试验呼吸专业和实验室。近十年先后开展了超声支气管镜(EBUS)、荧光支气管镜、全肺灌洗术、全麻支气管镜检查和支气管镜介入治疗、跨肺压监测、体外膜肺氧合(ECMO)、重症超声、床旁血液净化、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运动肺功能、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测定等先进诊疗和危重症救治技术。

呼吸科门诊量超过10万例次/年,开设了慢阻肺、哮喘、戒烟、肺癌、睡眠呼吸障碍、胸部疑难疾病会诊等专业门诊和特色门诊;开展肺部结节、哮喘和过敏疾病多学科会诊。普通病房出院患者近2000例/年,MICU/RICU收治危重症患者超过500例/年。收治呼吸系统常见病及涉及多学科的疑难危重症。诊治病例多次获得医院 “疑难危重病例诊治优秀奖”,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及专业期刊上交流。医疗服务能力获得同行和患者认可,在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国最佳专科排名第8位、北京市二级以上医院DRGs评价专科排名前三位。2017年成为国家呼吸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多次参与呼吸道疾病疫情防控,国家重大事件医疗保障和支援基层医疗工作,尤其在抗击SARS(2003年)、甲型流感(2009年)、新冠肺炎(2020年)工作中,多名专家入选全国和北京市专家组,参加国家医疗队,参与了卫计委方针政策、诊疗方案的制定和患者会诊工作。

呼吸科是博士学位授予点、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累计毕业博士48人,硕士48人,在读博士生15人,在读硕士生11人,培养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医10-15人/年。承担“肺部阴影鉴别诊断”、“慢性气道疾病新进展”等多项国家和北京市继续教育项目。2017年成为国家首批呼吸与危重症医学(PCCM)专科医师培训基地,面向全国招生。呼吸科现为北京大学医疗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北京大学医学部呼吸病学学系主任单位。

呼吸科长期以来坚持临床与科研并重,针对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慢阻肺和支气管哮喘,在流行病学、临床诊治、发病机制等方面研究一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针对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学、细菌耐药、抗菌药物的群体药代动力学/临床药效学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研究。作为负责单位之一,先后承担了国家“十五”和“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课题,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北京大学985工程项目、美国NIH、北京大学医学部-密西根大学医学院联合研究所等科研基金。

1998年成立的药物临床试验呼吸专业是医院最早成立的临床药物试验专业之一。承担了国内国际药物临床试验100余项,其中牵头项目5项,是国内外认可的优秀临床药物试验呼吸专业之一。

科室医生
医院信息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医三院)始建于1958年,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委管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与健康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甲医院。多年以来,北医三院医疗服务量和效率始终居于北京市前列,现有床位2300余张。2024年服务门急诊患者超过550万人次,服务住院患者18万余人次,年均手术11万余例,平均住院日为4.3天,居全国领先水平。2022年3月,北医三院入选全国14家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北医三院连续六年获得了A++。北医三院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人,长江学者4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作为多学科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三甲综合医院。北医三院脊柱外科为国内最强学科;生殖医学中心治疗方法最全面,规模为国际最大中心之一,中国内地首例试管婴儿在此诞生;运动医学研究所是新中国成立最早、国内唯一的中国奥委会指定运动员伤病防治中心;眼科在眼外伤、角膜移植、白内障和青光眼等方面居国内第一方阵;消化科在溃疡病发病机制研究及治疗、早期胃癌的诊疗等领域居国内前列;心血管内科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脏病人康复治疗、心血管临床与基础协调发展等方面成绩突出;成形科、职业病科是国内率先成立的临床特色学科。北医三院始终坚持“学科强院”的理念,以学科建设为抓手,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目前,医院拥有27个(35批次)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含建设项目):骨科(三次获批)、药剂科(临床药学)、病理科、专科护理、检验科、消化科(三次获批)、妇产科(两次获批,“十二五”期间妇科、产科分别获批)、职业病科、耳鼻喉科、心血管分子生物学与调节肽重点实验室、呼吸内科(两次获批)、神经内科(两次获批)、普通外科、泌尿外科、眼科、麻醉科、康复医学科(两次获批)、成形科(整形外科)、运动医学科、心血管内科、肿瘤放疗科(放射治疗专业)、急诊科、神经外科、内分泌科、生殖医学科、血液内科。此外,检验科、医学影像科、危重医学科、临床流行病研究中心(流行病学)、感染疾病科、中医妇科、生殖医学科、神经外科等多个临床医技科室获批北京市临床重点专科(含建设项目)。妇产科为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产科、康复医学科分别是国家产科专业和康复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生殖医学科为国家辅助生殖技术质量管理专家组组长单位。医院入选国家级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试点单位名单。生殖医学科、运动医学科、中医科成功获批国家级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建设单位。2024年,医院获批4个新遴选的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项目。北医三院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不断创新举措,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加强MDT和罕见病全程管理,提升疑难危重症救治能力。微创手术、日间手术、周末门诊、晚间门诊服务更多患者,无痛医院建设持续推进,完善门诊综合预约平台,拓展优化特需医疗、国际医疗服务。智慧医院建设再上新台阶,线上线下为患者构建安全、便捷、智慧的数字化医院新体验。医院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分级评价七级评审与智慧服务分级评估四级评审。互联网医院功能持续完善,截至2024年底,注册用户达230余万,互联网诊疗及咨询累计服务近70万人次。作为北京大学的临床医学院,医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以德育为先,促全面发展。医院成立教育教学中心,不断深化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北医三院高度重视本科生教育,相关课程入选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教学成果荣获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神经内科团队荣获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全国二等奖。医院每年承担近700名本科生、700余名研究生、近600名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专科医师,近2000名进修医师/护师的教学和培训管理工作;承担以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为主的多学科本科医学教育管理工作。全院设有31个博士学位培养点,33个硕士学位培养点,拥有20个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3个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专业基地,3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北医三院始终坚持“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国自然立项数连续多年位居北京市地方医院首位,乔杰院士团队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近年来,北医三院多项重大举措接连落地,激发医学科技创新活力,推动创新成果转化。2019年,成立医学创新研究院,并牵头组建北京学院路临床医学协同创新联盟。2024年,北医三院科学技术协会成立,产业开发研究院正式启用。医院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模式,构建了院-校联合新模式,持续推进院-企战略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北医三院现拥有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骨科、运动医学研究所、妇产科;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女性生育力促进全国重点实验室、血管稳态与重构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辅助生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骨与关节精准医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运动创伤治疗技术与器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心血管分子生物学与调节肽重点实验室。2024年,胃肠肿瘤医-X 协同创新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心肾代谢与免疫炎症创新药械临床评价获批,医院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达到10个。北医三院深入探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新路径,连续多年位居北京市医疗联合体综合评价前列。12个跨区域专科医联体及海淀中东部综合医联体,带动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第二门诊部、中央党校院区、机场院区、北方院区垂直管理,同质化管理落地见效。北医三院托管海淀、延庆两家区属医院,助力首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托管延安市中医医院,支持革命老区;建设北医三院崇礼院区、北医三院秦皇岛医院两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践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北医三院始终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以“国家队”的责任担当护佑人民生命健康。从雪域高原到非洲大陆,从地震灾区到抗疫前线,三院人以实际行动书写医者大爱。2020年以来,北医三院人先后驰援武汉、长春、拉萨等地,进行医疗支援。137名医护人员组成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时代楷模”等荣誉称号。2022年,北医三院本部共派出5支队伍近200人,为北京冬(残)奥会三赛区提供医疗保障。北医三院、北医三院崇礼院区荣获“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集体”称号,接受党中央、国务院表彰。北医三院延庆医院荣获“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集体”。医院持续开展援藏、援疆、巡回医疗、医疗帮扶。十年间,10批61人次参加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在雪域高原接力帮扶当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9批共计17名援疆干部陆续赴疆,扎实推进援疆工作。北医三院国家巡回医疗队73位三院专家足迹遍布西藏自治区、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26家医院。近五年来,医院累计派出200余人次支持山西省大宁县医院等医疗机构,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医院连续多年荣获多项荣誉。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卫生健康思想政治工作标杆单位、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全国改善医疗服务创新型医院、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关与管理工作核心单位、首都文明单位标兵等。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眼科、运动医学研究所、药剂科等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医院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之家”称号。荣誉见证历史,奋斗开创未来。北医三院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立足新时代,抓住新机遇,积极进取,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建设,为实现北医三院“建设国际一流、国内顶尖的综合性研究型医院和国家医学中心”的目标而不懈奋斗,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北医三院人更多的智慧和更大的力量!(数据更新至:2025.3)
医院官网 https://www.puh3.net.cn/
第二门诊部 中央党校院区 院本部 机场院区 北方院区
推荐阅读
引流管伤口有白色物质的原因是什么
2025-07-02 08:53:35
引流管伤口有白色物质的原因是什么
儿童药物性哮喘怎么治疗
2025-06-30 08:45:24
儿童药物性哮喘怎么治疗
湿疹的治疗与饮食注意事项
2025-07-02 14:33:10
湿疹的治疗与饮食注意事项
2岁小孩突然抽搐翻白眼是怎么回事
2025-06-30 18:22:50
2岁小孩突然抽搐翻白眼是怎么回事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本站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kefu@bugu120.com进行修改。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