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301医院第六医学中心神经内科专业组创建于1958年,是在大内科中的一个分支,当时仅由张国瑾教授一人组成。此后陈诗词、谢金水等先后陆续加入神经内科专业组,70年代后大内科分成几个科,神经内科医师组分别与消化科、呼吸科的医护组在一个病区近30年。2000年8月份神经内科正式独立成科。所以,2014年是神经内科独立建科第十五个年头。神经内科今天的发展是在几代人的努力奋斗下取得的,张国瑾、王笑中、陈晓菡及戚晓昆教授等先后担任科室主任。张国谨教授在植物人研究方面成就卓越,并著有《持续性植物状态-植物人》一书,他又与刘宗惠等教授编撰了《脑血管病译丛》,后正式创刊并做为《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主编,现更名为《国际脑血管病杂志》。王笑中教授主编的《神经系统疾病症候学》深受广大神经科医师喜爱。
2000年在医院快速发展的机遇下,神经内科成为了独立的临床科室,科室紧跟学科发展前沿方向,在短短的十五年间形成了“五大临床特色”,及相应地“五大技术支撑平台”。第一个特色是卒中救治综合体系。2000年科室抓住机遇率先开展了神经康复治疗,并积极开展卒中监护单元,目前已经成为国内专科最大的具有20张床的独立的卒中与神经重症监护单元之一,并形成了以早期静脉溶栓、卒中监护、脑血管介入诊疗、早期神经康复、二级预防为一体的“卒中救治综合体系”,成为科室的一大临床特色,使卒中患者救治成功率大大提高,致残率、致死率、复发率显著降低。第二个特色是脱髓鞘病的诊治特色。积极开拓临床科研新思路,向兄弟医院学习逐步开展了脑脊液寡克隆区带、IgG合成指数、髓鞘碱性蛋白及脑脊液细胞学等一系列神经免疫检测项目;戚晓昆主任2011年从瑞典做为高级访问学者回国后引进并开展了国内最先进了水通道蛋白4抗体细胞荧光免疫组化法检测项目[院内海归基金201205],对鉴别多发性硬化与视神经脊髓炎起到了相当大的帮助;2014年又开展了副肿瘤抗体的相关检测项目;现完成了申请的首发基金项目《中枢神经系统瘤样脱髓鞘病的临床病理影像研究(2009-2054)》[25万],该项研究居国内领先,发表近30篇文章,相关研究文章已经被评为2013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领跑者5000,巩固了科室目前在脱髓鞘病研究的特色与权威地位。2015年又申请到了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的课题《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病的临床转归研究》[30万元]。2007年科室积极引进具有神经肌肉病临床病理工作特长的姚生主任医师,形成了科室临床的第三大特色,即以遗传、代谢、炎性等神经肌肉病的病理诊断特色,并且申请到首都医学发展基金《危重病性多发神经病与肌病临床电生理病理特点》[2009-3084],而且还在进一步拓展神经肌肉病的临床科研工作。第四大特色是多系统萎缩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临床研究。自2001年以来在戚主任的带领下积极开展了肛门括约肌对多系统萎缩诊断的工作,并于2008年率先在国内外创新开展了尿道括约肌对多系统萎缩的诊断价值研究,获得了首都医学发展专项青年基金项目《尿道括约肌肌电图对多系统萎缩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研究》,这些电生理检查技术的开展为多系统萎缩与帕金森病早期鉴别诊断提供了帮助[相关研究入选2014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领跑者5000],并且于2015年获得了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的重点课题项目《多系统萎缩的诊断与鉴别的临床研究》[150万]。科室的第五个特色是神经系统疑难病会诊中心[神经病学专家、影像医学专家、神经病理专家共同参与],并于成立5周年之际更名为“神经系统疑难病多学科联合会诊中心”[每周三下午13:30开始]。至今已会诊2300余例,纠正诊断1000余例,相继取得了医疗成果三等奖多项。由戚晓昆参与主编出版的神经疑难病例书籍3部《疑难神经病例》、《神经科少见病例》、《神经系统少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在国内有较大影响。不仅国内远至新疆、西藏,还有来自美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等国外的疑难病患者慕名前来会诊。国内首次诊断了惠普尔病、糖原累及病4型、戊二酸尿症I型等多个罕见病,并且多次使疑难危重昏迷的患者起死回生。中央电视台CCTV-10频道·科技之光栏目多次报道神经内科妙手回春的精彩事迹。
科室正是在神经免疫相关技术、神经肌肉组织病理、特殊神经电生理检查、组织化卒中医疗、神经疑难病多学科联合会诊中心等五大平台支撑下迅速发展和不断养大的。将来还将不断拓展新的发展方向,向更全面、更有特色的学科方向发展与努力。
科室现有医生11人,均为硕士以上学历,其中7人为博士学位。正高2名,副高5名。聘用制医师8名(均本科以上)。技术系列为患者服务的同时,科室还不断深入干休所、街道社区为老同志服务,或参加大型的到藏区的各种义诊、教学、查房等送医送药等慈善活动。
正是由于科室全面的快速发展,自2001年以来先后承办了十届全国的继续教育学习研讨班,而且,不断创新,在内蒙古、烟台、云南、山西异地举办了四次继续教育,让当地同行免费接受培训与学习,把新的理念与进展带给当地同行,受到一致好评。此外,还承办第十四届神经内科的学术会议,承办了第十届中瑞国际神经科学学术会议。除此之外,还不定期在京内举办专病的研讨会、或疑难病例讨论。
2003年6月科室成为了神经病学硕士培养点,2007年成为了北京市基本合格的住院医师培训基地,2012通过复审,2014年成为国家级住院医师培训基础。2008年成为神经疾病护理示范基地,也成为了国家药物临床试验验证基地。2009年6月成为了神经病学博士培养点。目前还成为了安徽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的硕士培养点;南方医科大学硕士及博士的培养点。目前,已经先后招收硕士及博士研究生达23人。
神经内科非常注重学术交流,积极参加全国的学术大会,在不断扩大国内学术影响的同时,还积极走出去到国外进行交流和学习。2004年戚晓昆主任首次出国到维也纳,2008年、2009年先后两次到日本参加神经病理大会并发言。2011年戚晓昆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学习,并在基础部进行了讲座。同年,钱海蓉副主任赴美国进修学习半年。2012年戚晓昆与邱峰共同参加了第十七届欧洲神经病学年会,并壁报展示了科研成果。2013年和2014年钱海蓉还分别参加希腊、丹麦的国际会议。
科室先后承担了北京首发、首都特色、国自然等课题近20项,2000年以后发表文章300余篇,医疗成果二等奖1项,医疗成果三等奖10项。
神经内科的整体学术水平居于国内先进水平,成为了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全国的委员单位,神经内科学专业的副主委及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的副主委单位。未来,要继续保持发展和进一步完善已经形成了五大临床优势特色和五大技术支撑平台。全科同仁将继续秉承科训—“传承、务实、跨跃、关爱”;即传承优良、务实创新、跨跃自我、关爱健康。同时,戒骄戒躁,与时俱进,在新的起点上勇于开拓,争取把神经内科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临床研究型专科,把神经系统疑难病多学科联合会诊中心建设成最信得过的求医就诊平台,为患者提供一流的、满意的专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