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医生
首页 > 找医院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简称: 北医三院
三甲 公立 综合医院

神经外科

1958年北医三院建院,1979年蔡振通教授成立神经外科专业组,编写了我国第一部《显微神经外科学》。1991年7月北医三院正式成立神经外科,单宏宽任科主任。2000年王振宇调入神经外科任科室主任,学科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以脊柱脊髓疾病为主的科室专业特色,逐步形成在脊髓外科方面的技术优势。

  2018年正值北大建校120周年、北医三院建院60周年,在此历史的转折点,杨军教授成为神经外科的领路人,担任神经外科主任。2018年至今,神经外科作为“北大脑科学”以及“临床科学家”重点发展学科,肩负“智能神经外科”以及精准微创的创新发展使命。在杨军教授引领下,兼顾科室规模扩大(床位翻倍)及亚专科协同发展,业务专长分为颅底-颅脑肿瘤、脊髓脊柱、脑血管病、功能神外、神经内镜、颅脑外伤、神经重症和神经电生理等亚专业。

  在杨军主任的带领下,科室抓住智能医学研究和应用的良机,在10余项“国自然”等科研课题资助的基础上,开展了复杂颅底肿瘤及胶质瘤诊疗的前沿基础与临床研究,更借助“北京大学临床科学家计划项目”及“磁共振成像设备和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研究基础,联合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虚拟神经影像、神经导航、术中超声、术中荧光和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等技术,使复杂颅底肿瘤及胶质瘤的手术安全性和切除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大大降低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失。同时,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脑胶质瘤的个体化综合治疗,应用虚拟现实技术,脑胶质瘤靶向治疗,细胞外间隙扩散给药化疗,唤醒麻醉及功能监测下脑运动、语言区肿瘤切除,肿瘤标记物、药敏测定及影像基因组学等多项科研、临床工作。颅底肿瘤及胶质瘤治疗团队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于中华级杂志文章65篇, SCI收录18篇;主编及参编著作、研究生教材等13部,其中主编第一部《DTI结构和功能》英文版书籍在2019年出版;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20余项课题,获各级科技奖项12项。目前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大学临床科学家计划、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临床重点项目等8项课题支持,主持和参与“北京大学临床科学家”专项、“北京脑计划专项”、“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建设”等重大项目。举办大型国际会议,科室整体水平达到新高度。杨军教授也于2019年获得神经外科学术最高奖—王忠诚神经外科医学成就奖。

  脊髓脊柱专业组是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脊髓脊柱学组荣誉组长及委员单位,收治脊髓脊柱病患近万例,多为疑难、复杂患者。专业组在脊髓肿瘤、脊髓空洞、先天性畸形等诊治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开展了脊髓肿瘤的微创治疗(半椎板、微通道及内镜等)研究、脊髓空洞症成因与手术方式选择、骶管囊肿的术式选择等临床研究,获得1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基金资助,其中“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合并脊髓空洞发病机制及手术方式研究”获得2013年度“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专业组通过培训进修生,举办学术会议、学习班等方式为全国培养并输送了大量脊髓脊柱外科人才。

  脑血管病专业组在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治疗及基础研究方面走在国内同行的前列,近五年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累计过千例。专业组开展了大量复杂、高危、高龄的颈动脉狭窄、闭塞、动静脉瘘、大型动脉瘤、颈动脉体瘤等手术治疗。先后主持10项科研课题,主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重点临床项目“多学科协作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同期冠脉搭桥术围术期高危患者优化管理研究”的资助,承担北京市科委招标合作课题一项及国家十一五重大支撑项目脑卒中外科综合治疗技术体系研究——颈动脉内膜切除研究子课题;多次承担省级、院级科研项目。

  神经外科也全面开展了帕金森的DBS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面神经损伤的神经重建等功能神经外科手术。每年神经外科也成功救治大量颅脑外伤及神经重症疾病患者。

  北医三院神经外科将继续脚踏实地,努力“发展神经外科事业”,秉承“团结、奉献、求实、创新”的北医三院精神,加强与全国同道学习和交流,致力于北大脑科学和智能神经外科创新与发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行稳致远!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