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感染疾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始建于1955年,是国家感染病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学科,国家肝病药物临床试验基地,国家传染病继续教育基地,北京市内科(传染病)重点学科。2007年成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肝病中心”。

科主任王贵强教授(兼肝病中心主任),科副主任徐小元教授和于岩岩教授,研究室主任赵鸿教授。护士长高慧。

目前该科有医务人员53人,其中医生20人(主任医师或教授10人,副主任医师或副教授7人,副主任研究员1人,主治医师1人,住院医师1人),技师4人,护理人员29人。开放床位61张,分两个病区。门诊包括肝病和感染病门诊、发热门诊和肠道门诊等。其中肝病和感染病门诊每日至少有两位专家出诊。科室拥有人工肝治疗室,胃镜室、B超诊断室、病毒实验室等。

收治疑难重症病毒性肝炎和肝病,新发和突发传染病公共卫生应急,各种疑难重症感染性疾病救治,不明原因发热诊断等。主持多项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传染病重大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北京市科委项目等。

田庚善教授曾担任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第二和三届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第一届副主任委员、卫生部病毒性肝炎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病毒性肝炎领导小组成员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斯崇文教授曾担任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第六届主任委员,卫生部病毒性肝炎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傅希贤教授,曾担任北京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王勤环教授,曾担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常委。。

王贵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央保健会诊专家。现任科主任兼肝病中心主任。在美国留学三年从事病毒性肝炎免疫发病机理和治疗研究等,2001年作为人才引进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工作。现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主任委员,病毒性肝炎学组副组长,自然疫源性疾病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副会长,感染科医师定期考核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科医师培训专家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卫生部卫生标准委员会委员,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抗菌药物专家组委员,北京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会长、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北京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主持修订我国《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参加制订《丙型肝炎诊断标准》、《戊型肝炎诊断标准》和《肾综合征出血热诊断标准》等。参与制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并主笔治疗部分,参与制定《丙型肝炎防治指南》、《自身免疫性肝炎专家共识》、《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专家共识》、《胆汁淤积性肝病专家共识》等。担任美国《临床感染病杂志》编委,《中华感染病杂志》、《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和《中国临床前沿杂志》副总编辑,《临床肝胆病学杂志》共同主编等。多次受邀在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50余篇。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012年获得第八届“中国医师奖”,北京市首批科普专家,2016年获得“中国首届健康传播大使”,2017年入选首批“国之名医(卓越建树)”。作为大会主席主办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和肝病大会、中国医师协会首届全国发热性疾病学术会议和北京感染和肝病论坛已经连续十届。

徐小元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医学部感染病学系主任、第一临床医院感染疾病科副主任;留学法国从事艾滋病研究工作。目前担任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临床专家工作组副组长、卫生部艾滋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卫生部艾滋病临床专家工作组成员、卫生部SARS、人禽流感临床专家工作组成员;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纤维化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感染病与寄生虫病分会艾滋病学组副组长、北京市肝病学分会脂肪肝药肝学组组长、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委员会委员、感染病专业组组长,《中华医学杂志》等10余本杂志编委。参与制定了我国《慢性丙型肝炎防治指南》、《丙型病毒性肝炎筛查及管理》国家标准。参与制定《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诊断和治疗指南》等。

于岩岩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科副主任(主管医疗),北京大学医学部教学专家组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感染病学系副主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党委委员;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妇女与儿童感染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药物性肝病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感染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委员会委员,承担多项课题,包括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课题及北京市科委重大专项课题。参与制定了我国《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

赵鸿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感染疾病科研究室主任、肝病新药临床试验基地秘书、肝病中心秘书,医院伦理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第11届委员会工作秘书、北京医学会会感染病学分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感染病分会常务理事。获评2012年度“北京优秀中青年医师”奖。北京大学医学部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院做博士后工作,致力于丙型肝炎研究等。作为负责人完成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临床经验丰富,发表中英文疑难病例报告文章10余篇。

曾争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感染疾病科副主任、病毒实验室主任,从事内科学的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30多年,对各种感染性疾病、肝病、不明原因发热等的诊断及治疗有丰富的经验,成功抢救近百名重型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消化道大出血、病毒性脑炎、横断性脊髓炎、细菌性脑膜炎、细菌性败血症、包虫多发转移等危重病患者。主持与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及俄罗斯的国际合作课题,进行乙肝易感/拮抗基因方面的研究。

陆海英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医学部传染病学系成员兼秘书,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重肝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自身免疫性肝病协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市肝病分会委员,国家医学考试中心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及«临床肝胆病杂志»审稿人。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二十余年,对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脂肪肝、肝硬化合并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胃肠道感染、发热待查等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侯风琴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感染疾病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细菌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肝病分会药肝学组及乙肝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科培训专业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医师协会感染专科医师分会理事,中国毒理学会临床毒理专家委员会委员,《药物不良反应》杂志青年编委。曾主持国家”十二五”重大专项子课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第一作者或责任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10余篇。

王艳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二十余年。曾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博士后工作一年,从事酒精性肝病发病机理和治疗研究。现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青年医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学组成员,北京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脏病理学组成员及酒精性肝病学组成员,北京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总干事长,专家委员会委员兼秘书。获评2012年度“北京优秀中青年医师”奖,2017年入选首批“国之名医(青年新锐)”。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

蔺小红副主任医师,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三十余年。擅长各种肝病和感染病的临床诊治。

吴赤红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二十余年。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重点学科课题和国家“十五”“十一五”攻关课题。承担国家“十一五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临床科研基地建设”子课题。在感染病核心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

万华博士,副主任医师,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二十余年。对各种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囊肿、肝硬化、发热待查、腹泻等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及酒精性肝病的诊治具有特长。

李俊博士,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感染分会寄生虫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丙肝学组委员及自身免疫性肝病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感染分会青年委员,北京医学会内科学会青年委员,北京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青年委员,北京医师协会感染分会理事,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感染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消化传染病学组委员。长期从事发热待查、病毒性肝炎、肝炎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脂肪肝的诊断与治疗的临床工作。参加国家“十二五”和“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等多项临床研究工作。

徐京杭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产科感染和肝病学组成员,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炎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青年委员,北京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感染病分会青年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病毒病杂志》青年编委,《中国社区医师》编委。曾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立癌症研究所和纽约大学Langone 医学中心胃肠肝病临床中心访问。擅长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肝硬化并发症的处理。作为主要研究者,完成肠道感染相关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一项。参加国家“十二五”和“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北京市科委病毒性肝炎重大项目、多项抗病毒药物和抗肝纤维化临床研究工作。

洪源副研究员,主治医师,硕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医学部内科学博士学位。2010年至2015年在美国佐治亚摄政大学癌症中心做博士后研究工作。从事传染病和各种肝病的诊疗和研究工作,擅长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各种疑难肝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科研方面,致力于肝炎和肝细胞癌的免疫发病机理和免疫治疗等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5篇(Journal of Immunology, Hepatology, Cancer Research),参与发表SCI论文7篇。2016年回国后,即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的肝细胞癌和自身免疫性肝炎免疫发病机制和免疫治疗方面的面上项目资助。

高慧主管护师,现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病房护士长。从事护理工作20余年,其专科领域为感染性疾病、血液净化专业。曾于2012年短期在台北林口长庚医院、台北荣民总医院学习管理。承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临床护理质控管理工作。现任中华护理护理学会第26届传染性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护理学会第11届感染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在患者满意度调查中该科多次拔得头筹,病房集体还荣获了全国青年文明号的荣誉称号。

临床工作:

一直以来该科承担着国家及北京市感染病防控这项重要工作,多位专家参与国家卫生部,北京市的感染病防控工作。在新发突发传染病诊断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该科在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和疑难肝病鉴别诊断治疗方面在国内居于领先水平(包括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发症处理、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药物性肝病以及重型肝炎肝衰竭的抢救治疗等)。收治大量不明原因发热患者,大部分得到了明确诊断和有效治疗。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治疗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科研工作:

在病毒性肝炎研究中,该科自参加国家“六五”攻关课题以来,连续主持 “七五”、“八五”和“九五”攻关课题,参加了“十五”攻关课题,主持和参加多项国家“十二五”项目,主持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课题、北京市病毒性肝炎重大项目子课题、与美国NIH合作项目以及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在病毒性肝炎和肝病等研究中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同时,作为肝病药物临床验证的临床药理基地,该科已经牵头完成并且正在进行40余项病毒性肝炎等药物试验,包括抗乙肝病毒药物、抗丙肝病毒药物、抗肝纤维化药物等等。

教学方面:

多年以来,该科一直担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五年制、七年制和八年制等)、预防医学、口腔医学、护理专业学生的感染病教学工作。1978年重新开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1985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至今已经培养了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00余名,为我国感染病学界培养了大批人才。多次获得市级和校级教学优秀奖和教学先进。在国家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来,该科为首批感染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之一。作为卫生部首批感染病国家继续教育基地,多次举办全国感染病和肝病进修班,自1997年开始每年举办全国病毒性肝炎和肝病新进展学习班。自2008年 开始主办“北京感染和肝病论坛”至今已经第十届,2012年开始主办“病毒性肝炎和肝病巡讲项目”已经6年24站,累计培训医师10000余人次。2017年作为大会主席成功主办首届全国发热性疾病学术会议,作为大会主席主办2017年中华医学会病毒性肝炎和肝病大会,参会代表2000余人,获得圆满成功。

2007年,在院领导的倡导和支持下,该院成立了以感染疾病科为主,消化内科、普外科、血管介入科、影像科、内分泌科等多个学科参加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肝病中心”,该科主任王贵强教授兼任肝病中心主任。肝病中心的成立促进了该院各学科的协作,发挥了综合医院的多学科优势,提高了对疑难肝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为患者排忧解难。

科室医生
医院信息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简称北大医院)始建于1915年2月15日,坐落在首都北京的老皇城脚下、北海公园旁,是一所融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公共卫生为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也是引领临床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的全国高水平医院之一。医院传承“厚德尚道”的院训精神,以“做医疗卫生服务的水准原点”为愿景,始终将为人民健康服务作为医院建设发展的根本宗旨。北大医院前身为北京医科专门学校附设诊察所,后陆续更名为北京医科大学校附属医院、北平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等。1946年,医院随北平大学医学院并入北京大学,由此得名“北大医院”。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北京大学医学院独立建院,设立北京医学院,后又更名为北京医科大学,医院随之先后更名为北京医学院附属医院、北京医学院第一医院、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00年,北京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再次合并,医院随之更名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百余年来,北大医院拥有着一批国内的首创专业学科以及在我国率先开展的诊疗技术,如国内首创儿科教研室(1929年)、泌尿外科(1946年)、肾脏病专业(1950年)、综合医院心血管病房(50年代)、小儿外科(1950年)、儿科神经专业(1961年);建立全国最早的麻醉科实验室(1961年)、第一个临床药理研究所(1980年);在国内率先开展改进静脉麻醉(1951年)、宫颈癌根治术(1951年)、先心手术(50年代)、分娩镇痛(1955年)、肾移植手术(1960年)、人工晶体植入术(1983)、冠心病介入性治疗(1986年)、胸腔镜手术(1992年)、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1992年)、微创切口肺移植(2005年)、经皮心室重建术(2013年)等;研制我国第一台体外冲击波碎石机(1984年)、第一台自体血液回收机(1990年)等,为我国的医学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作为国家队医院,医院党委始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以担当作为奋力推进医院实现新跨越、新发展,擘画出北大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蓝图。医院多年来硕果累累、荣誉满载,受到广泛认可。荣获中宣部时代楷模、卫生健康系统思想政治工作标杆单位、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首都劳动奖状、首都文明单位标兵、北京高校先进党组织、北京大学先进党委、北京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北京大学医学部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等;妇产科获全国妇联“巾帼文明岗”称号,全国五一巾帼奖状;儿科二病房、泌尿外科病房、妇产科产一病房、急诊抢救室、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等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医院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之家”和“模范职工之家红旗单位”称号。北大医院学科齐全,综合实力居于国内前列、国际一流,临床医学一级学科整体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范围。现有4个教育部重点学科(牵头),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牵头),3个北京市重点学科(牵头),7个教育部重点学科(参与);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9次,覆盖25个学科;2022年度中国医院声誉排行榜中,1个学科位列全国第一,5个学科排名前五、9个学科排名前十。在领军人才建设方面,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1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团队6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0人、长江学者特聘/特岗教授5人、教育部创新团队2人、科技部领军人才/团队6人,其他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3人、北京市高层次人才31人。北大医院坚持以患者需求为导向,持续优化医疗服务。设有39个临床科室、12个医技科室,共有71个病区,开放床位2259张。2023年度,门、急诊量324万人次,出院患者11.2万人次,手术近4.6万余例,平均住院日5.4天。开展疑难危重患者的MDT诊疗,设有MDT团队53个,囊括肿瘤、心血管疾病、卒中、代谢疾病、重症、罕见病等各领域,年会诊疑难病历超过2000人次。医院积极拓展互联网医疗、远程医疗服务,推动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探索医疗新技术,年度手术机器人超过千台,实现跨海超远程机器人手术。2023年12月18日,医院大兴院区正式投入使用,编制床位1200张,预计日门诊量达5000—6000人次/日。大兴院区秉持“大专科、小综合”发展理念,打造以妇女儿童医学中心、肿瘤医学中心、介入治疗中心、内镜治疗中心、急危重症抢救中心为战略支撑点的学科群。北大医院因医学教育而生,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自1977 年至今,医院累计培养本科生 3300 余人,研究生 4000 余人,其中包括硕士 2000余人、博士 2000余人。作为首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自2005年至今,累计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1100余人。现有本科生同期在院440余人,研究生同期在院740余人,毕业后继续教育900余人。设有20个教研室、18个住培基地、35个专培基地,现有博士学位授予二级学科24个、硕士学位授予二级学科24个,是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医院推动教学创新,以培养临床医学生胜任力为导向,开展器官系统整合的课程体系创新,PBL、模拟教学等教学方法创新,形成性评价、ePortfolio等评价模式创新。北大医院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以新质生产力引领高质量发展。现有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药监局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5个。是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和第一批北京市研究型病房示范建设项目单位,拥有药物临床试验专业34个,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专业26个。依托国家高水平医院临床研究和成果转化能力试点项目,搭建生物样本库、研究型病房、交叉研究平台、大数据AI平台等,形成基础研究、转化研究、临床研究为一体的创新平台。在2022年度中国医院医院科技量值(STEM)排行榜中位列第14位,其中1个学科排名全国第一,6个学科排名前十、9个学科排名前二十。近五年来,获批国家、省部市、校级和横向课题,以及临床试验合计2300余项,经费约16亿元,其中纵向课题超9亿元。累计发表论文6000余篇,SCI(即《科学引文索引》)收录论文3000余篇,其中部分发表在包括《Nature》、《New Engl J Med》、《JAMA》、《BMJ》等国际顶级期刊上。获国家、教育部、北京市、中华医学会等科技成果奖70项,其中国家及部委级奖项12项。北大医院勇于承担“国家队”使命任务,积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贯彻落实援疆、援藏工作,承担国家医疗队赴山西省巡回医疗任务,对口帮扶永和县人民医院、临泉县人民医院、兰考县中心医院等三家县级医院,开展北京市城乡对口支援,参与城市二三级医院到农村地区巡诊。获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宁夏妇女儿童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医院等两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与密云区人民政府、临泉县人民政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大学医院、贵州茅台医院、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双方自主性合作意愿项目。北大医院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和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塑造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医风严谨的行业风范。凝练百年历史与硕果,面向新时代新征程,与时代同行的北大医院人将继续传承“厚德尚道”院训,追求“水准原点”愿景,继续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打造“一院多区”战略布局,向着世界一流大学附属医院总体目标迈进。
医院官网 https://www.pkufh.com/
推荐阅读
心悸伴有胸痛还头痛怎么回事​
2025-06-30 08:50:58
心悸伴有胸痛还头痛怎么回事​
胯部两侧皮肤瘙痒变黑如何去除
2025-06-30 18:17:24
胯部两侧皮肤瘙痒变黑如何去除
婴儿脂溢性皮炎怎么清洁护理​
2025-06-30 12:06:33
婴儿脂溢性皮炎怎么清洁护理​
急性阑尾炎术后并发症有哪些
2025-06-27 17:25:08
急性阑尾炎术后并发症有哪些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本站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kefu@bugu120.com进行修改。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