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普通外科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普通外科的前身是北京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外科教研室,成立于1958年,普外负责人为张挽华。20世纪80年代初,普通外科成为独立科室,第一任主任为张挽华教授。20世纪90年代初,普通外科划分为几个相对固定的专业组:胆道组、肝胰组、胃肠组、血管组和门脉高压组,1991年普通外科成立了腹腔镜专业组,1994年成立了腹腔镜培训中心,1999年设立肛肠病专业组,2003年成立乳腺病专业组,2007年联合消化科、肿瘤治疗中心成立消化疾病中心,2008年成立首个疝外科微创治疗全国培训基地。2012年被评为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19年成立了疝与腹壁外科中心。现任科室主任是修典荣教授。科室有副教授以上专家25人,下设肝脏、胰腺、胆道、胃肠、甲乳、肛肠、疝等多个亚专业组,床位135张。

一、普通外科现状

1.科室党政领导:普通外科主任为修典荣教授(自2006年起任普通外科主任,全面负责普通外科的医教研工作),主管教学的副主任是徐智教授,主管科研的副主任是付卫教授,2013年起主管医疗的副主任是马朝来副主任医师。2008-2014普外科党支部书记为付卫教授,2014年起原春辉主任医师任普外科党支部书记。

2.组织框架:普外科目前划分为胰腺外科组、胃肠外科组、胆道外科组、肝脏及移植外科组、乳腺外科组及肛肠外科组。其中院本部三个病房,2008-2012年,普通外科本部开放三个病房,位于外科楼7-9层,其中9层和泌尿外科合用一个病房(泌尿外科10张床)。2012年外科楼二病区启用,原外科楼改为外科楼一病区,普外科三病房迁至外科楼二病区八层,与普通外科二病房对应,普外科三病房扩大为整个病房,不再与泌尿外科合用。普通外科一病房主要收治胃肠病和乳腺疾病患者;普通外科二病房主要收治胰腺、肝脏、移植和门静脉高压患者,同时下设一个快速康复病房收治阑尾、疝气、胆囊和甲状腺等疾病患者;普通外科三病房主要收治胆石症、胆道肿瘤患者,同时下设一个快速康复病房。普外科四病房主要收治肛肠病患者,陈朝文主任医师负责肛肠病房的日常工作,目前位于北医三院中央党校院区,开放床位16张。

3.人员结构:普外科既拥有周孝思、张自顺、陆少美等老一辈知名专家,又拥有修典荣、徐智和付卫等一批年富力强的学科带头人及学科骨干。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普通外科为博士学位授予点,现有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5人;副教授以上专家25人。普通外科现有医师40人,其中高级职称医师占62.5%,中级职称医师占15%,初级职称医师占22.5%;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比例为95%,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为78.5%。

二、普通外科历程

1. 60年发展历程:1955年北京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开始筹建,外科的筹建事宜由当时的外科总论教研组负责。医院于1957年破土动工,1958年夏组建三院和三院外科教研组。外科主任为杨克勤副教授,副主任为邓宗岱医师,普外科负责人为张挽华主治医师。文革期间,军宣队和工宣队将外科、成型外科和运动医学合并改编为第二连,连长是党耕町,副连长是周冠汉和芮静安。文革后期,恢复了文革前的科室建制,外科主任由成型外科主任朱洪荫兼任,副主任有6人:杨克勤、张挽华、党耕町、周冠汉、芮静安、王素珍。

20世纪80年代初,外科各专业组各自成为独立科室并分别任命主任和副主任。普外科独立后第一任主任为张挽华教授。1990年8月中知楼落成,内科系统迁往新楼,从那时起,普外科的床位从60张床扩大到95张,后又扩大到103张。2005年12月,所有外科科室搬入新外科楼,普外科床位增至123张(包括肛肠科13张床)。

20世纪90年代初,普通外科划分为几个相对固定的专业组:胆道组、肝胰组、胃肠组、血管组和门脉高压组。1991年普外科成立了腹腔镜专业组。1994年成立了腹腔镜培训中心。1997年,由于种种原因腹腔镜中心解体。1999年肛肠病专业组迁至北医三院第二门诊部,后迁至北方医院。2003年成立乳腺病专业组。2003年,血管外科成为独立科室。

近十年来,普外科影响力不断扩大,是国内公认的微创中心和疑难病诊治中心。普通外科近年来成功诊治了许多疑难、危重及少见病患者,如急性重症胆管炎、消化道出血、大肠癌肝转移、肝脏胰腺肿瘤等,挽救了患者生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008年被卫生部指定为普通外科内镜技术诊疗培训基地,每年定期举办“全国腹腔镜中高级手术培训班”等四个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每年还举办两期为期3个月的腹腔镜中高级研修班,每年培训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近千人。并于2012年入选全国临床重点建设专科(普通外科)。

2.人才培养:普通外科的发展过程中格外重视梯队建设和青年医师培养。建院初期,普外科只有主治医师2名,无高级职称者。而现在,普外科已经形成鲜明的人才梯队。其中修典荣为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肝脏学组成员,徐智为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学组成员,付卫教授为中华医学会实验外科学组成员,原春辉为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学组成员,姚宏伟(2016年调离)为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成员。充分彰显了普通外科整体学术水平。普通外科中层人才充实,马朝来、孙涛、王港等10余人在多个国家级和省市级学会任职。普通外科还重视青年医师培养,张志鹏、张铃福和王行雁等医师作为青年骨干,加强其临床培训,科研训练,并出色的完成教学任务。普通外科还具有多名具有博士学历的青年医师,后备人才充足。

此外,普外科现有护士51名,大专以上学历占74.4%,参与了多本护理专业书籍的编写以及放置胃管、引流袋的更换、腹带的包扎、人工肛门护理等规范操作录像的录制。至2007年底,护理组获北京市优秀护士2人次,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护士长1人次、优秀护士7人次,北京大学医学部校级优秀教师3人次。

3.创新性工作:普通外科重视创新性工作,临床工作方面,修典荣教授完成的腹腔镜下脾脏部分切除术、经胸经膈的肝脏肿瘤切除术和完全腹腔镜下的全胰腺加脾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完全腹腔镜下右半肝切除加左肝区段切除术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修典荣教授和付卫教授联合完成的完全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联合门静脉结扎和肝实质离断的肝切除(ALPPS)手术,既体现了手术技术的先进性,也体现了专业组合作的优势和典范。。科研方面,以修典荣教授带领下对胰腺癌发病和转移机制、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以及大肠癌肝转移的基础临床进行深入研究,以付卫教授为带头人的胃肠团队在结直肠癌发病机制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并依托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丰富的交叉资源,研究成果显著。以徐智教授带领的胆道团队,在胆石成因、红外光谱在甲状腺、乳腺和胆管癌的筛查和诊断等方面做了深入系统的工作。除此之外,普通外科还重视专利申请和转化工作,近年来共申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近20项。

4. 目标:普外科以建立北京市急诊疑难危重症诊疗中心和微创技术创新与推广中心为目标,建立“以器官为中心”的消化道肿瘤诊治标准模式,继续推进快速康复病房的发展。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服务。

三、医教研方面

1.医疗:建院60年来,普外科诊治的病人逐年增多。2017年,普通外科的手术例数增长至5500例,其中包括越来越多的疑难手术病例。平均住院缩短为5.7天。

(1)胆道外科: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国内首创保留Oddi括约肌功能的肝胆管整形术,将术后胆管炎复发率由30%~50%降至10%左右,被国内同行逐步接受。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胆道外科开展了完全腹腔镜下的保留括约肌的肝胆管整形术(猫耳洞手术),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和胆肠吻合术,腹腔镜下的胆囊癌和胆管癌根治术以及复发腹部手术病史的胆道微创手术。对于部分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经胆囊管取石得免T管手术,最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负担。

(2)胃肠外科:腹腔镜下的结直肠癌根治以及早期胃癌根治术逐渐成熟和规范,并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直肠癌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等新的术式,在直肠癌扩大根治以及保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3)胰腺外科:20世纪90年代初,侯宽永教授在国内最早进行了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治疗研究,提出了3个关键:早期关键是纠正内环境紊乱及减轻胰外器官损害,中期关键是防治胰腺坏死组织继发感染,后期关键是对胰腺坏死组织引起并发症的处理。当出现坏死组织继发不可控制性感染或坏死组织出现并发症时,应及时转为手术治疗。

对于过去认为不能切除的侵犯门静脉、下腔静脉和肝动脉的胰腺癌,修典荣教授在国内率先开展扩大切除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2年,修典荣教授在国内最早对晚期胰腺癌进行术中放射性I125粒子植入治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了生活质量。现已行50余例。确定了I125粒子植入治疗病例的选择标准并被国内同行所接受。

目前,腹腔镜下胰腺体尾部切除(切脾或保留脾脏)已经成为胰腺外科治疗胰腺体尾部良性和低度恶性肿瘤的常规手术,并逐渐尝试腹腔镜下胰腺体尾部癌根治术(顺行模块化切除),完成了多例完全腹腔镜下的全胰腺加脾切除术,对于局部进展的胰腺癌患者开展了联合肠系膜上静脉/腹腔干动脉联合切除术,对于潜在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进行术前新辅助的转化和评估工作。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外科和综合治疗水平位于全国领先地位。

(4)肝脏和移植外科:1978年,张挽华教授首创肠腔静脉侧侧分流术(直接吻合)治疗门脉高压症,止血效果好、脑病发生率低。张挽华还应邀在德国埃森和哥第根大学、维也纳大学、法国里昂外科学会、美国腹部外科学会等进行手术表演和学术报告,该研究成果于1981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成果二等奖。目前肝脏手术70%以上都通过腹腔镜下完成,大大减轻了患者术后恢复时间,缩短了术后住院日。肝脏外科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腹腔镜下的半肝切除和解剖性肝切除,并在国际上较早开展了完全腹腔镜下的联合门静脉结扎和肝实质离断的分步肝切除手术(ALPPS),在大肠癌肝转移的治疗方面居于国内领先水平。

普外科于2000年7月开始临床肝移植工作。可进行经典原位肝移植、背驮式肝移植和改良背驮式肝移植等多种术式,30%的病人术中无需输血。2007年,北医三院成为卫生部首批具有肝移植资质的医院之一。普外科完成院内首例DBCD供体捐献,并在北京卫视的“生命缘”节目播出,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5)乳腺外科:2003年成立乳腺专业组。购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钼靶X线光机及钼靶X线平卧光机,能够对乳房病变进行准确定位。对乳头溢液的病人,用乳腺导管镜检查,可发现导管内的微小病变。对于诊断为良性肿瘤的病人,可在超声或钼靶指引下用麦默通治疗仪行微创切除。现已施行数百例,效果满意。对于乳腺癌的病人,采用了各种先进的手术方式,手术成功率高,并在手术根治的同时采用一期乳房成形术,使病人不仅治疗了癌症,而且保留了乳房的形态。除了常规开展麦默通治疗外,近年来开展了腔镜下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满足了部分年轻女性患者美容方面的要求。

(6)肛肠外科:1999年成立肛肠专业组。开展了经典的开放式痔切除手术、高位结扎切除的Milligan-Morgan手术以及闭合式痔切除术。在国内较早开展吻合器痔切除术,根据铜离子导入治疗蔓状血管瘤的经验,开创了铜离子治疗内痔出血的新方法。对于直肠脱垂,在国内率先开展经肛门直肠黏膜管状切除折叠吻合术。此外,肛肠外科在藏毛窦、低位直肠良性肿瘤等治疗方面居于国内领先水平。

2.教学:普外科承担着外科系统最主要的教学任务。从建院开始,普外科圆满完成了多个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学任务。定期进行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对进修医师和外单位医师进行培训。1978年普外科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1985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1994年被批准为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站。近年来,普外科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主管教学工作的徐智教授、王港副主任医师和崔龙副主任医师获得了多项教学课题和荣誉。王亮主治医师获得了全国首届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普通外科以单个科室的力量成功连续举办了13届全国腹腔镜中高级手术培训班,第1-10届全国胰腺外科新进展培训班和第1-9届全国胆道外科进展和微创技术培训班等多项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受到了各位同行的好评,扩大了北医三院普通外科在微创领域的影响力。

3.科研:建科60年来,普外科在多项科研中表现突出:

胆石成因的基础研究:①提出了“胆红素钙”沉淀-溶解平衡学说,查明单结合胆红素(MCB)不仅存在于胆色素结石中,也存在于胆固醇结石的色素核心中。②胆色素结石和胆固醇结石病人肝组织中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苷转移酶的活性均低于无结石者。③胆总管狭窄动物肝组织中胆固醇7α羟化酶基因表达上调。④从人胆汁中分离出氨基肽酶N,证明了其对胆固醇结晶析出有促成核作用。以上工作均为国内外首次报告。

器官移植的基础研究:将液氮低温保存150天的猪肝细胞移植给Wistar大鼠后,显著提高了肝衰大鼠的存活率。建立了表达人CD59蛋白的细胞克隆,并构建了表达人CD59蛋白的转基因小鼠模型。成功建立了啮齿类动物皮肤移植、心脏移植及肝移植动物模型,建立了更接近临床的移植耐受诱导方案。

普外科肿瘤的红外光谱分析:1998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红外光谱分析的临床应用研究,已建立了划分正常组织和癌组织的Bayes判别式,并发现乳腺、甲状腺的良恶性疾病与正常组织的体表红外光谱均有明显的差异,现正对在体组织进行红外光谱的测定与分析。

近十年间,普外科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项,青年项目1项,面上项目子课题2项。获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5项,首都临床特色课题3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发表SCI论文70余篇。

四、文化建设

普外科重视文化建设,党支部和工会在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医院举办的文艺展示周活动中,取得了五连冠的优异成绩,2014年被北京大学授予北京大学工会小家称号。普通外科关心爱护职工,在医院内率先为全体女职工购买了互助保险。多项精品活动得到工会立项。

五、成果和荣誉

普外科目前有4人在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各学组任职,10余人在近60个国家级、省市级协会和专业委员会任职。对扩大普外科学术影响力起到积极作用。

科室医生
医院信息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医三院)始建于1958年,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委管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与健康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甲医院。多年以来,北医三院医疗服务量和效率始终居于北京市前列,现有床位2300余张。2024年服务门急诊患者超过550万人次,服务住院患者18万余人次,年均手术11万余例,平均住院日为4.3天,居全国领先水平。2022年3月,北医三院入选全国14家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北医三院连续六年获得了A++。北医三院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人,长江学者4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作为多学科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三甲综合医院。北医三院脊柱外科为国内最强学科;生殖医学中心治疗方法最全面,规模为国际最大中心之一,中国内地首例试管婴儿在此诞生;运动医学研究所是新中国成立最早、国内唯一的中国奥委会指定运动员伤病防治中心;眼科在眼外伤、角膜移植、白内障和青光眼等方面居国内第一方阵;消化科在溃疡病发病机制研究及治疗、早期胃癌的诊疗等领域居国内前列;心血管内科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脏病人康复治疗、心血管临床与基础协调发展等方面成绩突出;成形科、职业病科是国内率先成立的临床特色学科。北医三院始终坚持“学科强院”的理念,以学科建设为抓手,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目前,医院拥有27个(35批次)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含建设项目):骨科(三次获批)、药剂科(临床药学)、病理科、专科护理、检验科、消化科(三次获批)、妇产科(两次获批,“十二五”期间妇科、产科分别获批)、职业病科、耳鼻喉科、心血管分子生物学与调节肽重点实验室、呼吸内科(两次获批)、神经内科(两次获批)、普通外科、泌尿外科、眼科、麻醉科、康复医学科(两次获批)、成形科(整形外科)、运动医学科、心血管内科、肿瘤放疗科(放射治疗专业)、急诊科、神经外科、内分泌科、生殖医学科、血液内科。此外,检验科、医学影像科、危重医学科、临床流行病研究中心(流行病学)、感染疾病科、中医妇科、生殖医学科、神经外科等多个临床医技科室获批北京市临床重点专科(含建设项目)。妇产科为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产科、康复医学科分别是国家产科专业和康复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生殖医学科为国家辅助生殖技术质量管理专家组组长单位。医院入选国家级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试点单位名单。生殖医学科、运动医学科、中医科成功获批国家级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建设单位。2024年,医院获批4个新遴选的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项目。北医三院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不断创新举措,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加强MDT和罕见病全程管理,提升疑难危重症救治能力。微创手术、日间手术、周末门诊、晚间门诊服务更多患者,无痛医院建设持续推进,完善门诊综合预约平台,拓展优化特需医疗、国际医疗服务。智慧医院建设再上新台阶,线上线下为患者构建安全、便捷、智慧的数字化医院新体验。医院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分级评价七级评审与智慧服务分级评估四级评审。互联网医院功能持续完善,截至2024年底,注册用户达230余万,互联网诊疗及咨询累计服务近70万人次。作为北京大学的临床医学院,医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以德育为先,促全面发展。医院成立教育教学中心,不断深化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北医三院高度重视本科生教育,相关课程入选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教学成果荣获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神经内科团队荣获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全国二等奖。医院每年承担近700名本科生、700余名研究生、近600名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专科医师,近2000名进修医师/护师的教学和培训管理工作;承担以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为主的多学科本科医学教育管理工作。全院设有31个博士学位培养点,33个硕士学位培养点,拥有20个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3个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专业基地,3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北医三院始终坚持“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国自然立项数连续多年位居北京市地方医院首位,乔杰院士团队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近年来,北医三院多项重大举措接连落地,激发医学科技创新活力,推动创新成果转化。2019年,成立医学创新研究院,并牵头组建北京学院路临床医学协同创新联盟。2024年,北医三院科学技术协会成立,产业开发研究院正式启用。医院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模式,构建了院-校联合新模式,持续推进院-企战略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北医三院现拥有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骨科、运动医学研究所、妇产科;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女性生育力促进全国重点实验室、血管稳态与重构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辅助生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骨与关节精准医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运动创伤治疗技术与器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心血管分子生物学与调节肽重点实验室。2024年,胃肠肿瘤医-X 协同创新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心肾代谢与免疫炎症创新药械临床评价获批,医院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达到10个。北医三院深入探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新路径,连续多年位居北京市医疗联合体综合评价前列。12个跨区域专科医联体及海淀中东部综合医联体,带动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第二门诊部、中央党校院区、机场院区、北方院区垂直管理,同质化管理落地见效。北医三院托管海淀、延庆两家区属医院,助力首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托管延安市中医医院,支持革命老区;建设北医三院崇礼院区、北医三院秦皇岛医院两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践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北医三院始终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以“国家队”的责任担当护佑人民生命健康。从雪域高原到非洲大陆,从地震灾区到抗疫前线,三院人以实际行动书写医者大爱。2020年以来,北医三院人先后驰援武汉、长春、拉萨等地,进行医疗支援。137名医护人员组成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时代楷模”等荣誉称号。2022年,北医三院本部共派出5支队伍近200人,为北京冬(残)奥会三赛区提供医疗保障。北医三院、北医三院崇礼院区荣获“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集体”称号,接受党中央、国务院表彰。北医三院延庆医院荣获“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集体”。医院持续开展援藏、援疆、巡回医疗、医疗帮扶。十年间,10批61人次参加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在雪域高原接力帮扶当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9批共计17名援疆干部陆续赴疆,扎实推进援疆工作。北医三院国家巡回医疗队73位三院专家足迹遍布西藏自治区、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26家医院。近五年来,医院累计派出200余人次支持山西省大宁县医院等医疗机构,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医院连续多年荣获多项荣誉。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卫生健康思想政治工作标杆单位、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全国改善医疗服务创新型医院、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关与管理工作核心单位、首都文明单位标兵等。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眼科、运动医学研究所、药剂科等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医院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之家”称号。荣誉见证历史,奋斗开创未来。北医三院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立足新时代,抓住新机遇,积极进取,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建设,为实现北医三院“建设国际一流、国内顶尖的综合性研究型医院和国家医学中心”的目标而不懈奋斗,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北医三院人更多的智慧和更大的力量!(数据更新至:2025.3)
医院官网 https://www.puh3.net.cn/
第二门诊部 中央党校院区 院本部 机场院区 北方院区
推荐阅读
皮肤起小红疹伴有发烧是什么原因​
2025-06-30 09:14:35
皮肤起小红疹伴有发烧是什么原因​
皮肤过敏后色素沉着怎么办​
2025-07-02 08:52:09
皮肤过敏后色素沉着怎么办​
感冒有炎症的症状有哪些
2025-06-29 15:13:40
感冒有炎症的症状有哪些
卵巢早衰该如何治疗和保养
2025-06-28 15:52:45
卵巢早衰该如何治疗和保养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本站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kefu@bugu120.com进行修改。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