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麻醉科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是国内最早拥有麻醉学专业人员的大学之一。早在1946年,来自北京协和医学院的马月清医师是当时第一任麻醉专科医师;之后,由美国回国的陈化东医师负责主管中山医院和华山医院的麻醉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由在美国受过正规麻醉训练的吴钰教授主持两家医院的麻醉工作。50年代初,由于原上海第一医学院下属的华山医院和中山医院出现一次较大的分化,中山医院改称为外科学院,华山医院改称为内科学院,并成立了神经外科。神经外科拥有一名麻醉护士,麻醉医师在两家医院同时执业。自1955年起,华山医院外科成立,中山医院董兆贤和徐振邦两位医师来到华山医院,成立华山医院麻醉组,隶属于大外科。1957年董兆贤医师支援重庆医学院,离开华山医院,徐振邦医师全面主持华山医院麻醉工作。此后,麻醉学专业人员队伍逐渐扩大,有潘银英、许志英医师以及一批专业护士从事麻醉工作。

十年动乱结束后,随着业务发展的需要,外科学又出现了一次较大的分化,各专业学科相继成立了教研室和科室。中山和华山医院麻醉科组建成上海第一医学院麻醉学教研室,吴钰教授任主任,方兆麟和徐振邦教授任副主任。徐振邦教授继续负责华山医院麻醉科日常工作。科室工作人员也增至16名,科室添置了麻醉机等设备。

80年代初,华山医院正式建立麻醉科,徐振邦教授担任第一任科主任,此后设立了麻醉学硕士点,梁伟民教授成为徐振邦教授的首位研究生。同期,麻醉科开设了癌症镇痛门诊。

80年代中,潘银英教授担任麻醉科第二任科主任,随着手术麻醉数剧增,麻醉科成员逐步壮大,本科生、研究生的进入使麻醉科医师比例大幅上升,改变了由麻醉护士唱主角的局面。设备也进一步改善,引进了德国Drager麻醉机和监护仪等,使科室得到进一步发展。

1994年起,梁伟民教授担任麻醉科副主任,全面负责科室医、教、研工作。1998年梁伟民教授获得美国宾州医疗执照,以客座教授身份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医疗中心(UPMC)附属Presbytarian医院从事临床麻醉工作,99年8月回国,任麻醉科主任。此后麻醉科发生了突破性发展。科室完善了三级查房制度,临床麻醉方法和技能不断提高,同时引进了大量麻醉设施和监测设施,使麻醉科设备进行了全新的改变,跻身于国内先进行列。开展了大量新技术,如体外循环、低温麻醉、纤支镜下清醒气管内插管术、婴幼儿气管内低流量禁闭麻醉、有创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的监测、术中血气和电解质、血糖的监测,及术中神经功能诱发电位监测项目,大大提高了术中病人的安全性,为开展危重病人手术的麻醉开创了条件。2000年6月至2003年周守静主任医师任麻醉科主任。2003年12月起,梁伟民教授担任麻醉科主任,全面负责科室医、教、研工作。

20世纪是华山麻醉科奠基的时代。自上世纪50年代起,华山医院率先开展了硬膜外麻醉和骶管麻醉,并开始有麻醉专业的住院医师,逐步发展到能开展各种麻醉方法和各种病种的麻醉。从只有一名麻醉护士到设立硕士点,并一名博士、6名硕士的近三十多人的科室。

作为首家进行JCI认证的国家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按照相关标准,科室在国内开创性地建立了“手术室药房”药物管理模式。更重要的是,制定了一整套的药物使用规范,确保了药物管理和使用的安全,在JCI评审获得了评审官员的好评。

作为大型赛事医疗保障单位,并且随着各类手术室外麻醉服务的广泛开展,科室又创新地建立一套“手术室外麻醉工作站”的标准工作流程,可以随时提供必要的麻醉服务。

如今的华山医院麻醉科,拥有合理的人员梯队、雄厚的技术力量、先进的麻醉设施、健全的规章制度和诊疗常规,在科主任带领下各级人员齐心协力、各司其职,为外科学系甚至内科学系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麻醉科医疗特色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护技术:自从90年获得卫生部资助进行体感诱发电位研究以来,在神经电生理监护方面日益成熟。

外周神经阻滞技术:自2002年起,麻醉科引进了神经刺激器下的臂丛阻滞方法,使臂丛神经阻滞的阻滞效果得到了大幅度改善,相关的神经损伤、血管损伤等并发症也随之降低。目前麻醉科在该项技术方面的应用在已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术中唤醒:该项麻醉技术作为功能神经外科最高难度麻醉技术之一,经过多年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术中唤醒的麻醉管理策略已趋于完善,目前已被常规用于大脑功能区手术中,以避免手术操作对大脑语言或运动功能区的损伤。

自体血液回输、节约用血技术:麻醉科是上海市最早开展自体血回输的麻醉科之一,对一些术中失血多的手术如颅内动脉瘤手术、肝脏手术和骨科手术进行血液收集、清洗、浓缩和再回输,大大减少了异体血的输注。

控制性降压:利用血管活性药物或通过加深麻醉的方法降低血压在允许的安全范围内,从而达到减少失血和降低血管张力的目的,常应用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和矫形外科手术中。

亚低温麻醉:应用Bair hugger体温管理装置来取代以往的冰浴或水毯降温方法,应用于巨大的颅内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的手术,有利于手术的进行。

困难气道的处理:确立了完整的气道管理策略,依据困难气道急救预案中的标准步骤开展气道管理。

有创监测:自2000年来,在神经外科手术和重症手术中,麻醉科普遍开展动脉和深静脉穿刺,进行PCWP、CVP、IBP监测,对于心脏手术的危重病例开展了CCO监测,提高了术中的麻醉监测水平,有利于术中麻醉的管理。

移植手术的麻醉:早期开展异体肾移植麻醉,近年来,又开展了异体肝移植的麻醉。

术中磁共振的麻醉:2010年引进了亚洲第一台术中功能磁共振机器,更利于肿瘤的定位和切除。而在以往的术中磁共振麻醉中,也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科研情况

近年来,随着麻醉科人才体系的完善,科研水平也逐步提高,并体现出基础和临床并重的特点。依托华山医院强大的神经科学专长,主要开展与之相关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包括神经保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神经电生理研究、术中唤醒研究、神经阻滞研究等等,均为科室特色,并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研究序列。

进入新世纪以来,麻醉科的科研相关工作也突破连连。药物临床试验专科基地获得了SFDA批准,脑保护研究项目申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神经电生理监测研究成果获得了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发表了数篇SCI文等等。科研领域的前进,使科室可以站在国内国际的高端平台与同行开展学术交流,扩大了科室的影响。

人才是麻醉科发展的源动力。在新世纪初,科室医师的数量、素质都已不能满足医院快速发展的需求。在医院和科室的努力下,科室广招各类人才,并建立了自己的硕博培养点,培养了一批麻醉学的高端人才,目前已形成了硕士以上学历为主的人员梯队。

2006年麻醉科成为首批卫生部麻醉学住院医师培养基地,2009年又成为上海市麻醉学住院医师培养基地。2007年起,科室即开始遵循麻醉住院医师培养细则对本科的住院医师开展培训,培养了一批有理论基础又有实战经验的青年麻醉医师。

借鉴住院医师培养和考核的经验,09年麻醉科又健全了各级人员的培训考核体系。从既往的仅有研究生培养计划,到如今的全科人员都有培训计划;从既往的纸上谈兵的年终考评,到如今的落实到具体指标的考评。麻醉科确立了一套完整的员工培养考核体系,给了全体员工发展的激励和动力,带动了全科人员的共同提高。

科室医生
医院信息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创建于1907年,是国家卫生计生委委属医院、复旦大学附属教学医院和中国红十字会冠名的医院,1992年首批通过国家三级甲等医院评审,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单位,是国内最著名、最具国际化特征的医教研中心之一,也是全国首家通过JCI认证的部属公立医院,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医院有总院、东院、北院、西院(在建)共四个院区,核定床位2692张,拥有临床科室和专业40个。2016年门急诊量逾430万人次(全国及世界各地患者占一半以上),出院病人9万余人次,手术6万余人次。拥有职工4000余人,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占80%以上,其中高级职称专家500人,拥有院士3名、长江学者5名、国家杰青5名、“973”首席科学家4名、国家“千人计划”学者4名;国家级专业学术委员会主委或副主委37名、上海市级主任或副主任委员62名,医疗技术力量雄厚,著名专家云集。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10个——神经外科、手外科、神经病学、传染病学、中西医结合临床、泌尿外科、肾病科、心血管科、影像医学和核医学、普外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个——骨科、护理专科、检验科、重点实验室(手外科)、重点实验室(抗生素)、内分泌科、神经外科、手外科、神经内科、中医专业(肺病)、皮肤科、泌尿外科、肾病科、外科、消化科、肿瘤科、感染科、康复医学科、运动医学科、医学影像科;拥有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老年疾病;卫生部及上海市重点实验室3个--抗生素临床药理、手功能重建、周围神经显微外科;上海市临床质控中心7个——临床药事、神经内科、皮肤科、激光治疗、核医学、职业病诊断、神经外科;设有1个WHO研究与培训合作中心、3个卫生部及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各类研究所、中心近20个。医院为提高临床诊治水平,除购置一般的诊疗设备外,还引进不少国际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如高清PET/CT、3.0术中磁共振、射波刀、伽马刀、256排CT、SPECT、DSA、电子束成像系统(EBIS)、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氨气刀、超声刀、X-刀、震波碎石机、直线加速器等一大批高精尖仪器,使华山医院医疗设备达国内领先,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拥有26个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硕士点全覆盖;120余名博士生导师、150余名硕士生导师,近三年培养硕博生近600余人,为国家输送大批优秀医学人才。每年主办国家继续教育项目近110项,招收学员及进修生近600人。科研力量雄厚,近三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近233项、“973”首席4项、“863”2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牵头2项、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3项、部市级以上项目480余项,发表论文2400余篇,其中SCI论文1361篇,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其他省部级奖10余项。二十世纪初华山医院与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缔结为姐妹医院,成为哈佛医学院在世界上的第15家联合医院。来自哈佛医学院的教授和医生在华山医院定期开展学术交流和讲座;医院通过遴选,派出年轻专家学者和管理干部赴哈佛接受培训。此外,医院还与Mayo Clinic、英国伯明翰大学、日本北里大学病院、维也纳医科大学、南加州大学等院校深入合作,引进国际最高水准的医疗技术和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医院的实力与品牌。在打造国际化精品医院的同时,医院的综合实力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华山”在2014年亚信峰会、2012伦敦奥运会、F1中国大奖赛、国际自行车联盟女子公路世界杯赛、国际泳联世界锦标赛、短道速滑世锦赛、NBA季前赛、V8房车、MOTOGP、国际田联黄金大奖赛、2010世博会等国际赛事、大型活动以及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等重要外事活动的医疗保障工作中表现出色,得到各级领导与国际相关运动协会官员的高度评价和赞扬。华山医院前身为“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暨医学堂”,由中国红十字会发起人沈敦和先生负责筹资建造,现为中国红十字会冠名的唯一一家三级甲等医院。自建院以来,华山医院始终高举红十字旗帜,将“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铭刻在百年的发展轨迹上。特别是近年来,医院的救援队伍先后在汶川地震救援(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颁发的“抗震救灾英雄集体”最高荣誉),世博医疗保障(荣获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红十字参与世博先进集体”称号),菲律宾地震救援(建国以后第一次国际红十字救援),造血干细胞采集捐献(连续多年荣获上海市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特别支持奖”),灾害应急救援能力建设(中国红十字会三支国家级救援队挂靠单位之一),救助贫困患者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公益属性突出,社会效益显著。医院注重内涵质量建设,彰显人文关怀,体现“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全体华山人在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发扬“敢为人先、甘于奉献”的精神,沿着公益性方向积极投身新一轮医改,坚持内涵建设与品牌拓展并重,向着国际化精品医院的目标大步奋进!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东院(第二冠名:上海国际医院)坐落在上海浦东金桥地区,毗邻碧云国际社区,距浦东国际机场25公里,周边交通发达,多座浦江大桥和数条越江隧道直通中心城区,于2006年4月28日正式开业。华山东院占地近50亩,环境优美,设施完善,除了拥有Cyberknife等国际先进的医疗设备外,DSA、MRI、CT、彩色多普勒等医疗设施也一应俱全。拥有住院床位200余张,监护室床位40张,诊疗科目设有皮肤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射波刀治疗中心、普内科、内分泌科、消化科、运动医学科、感染科、心内科、呼吸科、中西医结合科、整形外科、静脉导管护理、妇科、普外科、疼痛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等学科,并开设健康管理中心和名医工作室及国际部等;2010年8月始与和睦家合作开设的国际门诊有:全科、儿科、妇科、内科、耳鼻喉科、泌尿外科、内分泌科、皮肤科、消化科、心理科。东院作为碧云国际社区的配套医疗机构,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碧云国际社区及周边外籍人士的就医问题,是一所以特需服务为主的综合性国有公立医院,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和名医工作室专家预约服务。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作为上海市政府“5+3+1”医疗服务实事工程,是集医、教、研于一体的三级综合性医院,是上海北部城郊居民的区域性医疗中心。华山北院坐落于宝山顾村地区,占地98490m2,核定床位600张,编制职工800名。设有内、外、妇、儿、中等临床与医技科室共38个。医院全新配置了MRI、CT、DSA等先进的医疗设备,在医疗质量、学科发展、教学科研、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传承母院特色,华山的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皮肤科、感染科等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和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均在北院开设,且学科骨干、管理团队均由母院派遣。此外,还引进了资深妇产科团队、加入“复旦儿科医联体”,完善了学科设置与布局。华山北院作为上海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单位,在医院体制机制与管理模式方面进行了多项创新: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和总会计师派遣制;执行药品“零加成”,实现医药分开;建章立制,以定期耗材点评、推行试剂管理平台等做好成本控制;与母院视频交班,各类质控管理与华山同步进行;移动医疗、护理工作站全面应用;急诊、ICU一体化管理、推进急诊分级分诊制度;通过适当延长门诊医生的接诊时间,以诊间预约、APP掌上医院等方式完善全预约制度等服务流程的改进,进一步提升患者满意度,使郊区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大大缓解了上海市西北地区三级医院紧缺的现状,为完善市、区医疗卫生布局做出了贡献。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临床医学中心(西院)选址于虹桥国际交通枢纽,出入上海的民航、铁路、轨交、客运均汇聚于此,是连接长三角15座中心城市、55座中等城市和一千多个小城镇的交通要冲。西院占地100亩,总建筑面积13万m2,建筑主体由门诊、急诊急救、医技、住院、科研办公五部分组成,拟形成影像检验中心、放化疗中心、手术中心、康复中心、信息中心五大功能区块,配套国际先进的诊疗设备。设总床位数800张。西院的建成,不仅将有助于满足周边居民的就医需求、吸引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患者,更可以在公益性方向不变的前提下,将华山医院建设成为亚洲一流的标志性医院,从而彰显部属医院的实力,体现医疗国家队的作用。
总院 浦东院区 江苏路分部 虹桥院区 伽玛分院
推荐阅读
胃息肉术后恶心怎么办
2025-09-03 10:25:56
胃息肉术后恶心怎么办
荨麻疹太痒怎么办
2025-09-05 15:44:15
荨麻疹太痒怎么办
鼻子上有一个凹陷小坑怎么回事,怎么办
2025-09-03 11:15:11
鼻子上有一个凹陷小坑怎么回事,怎么办
甲流咳嗽肺疼怎么回事,怎么办
2025-09-04 19:53:13
甲流咳嗽肺疼怎么回事,怎么办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本站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kefu@bugu120.com进行修改。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