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放射科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创建于1958年建院伊始,由李果珍教授组建。历经六十余年发展,在李果珍教授、刘赓年教授、谢敬霞教授、李选教授、袁慧书教授五任主任传承带领下,现已成为种类齐全、设备先进、医教研及学科建设协同发展的现代医学影像科。

目前科室在岗职工137人,包括诊断组37人、技术组73人、护理组8人,登记组18人,工程师1人。其中正高职称6人、副高职称10人。诊断医师90%以上具有博士学历,技师5人具有硕士学历。

科室硬件方面,北医三院本部放射科现拥有3.0T高场磁共振设备7台、1.5T磁共振设备1台、64排及以上高端CT设备6台(双源CT 2台,256排螺旋CT 1台)、全数字乳腺X线摄影机1台、数字X射线摄影系统(DR)13台。搭建覆盖全院及各分院区的PACS、RIS平台,实现了影像的信息化、数字化管理,并实现诊断报告、影像胶片自助发放。此外,医院集团化发展布局下,各分院区影像设备陆续更新配置中。

依托先进的设备平台,科室可提供全身数字化X线摄影、全身计算机断层扫描(CT)、全身磁共振成像(MRI)和各类介入检查治疗服务。近十年来,科室每年检查量以约8%的速度稳步增长,2019年为近55万患者提供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服务。科室在多层螺旋CT、高场磁共振的临床应用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可开展全身各系统的常规CT和MR检查,以及MR关节造影等复杂检查,全面满足临床对各种疾病的影像检查要求。科室重视医疗质量安全,持续优化医疗流程,不断完善检查规范。2014年,科室在RIS平台上增加质量控制模块(QC),实现从登记、检查、诊断、结果发放全过程各环节的质控评价。同时,重视多学科合作交流,与医院多科室开展MDT综合诊疗讨论会、联合影像阅片讨论会:疼痛及肿瘤CT介入门诊、呼吸联合门诊、神内联合门诊等。根据患者实际需求,2019年科室新增开放放射科门诊会诊,极大满足患者和临床疑难影像会诊、影像现场解读咨询的需求。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为我国首批影像学硕士和博士授予点之一,至今已经培养博士硕士毕业生近两百名,目前尚有多名博士和硕士在读。常年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影像医学与核医学课程的教学工作,每年培养数十名进修医生、访问学者,并且于2007年成为北京市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16年获北京市规培基地检查第一名。自2012年至今,连续每年举办全国综合影像诊断高级论坛、骨肌系统影像高级培训班,并组织多项国家级、北京市级继续教育课程,极大的提高了科室的学术影响力。

放射科于2011年获北京市磁共振成像设备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承担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科技部国家级863项目、科技部国家级985项目、北京市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北京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等近百项科研课题,并多次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中华医学奖获得者等重大奖项及多项研究专利。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90余篇,出版多部专著、译著;数十人次参加包括北美放射学学会(RSNA)、欧洲放射学大会(ECR)、国际医学磁共振年会(ISMRM)、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全国年会等国际、国内业内顶尖会议并进行大会发言。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的多位专家担任国内学术要职。科室行政主任、学科带头人袁慧书教授,担任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常务委员、骨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放射专科分会常务理事等职,为《中华放射学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等多部核心期刊编委、《临床放射学杂志》骨骼肌肉放射学栏目主编,两次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韩鸿宾教授,现任北京大学医学部科研处处长,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磁共振成像装备与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获得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青年科技奖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成果,申请多项专利。

刘剑羽教授,任中华放射学会腹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影像技术研究会理事暨放射学分会委员,担任《中华放射学杂志》、《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等多部期刊的特邀审稿人和审稿专家。科室还有多位医师于国内重要学术组织担任要职。

学科建设方面,袁慧书教授带领科室深化改革,对影像诊断进行亚专业分组,使得学科结构更加完整合理。目前科室拥有骨肌关节学组、消化泌尿学组、心胸血管学组、神经五官学组和介入学组等5个亚组。各诊断亚专业组齐驱并进,骨肌关节学组依托医院优势科室平台,不断积累创新,在国内骨肌影像专业中处于绝对领先水平。

在袁慧书主任的带领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将继续秉承多学科全面发展、亚专科重点突出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发扬“团队合作、敬业奉献” 的精神,为每一位病患提供优质、专业、个性化的服务,为中国的医学影像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科室医生
医院信息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医三院)始建于1958年,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委管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与健康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甲医院。多年以来,北医三院医疗服务量和效率始终居于北京市前列,现有床位2300余张。2024年服务门急诊患者超过550万人次,服务住院患者18万余人次,年均手术11万余例,平均住院日为4.3天,居全国领先水平。2022年3月,北医三院入选全国14家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北医三院连续六年获得了A++。北医三院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人,长江学者4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作为多学科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三甲综合医院。北医三院脊柱外科为国内最强学科;生殖医学中心治疗方法最全面,规模为国际最大中心之一,中国内地首例试管婴儿在此诞生;运动医学研究所是新中国成立最早、国内唯一的中国奥委会指定运动员伤病防治中心;眼科在眼外伤、角膜移植、白内障和青光眼等方面居国内第一方阵;消化科在溃疡病发病机制研究及治疗、早期胃癌的诊疗等领域居国内前列;心血管内科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脏病人康复治疗、心血管临床与基础协调发展等方面成绩突出;成形科、职业病科是国内率先成立的临床特色学科。北医三院始终坚持“学科强院”的理念,以学科建设为抓手,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目前,医院拥有27个(35批次)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含建设项目):骨科(三次获批)、药剂科(临床药学)、病理科、专科护理、检验科、消化科(三次获批)、妇产科(两次获批,“十二五”期间妇科、产科分别获批)、职业病科、耳鼻喉科、心血管分子生物学与调节肽重点实验室、呼吸内科(两次获批)、神经内科(两次获批)、普通外科、泌尿外科、眼科、麻醉科、康复医学科(两次获批)、成形科(整形外科)、运动医学科、心血管内科、肿瘤放疗科(放射治疗专业)、急诊科、神经外科、内分泌科、生殖医学科、血液内科。此外,检验科、医学影像科、危重医学科、临床流行病研究中心(流行病学)、感染疾病科、中医妇科、生殖医学科、神经外科等多个临床医技科室获批北京市临床重点专科(含建设项目)。妇产科为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产科、康复医学科分别是国家产科专业和康复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生殖医学科为国家辅助生殖技术质量管理专家组组长单位。医院入选国家级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试点单位名单。生殖医学科、运动医学科、中医科成功获批国家级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建设单位。2024年,医院获批4个新遴选的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项目。北医三院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不断创新举措,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加强MDT和罕见病全程管理,提升疑难危重症救治能力。微创手术、日间手术、周末门诊、晚间门诊服务更多患者,无痛医院建设持续推进,完善门诊综合预约平台,拓展优化特需医疗、国际医疗服务。智慧医院建设再上新台阶,线上线下为患者构建安全、便捷、智慧的数字化医院新体验。医院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分级评价七级评审与智慧服务分级评估四级评审。互联网医院功能持续完善,截至2024年底,注册用户达230余万,互联网诊疗及咨询累计服务近70万人次。作为北京大学的临床医学院,医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以德育为先,促全面发展。医院成立教育教学中心,不断深化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北医三院高度重视本科生教育,相关课程入选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教学成果荣获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神经内科团队荣获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全国二等奖。医院每年承担近700名本科生、700余名研究生、近600名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专科医师,近2000名进修医师/护师的教学和培训管理工作;承担以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为主的多学科本科医学教育管理工作。全院设有31个博士学位培养点,33个硕士学位培养点,拥有20个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3个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专业基地,3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北医三院始终坚持“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国自然立项数连续多年位居北京市地方医院首位,乔杰院士团队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近年来,北医三院多项重大举措接连落地,激发医学科技创新活力,推动创新成果转化。2019年,成立医学创新研究院,并牵头组建北京学院路临床医学协同创新联盟。2024年,北医三院科学技术协会成立,产业开发研究院正式启用。医院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模式,构建了院-校联合新模式,持续推进院-企战略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北医三院现拥有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骨科、运动医学研究所、妇产科;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女性生育力促进全国重点实验室、血管稳态与重构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辅助生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骨与关节精准医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运动创伤治疗技术与器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心血管分子生物学与调节肽重点实验室。2024年,胃肠肿瘤医-X 协同创新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心肾代谢与免疫炎症创新药械临床评价获批,医院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达到10个。北医三院深入探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新路径,连续多年位居北京市医疗联合体综合评价前列。12个跨区域专科医联体及海淀中东部综合医联体,带动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第二门诊部、中央党校院区、机场院区、北方院区垂直管理,同质化管理落地见效。北医三院托管海淀、延庆两家区属医院,助力首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托管延安市中医医院,支持革命老区;建设北医三院崇礼院区、北医三院秦皇岛医院两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践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北医三院始终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以“国家队”的责任担当护佑人民生命健康。从雪域高原到非洲大陆,从地震灾区到抗疫前线,三院人以实际行动书写医者大爱。2020年以来,北医三院人先后驰援武汉、长春、拉萨等地,进行医疗支援。137名医护人员组成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时代楷模”等荣誉称号。2022年,北医三院本部共派出5支队伍近200人,为北京冬(残)奥会三赛区提供医疗保障。北医三院、北医三院崇礼院区荣获“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集体”称号,接受党中央、国务院表彰。北医三院延庆医院荣获“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集体”。医院持续开展援藏、援疆、巡回医疗、医疗帮扶。十年间,10批61人次参加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在雪域高原接力帮扶当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9批共计17名援疆干部陆续赴疆,扎实推进援疆工作。北医三院国家巡回医疗队73位三院专家足迹遍布西藏自治区、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26家医院。近五年来,医院累计派出200余人次支持山西省大宁县医院等医疗机构,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医院连续多年荣获多项荣誉。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卫生健康思想政治工作标杆单位、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全国改善医疗服务创新型医院、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关与管理工作核心单位、首都文明单位标兵等。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眼科、运动医学研究所、药剂科等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医院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之家”称号。荣誉见证历史,奋斗开创未来。北医三院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立足新时代,抓住新机遇,积极进取,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建设,为实现北医三院“建设国际一流、国内顶尖的综合性研究型医院和国家医学中心”的目标而不懈奋斗,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北医三院人更多的智慧和更大的力量!(数据更新至:2025.3)
医院官网 https://www.puh3.net.cn/
第二门诊部 中央党校院区 院本部 机场院区 北方院区
推荐阅读
嘴唇静脉湖自己消失了是怎么回事
2025-07-01 08:14:47
嘴唇静脉湖自己消失了是怎么回事
女生下面有白色豆渣怎么回事,怎么办
2025-07-04 09:55:11
女生下面有白色豆渣怎么回事,怎么办
更年期骨质疏松怎么办​
2025-07-04 16:23:58
更年期骨质疏松怎么办​
肺炎中医诊断叫什么
2025-07-05 15:19:18
肺炎中医诊断叫什么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本站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kefu@bugu120.com进行修改。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