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神经外科

1958年北医三院建院,1979年蔡振通教授成立神经外科专业组,编写了我国第一部《显微神经外科学》。1991年7月北医三院正式成立神经外科,单宏宽任科主任。2000年王振宇调入神经外科任科室主任,学科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以脊柱脊髓疾病为主的科室专业特色,逐步形成在脊髓外科方面的技术优势。

2018年正值北大建校120周年、北医三院建院60周年,在此历史的转折点,杨军教授成为神经外科的领路人,担任神经外科主任。2018年至今,神经外科作为“北大脑科学”以及“临床科学家”重点发展学科,肩负“智能神经外科”以及精准微创的创新发展使命。在杨军教授引领下,兼顾科室规模扩大(床位翻倍)及亚专科协同发展,业务专长分为颅底-颅脑肿瘤、脊髓脊柱、脑血管病、功能神外、神经内镜、颅脑外伤、神经重症和神经电生理等亚专业。

在杨军主任的带领下,科室抓住智能医学研究和应用的良机,在10余项“国自然”等科研课题资助的基础上,开展了复杂颅底肿瘤及胶质瘤诊疗的前沿基础与临床研究,更借助“北京大学临床科学家计划项目”及“磁共振成像设备和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研究基础,联合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虚拟神经影像、神经导航、术中超声、术中荧光和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等技术,使复杂颅底肿瘤及胶质瘤的手术安全性和切除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大大降低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失。同时,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脑胶质瘤的个体化综合治疗,应用虚拟现实技术,脑胶质瘤靶向治疗,细胞外间隙扩散给药化疗,唤醒麻醉及功能监测下脑运动、语言区肿瘤切除,肿瘤标记物、药敏测定及影像基因组学等多项科研、临床工作。颅底肿瘤及胶质瘤治疗团队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于中华级杂志文章65篇, SCI收录18篇;主编及参编著作、研究生教材等13部,其中主编第一部《DTI结构和功能》英文版书籍在2019年出版;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20余项课题,获各级科技奖项12项。目前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大学临床科学家计划、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临床重点项目等8项课题支持,主持和参与“北京大学临床科学家”专项、“北京脑计划专项”、“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建设”等重大项目。举办大型国际会议,科室整体水平达到新高度。杨军教授也于2019年获得神经外科学术最高奖—王忠诚神经外科医学成就奖。

脊髓脊柱专业组是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脊髓脊柱学组荣誉组长及委员单位,收治脊髓脊柱病患近万例,多为疑难、复杂患者。专业组在脊髓肿瘤、脊髓空洞、先天性畸形等诊治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开展了脊髓肿瘤的微创治疗(半椎板、微通道及内镜等)研究、脊髓空洞症成因与手术方式选择、骶管囊肿的术式选择等临床研究,获得1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基金资助,其中“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合并脊髓空洞发病机制及手术方式研究”获得2013年度“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专业组通过培训进修生,举办学术会议、学习班等方式为全国培养并输送了大量脊髓脊柱外科人才。

脑血管病专业组在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治疗及基础研究方面走在国内同行的前列,近五年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累计过千例。专业组开展了大量复杂、高危、高龄的颈动脉狭窄、闭塞、动静脉瘘、大型动脉瘤、颈动脉体瘤等手术治疗。先后主持10项科研课题,主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重点临床项目“多学科协作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同期冠脉搭桥术围术期高危患者优化管理研究”的资助,承担北京市科委招标合作课题一项及国家十一五重大支撑项目脑卒中外科综合治疗技术体系研究——颈动脉内膜切除研究子课题;多次承担省级、院级科研项目。

神经外科也全面开展了帕金森的DBS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面神经损伤的神经重建等功能神经外科手术。每年神经外科也成功救治大量颅脑外伤及神经重症疾病患者。

北医三院神经外科将继续脚踏实地,努力“发展神经外科事业”,秉承“团结、奉献、求实、创新”的北医三院精神,加强与全国同道学习和交流,致力于北大脑科学和智能神经外科创新与发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行稳致远!

科室医生
医院信息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医三院)始建于1958年,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委管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与健康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甲医院。多年以来,北医三院医疗服务量和效率始终居于北京市前列,现有床位2300余张。2024年服务门急诊患者超过550万人次,服务住院患者18万余人次,年均手术11万余例,平均住院日为4.3天,居全国领先水平。2022年3月,北医三院入选全国14家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北医三院连续六年获得了A++。北医三院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人,长江学者4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作为多学科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三甲综合医院。北医三院脊柱外科为国内最强学科;生殖医学中心治疗方法最全面,规模为国际最大中心之一,中国内地首例试管婴儿在此诞生;运动医学研究所是新中国成立最早、国内唯一的中国奥委会指定运动员伤病防治中心;眼科在眼外伤、角膜移植、白内障和青光眼等方面居国内第一方阵;消化科在溃疡病发病机制研究及治疗、早期胃癌的诊疗等领域居国内前列;心血管内科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脏病人康复治疗、心血管临床与基础协调发展等方面成绩突出;成形科、职业病科是国内率先成立的临床特色学科。北医三院始终坚持“学科强院”的理念,以学科建设为抓手,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目前,医院拥有27个(35批次)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含建设项目):骨科(三次获批)、药剂科(临床药学)、病理科、专科护理、检验科、消化科(三次获批)、妇产科(两次获批,“十二五”期间妇科、产科分别获批)、职业病科、耳鼻喉科、心血管分子生物学与调节肽重点实验室、呼吸内科(两次获批)、神经内科(两次获批)、普通外科、泌尿外科、眼科、麻醉科、康复医学科(两次获批)、成形科(整形外科)、运动医学科、心血管内科、肿瘤放疗科(放射治疗专业)、急诊科、神经外科、内分泌科、生殖医学科、血液内科。此外,检验科、医学影像科、危重医学科、临床流行病研究中心(流行病学)、感染疾病科、中医妇科、生殖医学科、神经外科等多个临床医技科室获批北京市临床重点专科(含建设项目)。妇产科为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产科、康复医学科分别是国家产科专业和康复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生殖医学科为国家辅助生殖技术质量管理专家组组长单位。医院入选国家级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试点单位名单。生殖医学科、运动医学科、中医科成功获批国家级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建设单位。2024年,医院获批4个新遴选的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项目。北医三院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不断创新举措,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加强MDT和罕见病全程管理,提升疑难危重症救治能力。微创手术、日间手术、周末门诊、晚间门诊服务更多患者,无痛医院建设持续推进,完善门诊综合预约平台,拓展优化特需医疗、国际医疗服务。智慧医院建设再上新台阶,线上线下为患者构建安全、便捷、智慧的数字化医院新体验。医院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分级评价七级评审与智慧服务分级评估四级评审。互联网医院功能持续完善,截至2024年底,注册用户达230余万,互联网诊疗及咨询累计服务近70万人次。作为北京大学的临床医学院,医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以德育为先,促全面发展。医院成立教育教学中心,不断深化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北医三院高度重视本科生教育,相关课程入选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教学成果荣获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神经内科团队荣获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全国二等奖。医院每年承担近700名本科生、700余名研究生、近600名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专科医师,近2000名进修医师/护师的教学和培训管理工作;承担以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为主的多学科本科医学教育管理工作。全院设有31个博士学位培养点,33个硕士学位培养点,拥有20个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3个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专业基地,3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北医三院始终坚持“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国自然立项数连续多年位居北京市地方医院首位,乔杰院士团队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近年来,北医三院多项重大举措接连落地,激发医学科技创新活力,推动创新成果转化。2019年,成立医学创新研究院,并牵头组建北京学院路临床医学协同创新联盟。2024年,北医三院科学技术协会成立,产业开发研究院正式启用。医院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模式,构建了院-校联合新模式,持续推进院-企战略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北医三院现拥有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骨科、运动医学研究所、妇产科;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女性生育力促进全国重点实验室、血管稳态与重构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辅助生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骨与关节精准医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运动创伤治疗技术与器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心血管分子生物学与调节肽重点实验室。2024年,胃肠肿瘤医-X 协同创新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心肾代谢与免疫炎症创新药械临床评价获批,医院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达到10个。北医三院深入探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新路径,连续多年位居北京市医疗联合体综合评价前列。12个跨区域专科医联体及海淀中东部综合医联体,带动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第二门诊部、中央党校院区、机场院区、北方院区垂直管理,同质化管理落地见效。北医三院托管海淀、延庆两家区属医院,助力首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托管延安市中医医院,支持革命老区;建设北医三院崇礼院区、北医三院秦皇岛医院两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践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北医三院始终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以“国家队”的责任担当护佑人民生命健康。从雪域高原到非洲大陆,从地震灾区到抗疫前线,三院人以实际行动书写医者大爱。2020年以来,北医三院人先后驰援武汉、长春、拉萨等地,进行医疗支援。137名医护人员组成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时代楷模”等荣誉称号。2022年,北医三院本部共派出5支队伍近200人,为北京冬(残)奥会三赛区提供医疗保障。北医三院、北医三院崇礼院区荣获“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集体”称号,接受党中央、国务院表彰。北医三院延庆医院荣获“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集体”。医院持续开展援藏、援疆、巡回医疗、医疗帮扶。十年间,10批61人次参加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在雪域高原接力帮扶当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9批共计17名援疆干部陆续赴疆,扎实推进援疆工作。北医三院国家巡回医疗队73位三院专家足迹遍布西藏自治区、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26家医院。近五年来,医院累计派出200余人次支持山西省大宁县医院等医疗机构,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医院连续多年荣获多项荣誉。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卫生健康思想政治工作标杆单位、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全国改善医疗服务创新型医院、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关与管理工作核心单位、首都文明单位标兵等。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眼科、运动医学研究所、药剂科等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医院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之家”称号。荣誉见证历史,奋斗开创未来。北医三院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立足新时代,抓住新机遇,积极进取,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建设,为实现北医三院“建设国际一流、国内顶尖的综合性研究型医院和国家医学中心”的目标而不懈奋斗,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北医三院人更多的智慧和更大的力量!(数据更新至:2025.3)
医院官网 https://www.puh3.net.cn/
第二门诊部 中央党校院区 院本部 机场院区 北方院区
推荐阅读
2岁的宝宝耳膜破了能自愈吗
2025-07-02 08:23:04
2岁的宝宝耳膜破了能自愈吗
引流管伤口有白色物质的原因是什么
2025-07-02 08:53:35
引流管伤口有白色物质的原因是什么
螨虫感染的皮肤症状有哪些
2025-07-02 09:55:41
螨虫感染的皮肤症状有哪些
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有什么症状
2025-06-30 10:46:40
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有什么症状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本站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kefu@bugu120.com进行修改。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