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药剂科

药剂科作为医技科室,在药品供应、合理用药方面做出了出色的成绩,获得国内同行高度认可。2009年药剂科获得中国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首次设立的中国医院药学“优秀团队奖”;2010年药剂科被评为首批卫生部临床重点建设专科;2011年药剂科获得卫生部、共青团中央“青年文明号”;2015年、2016年、2017年药剂科连续三年在复旦大学《中国医院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中名列临床药学第一名;2017年药剂科被授予北京市“工人先锋号”。2017年获得北京市药学质量控制中心。

药剂科以“服务患者、协作临床、培养人才、发展学科”为使命,以“患者满意、临床认可、个人发展、科室和谐”为愿景,秉承“仁爱、正直、奉献、进取”的核心价值观,力争做“医、教、研”全面发展的国内一流药剂科。

药剂科以优良的工作保证日益增长的医院药品供应;以高水平的药学服务满足临床药物治疗需求;以培养适应未来医疗发展的药师为教学目标;以标志性的成果展示医院药学科研工作水平,结合临床医生的反馈和临床需求,围绕药物评价和治疗药物监测等方面展开科研,重点聚焦循证药学特别是药学指南建设、药品卫生技术评价及药师主导的临床研究,并取得可喜的成果。由药剂科牵头制定的“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指南”被美国国立临床实践指南文库(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 NGC)正式收录,成为其首部收录的中国大陆临床实践指南,药剂科逐步发展成为“特长生”。

药剂科积极推进我国临床药学教育工作,形成从临床药学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国外留学生临床药学、毕业后职业教育集一体的“四生四员”教学体系,承担北医药学院/三院的本科生、研究生理论授课与实习带教任务。2002年我科成为教育部第一批临床药学硕士点,2006年为临床药学博士点,2014年成为博士后流动站,2017年成为临床药学专业学位博士点。截至2017年,药剂科已累积培养并毕业(含联合培养研究生和在职研究生)硕士93人、博士2人以及博士后1人共计96人,硕士在培19人。

药剂科积极完善药师继续教育体系,为第一批北京市医院药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和临床药师工作试点单位,培养并毕业北京市医院药师37人、在培12人,完成卫计委临床药师培养44人,在培9人。

药剂科积极开展国际临床药学教育成为特色教学。自2008年起与美国肯塔基大学药学院合作建立首个国际临床药学实践教学基地,后续发展成为美国5所大学(Kentucky、UCSF、Nebraska、Michigan、Connecticut)的临床药学实践教学基地,开设了中药、神经内科、肾内科、呼吸科、血液科等几个专业。截至目前为止,已经顺利完成21名美国PharmD学生的高级临床实践教学。自2014年起与美国肯塔基大学药学院合作开设了第一个国际网络视频课程“Global Classroom”,该门课程作为美国学校的一门选修课,已连续4年顺利实施,应用差异教学和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探索中美师生在线共同探讨在医疗卫生体系中的异同点。

药剂科教学工作硕果累累,2016年获得中华医学会教学课题3项(其中一项为重点课题)和医院教学课题3项。教学论文多次获奖。2016年药剂科荣获北京大学优秀教学团队。

科研是推动临床药学学科发展的重要方式。近5年先后获得包括科技部“十三五”、“十二五”和“十一五”重大专项GCP课题、“863”子课题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6项,另获得省部级、北京市级、院级课题共计40余项,发表SCI文章56篇,平均影响因子3.29。近30人次在国际会议作大会发言与壁报交流。

药剂科侧重个体化给药和循证药学评价两个方向。

在个体化给药方向,药剂科为北京大学治疗药物监测与临床毒理中心,药学实验室面积800余平米,拥有4台LC/MS/MS、1台ICP/MS、焦磷酸测序仪及分子诊断仪等设备。先后与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和日本美迪恩斯株式会社合作,全面提升生物样本检测能力和实验室质量管理水平,2009年在全国药剂科实验室中首批通过ISO/IEC 17025国际认可;已经完成数十项国内外包括生物药品、化学药品、中药一类新药I期的耐受性、药代动力学研究及生物等效性研究,成为国内重要的临床药理研究平台。基因检测服务、血药浓度监测服务、群体药动学研究和实践等服务得到了临床的一致认可。

在循证药学方向,药剂科在循证药物评价、指南建设和药师主导的临床研究方面积极探索。北医三院药剂科作为骨干单位参与成立了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品上市后安全性评价中心,作为牵头单位成立了北京大学医学部药物评价中心。药剂科在国内较早的把循证医学的思想和方法应用于临床药学工作和研究,相关研究结果得到充分应用,节约了大量的卫生资源,发挥了较好的社会效益,该项技术曾获2007年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药剂科积极探索卫生技术评估的方法并运用在新药遴选等日常工作中,完成新药卫生技术评估(HTA)报告15项,目前进行的项目7项。在国内首次严格按照WHO指南制定手册,制定《中国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指南》、《中国伏立康唑个体化用药指南》,两项指南为中国大陆首部和第二部被美国国立临床实践指南文库正式收录的指南,目前仍有5部合理用药多学科技术指南在制定中。药剂科积极探索药师主导的临床研究,已完成2项大规模多中心上市后药品安全性再评价的真实世界研究,尚有4项药师主导的真实世界研究正在进行。

北医三院药剂科在行业内处于领军地位,对行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受北京市卫计委委托,药剂科为医疗机构科学地进行新药遴选制定了快速卫生技术评估方案、牵头制定《北京地区PIVAS验收标准》和《北京市药品生产企业药品重点监测指导原则》、参加卫计委医院等级评审药剂科条款修订、成为北京市药学质控中心;药剂科还参与制定医疗机构药学工作质量管理规范及操作手册、牵头制定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策略及推荐目录、药学服务视觉标识规范等。相关标准、规范、方案惠及同行。

药剂科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全面快速发展,这是药剂科历代职工爱岗敬业、努力拚搏的结果。但时代在发展,医院药学在大踏步前进,在挑战与机遇面前,我们会更加齐心协力,锐意进取,让药剂科不断进步,为我国医院药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科室医生
医院信息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医三院)始建于1958年,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委管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与健康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甲医院。多年以来,北医三院医疗服务量和效率始终居于北京市前列,现有床位2300余张。2024年服务门急诊患者超过550万人次,服务住院患者18万余人次,年均手术11万余例,平均住院日为4.3天,居全国领先水平。2022年3月,北医三院入选全国14家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北医三院连续六年获得了A++。北医三院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人,长江学者4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作为多学科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三甲综合医院。北医三院脊柱外科为国内最强学科;生殖医学中心治疗方法最全面,规模为国际最大中心之一,中国内地首例试管婴儿在此诞生;运动医学研究所是新中国成立最早、国内唯一的中国奥委会指定运动员伤病防治中心;眼科在眼外伤、角膜移植、白内障和青光眼等方面居国内第一方阵;消化科在溃疡病发病机制研究及治疗、早期胃癌的诊疗等领域居国内前列;心血管内科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脏病人康复治疗、心血管临床与基础协调发展等方面成绩突出;成形科、职业病科是国内率先成立的临床特色学科。北医三院始终坚持“学科强院”的理念,以学科建设为抓手,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目前,医院拥有27个(35批次)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含建设项目):骨科(三次获批)、药剂科(临床药学)、病理科、专科护理、检验科、消化科(三次获批)、妇产科(两次获批,“十二五”期间妇科、产科分别获批)、职业病科、耳鼻喉科、心血管分子生物学与调节肽重点实验室、呼吸内科(两次获批)、神经内科(两次获批)、普通外科、泌尿外科、眼科、麻醉科、康复医学科(两次获批)、成形科(整形外科)、运动医学科、心血管内科、肿瘤放疗科(放射治疗专业)、急诊科、神经外科、内分泌科、生殖医学科、血液内科。此外,检验科、医学影像科、危重医学科、临床流行病研究中心(流行病学)、感染疾病科、中医妇科、生殖医学科、神经外科等多个临床医技科室获批北京市临床重点专科(含建设项目)。妇产科为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产科、康复医学科分别是国家产科专业和康复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生殖医学科为国家辅助生殖技术质量管理专家组组长单位。医院入选国家级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试点单位名单。生殖医学科、运动医学科、中医科成功获批国家级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建设单位。2024年,医院获批4个新遴选的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项目。北医三院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不断创新举措,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加强MDT和罕见病全程管理,提升疑难危重症救治能力。微创手术、日间手术、周末门诊、晚间门诊服务更多患者,无痛医院建设持续推进,完善门诊综合预约平台,拓展优化特需医疗、国际医疗服务。智慧医院建设再上新台阶,线上线下为患者构建安全、便捷、智慧的数字化医院新体验。医院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分级评价七级评审与智慧服务分级评估四级评审。互联网医院功能持续完善,截至2024年底,注册用户达230余万,互联网诊疗及咨询累计服务近70万人次。作为北京大学的临床医学院,医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以德育为先,促全面发展。医院成立教育教学中心,不断深化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北医三院高度重视本科生教育,相关课程入选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教学成果荣获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神经内科团队荣获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全国二等奖。医院每年承担近700名本科生、700余名研究生、近600名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专科医师,近2000名进修医师/护师的教学和培训管理工作;承担以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为主的多学科本科医学教育管理工作。全院设有31个博士学位培养点,33个硕士学位培养点,拥有20个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3个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专业基地,3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北医三院始终坚持“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国自然立项数连续多年位居北京市地方医院首位,乔杰院士团队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近年来,北医三院多项重大举措接连落地,激发医学科技创新活力,推动创新成果转化。2019年,成立医学创新研究院,并牵头组建北京学院路临床医学协同创新联盟。2024年,北医三院科学技术协会成立,产业开发研究院正式启用。医院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模式,构建了院-校联合新模式,持续推进院-企战略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北医三院现拥有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骨科、运动医学研究所、妇产科;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女性生育力促进全国重点实验室、血管稳态与重构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辅助生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骨与关节精准医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运动创伤治疗技术与器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心血管分子生物学与调节肽重点实验室。2024年,胃肠肿瘤医-X 协同创新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心肾代谢与免疫炎症创新药械临床评价获批,医院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达到10个。北医三院深入探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新路径,连续多年位居北京市医疗联合体综合评价前列。12个跨区域专科医联体及海淀中东部综合医联体,带动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第二门诊部、中央党校院区、机场院区、北方院区垂直管理,同质化管理落地见效。北医三院托管海淀、延庆两家区属医院,助力首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托管延安市中医医院,支持革命老区;建设北医三院崇礼院区、北医三院秦皇岛医院两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践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北医三院始终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以“国家队”的责任担当护佑人民生命健康。从雪域高原到非洲大陆,从地震灾区到抗疫前线,三院人以实际行动书写医者大爱。2020年以来,北医三院人先后驰援武汉、长春、拉萨等地,进行医疗支援。137名医护人员组成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时代楷模”等荣誉称号。2022年,北医三院本部共派出5支队伍近200人,为北京冬(残)奥会三赛区提供医疗保障。北医三院、北医三院崇礼院区荣获“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集体”称号,接受党中央、国务院表彰。北医三院延庆医院荣获“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集体”。医院持续开展援藏、援疆、巡回医疗、医疗帮扶。十年间,10批61人次参加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在雪域高原接力帮扶当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9批共计17名援疆干部陆续赴疆,扎实推进援疆工作。北医三院国家巡回医疗队73位三院专家足迹遍布西藏自治区、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26家医院。近五年来,医院累计派出200余人次支持山西省大宁县医院等医疗机构,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医院连续多年荣获多项荣誉。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卫生健康思想政治工作标杆单位、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全国改善医疗服务创新型医院、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关与管理工作核心单位、首都文明单位标兵等。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眼科、运动医学研究所、药剂科等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医院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之家”称号。荣誉见证历史,奋斗开创未来。北医三院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立足新时代,抓住新机遇,积极进取,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建设,为实现北医三院“建设国际一流、国内顶尖的综合性研究型医院和国家医学中心”的目标而不懈奋斗,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北医三院人更多的智慧和更大的力量!(数据更新至:2025.3)
医院官网 https://www.puh3.net.cn/
第二门诊部 中央党校院区 院本部 机场院区 北方院区
推荐阅读
头顶晕乎乎的是怎么回事
2025-07-01 09:52:04
头顶晕乎乎的是怎么回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怎么办​
2025-07-02 17:32:3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怎么办​
眼球震颤是什么原因​
2025-06-30 18:14:52
眼球震颤是什么原因​
抗感染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25-06-30 10:48:48
抗感染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本站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kefu@bugu120.com进行修改。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