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肾内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创建于1988年,拥有一支不断进取、以中青年医疗骨干为核心的学科队伍,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现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的技术全面、临床扎实的国内一流肾病科室。我科现为教育部985国家重点学科、肾脏内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药理基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点学科,并且是《中国血液净化》杂志的所在地、中华护理学会血液净化培训基地。

目前肾内科有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2名,教授3名,主任医师8名,副教授2名,副主任医师8名,主治医师5名。病房年平均收治病人1200余人次,年均血液透析22000余人次,年均门诊量近60000人次。

肾脏内科由病房、门诊、血液净化中心(含血液透析(HD)中心和腹膜透析(PD)中心)、慢性肾脏病(CKD)中心、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中心、肾脏病理室、临床检验室及《中国血液净化》杂志编辑部组成。科室拥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诊疗常规,并坚持每月各部门的医疗质量考核、汇报制度,促进了持续性质量改进。血液透析中心和腹膜透析中心的管理水平国内领先。积极开展肾活检病理诊断技术,肾活检完成量及肾脏病理诊断数量均居北京市前列,接受全国30余家医院送检的病理标本。科室开设了CKD、IgA肾病、狼疮性肾炎、HD、PD等专病门诊,接受来自全国各地的疑难、危重患者。借助CKD、HD、PD及CRRT生物标本库,科室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北京大学临床研究项目、北京大学985基金、高等学校博士点专项科研项目等,推动了临床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医院对肾内科投入不断增大,新建的血液透析中心布局合理并实施现代的信息化管理,为持续质量提高、促进患者回归社会提供了保障。

主要临床发展方向为:肾小球疾病的临床与病理研究、重症肾脏病、慢性肾脏病一体化治疗、CKD相关的骨代谢异常和血管钙化、血液净化通路的建立和维护、血液净化(血液透析、腹膜透析)。

特色诊疗

一、腹膜透析:

腹膜透析是肾脏替代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已被越来越多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所采纳。作为一种居家治疗,腹膜透析的患者管理极为重要,需由专职的腹膜透析团队对患者进行延续性管理,定期随访、全面评估透析情况、腹膜功能及各项合并症,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中心成立于2006年1月,经过13年的不懈努力,现具有专职腹膜透析团队,由2名医生及5名专职护士组成,现管理腹膜透析患者170余人。腹膜透析专业医师现有:赵慧萍主任医师、武蓓副主任医师,在腹膜透析患者管理、并发症诊治、中心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现腹膜透析中心可熟练进行外科切开法及腹腔镜腹膜透析置管术;可进行所有的腹膜透析治疗模式,包括传统的手工换液腹膜透析,以及自动化腹膜透析机的治疗模式,如潮式腹膜透析、持续循环腹膜透析、间歇性腹膜透析等。腹膜透析中心坚持持续质量改进(CQI),坚持每月CQI例会、每周中心查房,制定完善了腹透患者随访流程、规范的患者培训制度、电话随访制度、各项并发症诊治流程等。腹透中心的管理质量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患者退出率低,治疗持续时间长,腹膜炎发生率极低,2016年–2018年腹膜炎发生率1次/97–153患者月,远远低于国际腹膜透析协会(ISPD)的标准。腹透中心还定期举办各种患教活动及患者表彰会(表彰患者100余人次/年),促进患者自我管理、康复回归社会、不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肾活检病理技术:

北大人民医院肾内科自1988年始开展肾穿刺活检病理工作,2004年始,聘请邹万忠教授指导每周一次的临床病理讨论会(CPC),施行现场病理阅片,制定治疗方案。在发展该院肾穿、病理阅片的同时,董葆副主任医师、燕宇副主任医师和蔡美顺主任医师还多次指导院外的肾活检病理工作。随着肾内科病理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院病理标本参与CPC、进行病理会诊。仅2018年1年该科肾穿例数达462例,外院送检的病理标本达839份。2004年至2017年底累积病理阅片1万余例次,该科的肾脏病理库标本已超过1万余份。培养肾脏病理进修医生40余人。

三、血管通路。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目前最普遍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而血管通路决定了血液透析能否顺利进行,且是导致尿毒症患者住院率增加及医疗花费增多的重要因素。该院肾内科对血管通路的建立和维护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承担了进修医内瘘手术的培训工作。目前该科通路医生有杨冰副主任医师、王磊副主任医师。

肾内科可开展关于血管通路的所有开放及超声引导下的介入手术:如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自身血管移植内瘘成形术、转位动静脉内瘘(前臂、上臂)成形术、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深静脉置管、动静脉内瘘闭合术、动静脉内瘘动脉瘤切除术、动静脉内瘘动脉瘤修容术、动静脉内瘘修补术、动静脉内瘘补片术、动静脉内瘘缩窄术、动静脉内瘘取栓术、超声引导下动静脉内瘘介入手术、超声引导下移植物内瘘介入手术等操作。

该院肾内科具备丰富的内瘘随访、维护、护理和管理经验。动静脉内瘘术后患者定期复诊,进行物理和影像学检查,评价内瘘功能。血管通路医生和透析室血管通路护士小组会定期进行血管通路查房,及时发现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功能异常及内瘘应用问题,及时完善检查、明确诊断,必要时手术治疗,延长患者血管通路的寿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节约了血管资源,改善了血液透析患者的预后。

四、血液透析中心: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成立于1991年,2012年完成再次改扩建,目前有透析机45台,可开展多种血液净化治疗模式(常规血液透析、高通量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及高截留透析等)。

在临床工作中,该科坚持对透析患者进行整体及个体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充分利用透析功能组件及实施个体化的透析处方,保证医疗管理及治疗质量处在国内前列,不差于甚至优于欧美发达国家。

在血液透析中心的管理上,严格执行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包括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的规章制度,有规范的诊疗流程,有明确的血透中心医护培训计划及要求,参照最新指南和循证医学证据,对患者进行诊治。信息化管理是血透中心发展和提升的重要工具,医院血透中心已配备、使用治疗数据管理系统和血透信息管理系统,做到了包括患者实时透析治疗数据、病例信息、化验检查结果、耗材使用等在内的全部信息数据化,在血透中心的信息化管理方面,做到了国内领先。

作为首批北京市血液净化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血液透析培训基地之一,已建立规范的培训计划,以丰富的理论及实践培训,培养了多位来自北京市及其他省市的血液净化专业医护技人员。自2011年起,医院与另外10家医院的血透中心建立了血液透析质量改进联合体,充分带动了兄弟医院医疗质量的改进和提高。

五、慢性肾脏病

从全世界的总体情况来看,慢性肾脏病的防治正面临严峻挑战。这种挑战主要表现为慢性肾脏病防治具有患病率高、合并心血管疾病率高和死亡率高的“三高”以及知晓率低、防治率低和合并心血管疾病认知率低的“三低”特点。因此,对于慢性肾脏病早期的诊断治疗成为防止慢性肾脏病进展的核心因素。该科从2012年起即建立CKD规律随访门诊,目前随访患者超过400名,主要对于高血压肾损害以及糖尿病肾损害有着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目前CKD门诊医师,隋准副主任医师,王宓副主任医师,王琰副主任医师。

医院肾内科具备丰富的CKD随访、评估和管理经验。CKD患者定期复诊,进行营养和并发症的全方位评估,及时发现CKD患者的进展,及时完善检查、明确诊断,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了CKD患者的预后。

六、《中国血液净化》杂志社

《中国血液净化》杂志于2002年创刊,由国家卫生和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国医院协会主办。自创刊以来,《中国血液净化》杂志遵照办刊宗旨,坚持“科学、发展、创新”的理念,致力于期刊学术质量的不断提高,于2004年《中国血液净化》被正式收录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加入了“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等。《中国血液净化》杂志的影响因子和网络传播趋势逐年增高,已成为我国血液净化工作者获取先进知识和学术交流的平台,为推动我国血液净化技术及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发挥巨大的作用。杂志社设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目前为月刊,大16开本,82页,邮局全国发行。中国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1-4091;CN 11-4750/R。

教学科研

教学:肾内科多年来承担八年制医学生、研究生、护理学院本科及大专生、夜大成人教育学员的教学任务;也是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轮转基地,为各医院输送了大批具备扎实肾内科基本功的优秀人才。该科还是北京市乃至全国肾脏疾病专业和血液净化专业的规范化培训基地,迄今培养肾脏病骨干人才已达上百人。该科《中国血液净化》杂志社多年来举办了多期 “全国医学论文写作提高班”,累计培训学员超过1000人。

科研:该科临床科研和基础科研并重,科研方向涉及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小球疾病、慢性肾脏病及其并发症、血管通路等肾脏病学的各个领域,并在慢性肾脏病矿物质与骨代谢紊乱(CKD-MBD)及血管钙化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近年来科室获得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及校级重大课题资助,包括卫生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985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北京大学临床研究项目等。科主任左力教授作为中国区总负责人参与DOPPS、ACTIVE D、PHASE-2等多项大规模国际合作的多中心临床研究。科室人员近5年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各类论文百余篇,SCI论文50余篇。主编、主译《慢性肾脏病管理手册》、《血液净化手册》、《水和透析液:质量管理指南》等多部肾脏病学专著。

近5年发表的部分学术论文:

1. Wang Y,Dang Z H,Gan L Y,et al.The Influence of Altitude on Erythropoietin Resistance Index i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 Data from Tibetan Plateau[J]. Blood Purification, 2020:1-6.

2. Niu Q,H Zhao,Zuo L,et al. The effects of dialysis modalities on the progression of 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in dialysis patients. 2020.

3. Yang S,Niu Q,Gan L,et al.Effect of long-term use of unfractionated or low-olecular eight heparin on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J]. Hemodialysis International, 2020, 24(3).

4. Hao Q,Liu Z,Lu L,et al.Both JNK1 and JNK2 Are Indispensable for Sensitized Extracellular Matrix Mineralization in IKKβ-Deficient Osteoblasts[J]. 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 2020, 11.

5. Zhao X,Wang P,Wang L,et al.Protocol for a prospective, cluster randomized trial to evaluate routine and deferred dialysis initiation (RADDI) in Chinese population[J]. BMC Nephrology, 2019, 20(1).

6. Niu Q,Zhao H, Wu B,et al.Abdominal aortic calcification is superior to other arteries calcification in predicting the mortality in peritoneal dialysis patients – a 8years cohort study[J]. BMC Nephrology, 2019, 20.

7. Niu Q, Zhao H, Wu B, Tsai S, Wu J, Zhang M, Lu L, Qiao J, Men C, Zuo L, Wang M.Study on the Prevalence of Vascular Calcification in Different Types of Arterie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in Maintenance Peritoneal Dialysis Patients. Blood Purif, 2019,47 Suppl 1:8-16.

8. Jiang Z, Cai M, Dong B, Yan Y, Yang B, Wang M, Wang Y, Li X, Lian L, Li S, Zuo L.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atypical membranous nephropathy with unknown etiology in adult Chinese patients.Medicine (Baltimore), 2018, 97(32):e11608.

9. Niu Q, Zhao H, Chen M, Wu B, Wang P, Lu L, Marshall MR, Zuo L, Wang M. Brucella Peritonitis in a Patient on Peritoneal Dialysis: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Perit Dial Int, 2018, 38(Suppl 2):S64-S68.

10. Zhang Y, Sui Z, Yu Z, Li TF, Feng WY, Zuo L. Accuracy of iohexol plasma clearance for GFR-determination: a comparison between single and dual sampling.BMC Nephrol, 2018, 19(1):174.

11. Niu Q, Hong Y, Lee CH, Men C, Zhao H, Zuo L.Abdominal aortic calcification can predict all-cause mortality and CV events in dialysis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PLoS One, 2018,13(9):e0204526.

12. Tsai S, Zhao H, Wu B, Zuo L, Wang M.Serum Magnesium Abnormality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erum Magnesium Level in Peritoneal Dialysis Patients: A Single-Center Study in Northern China.Blood Purif, 2018, 45(1-3):110-117.

13. Wang Y, Yan Y, Sui Z, Dong B, Zuo L.A case report of POEMS syndrome with renal involvement as immunotactoid glomerulopathy.Medicine (Baltimore), 2018, 97(9):e9920.

14. Zhao X, Wang M, Zuo L.Early Mortality Risk in Incident Chinese Hemodialysis  Patients: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Ren Fail, 2017, 39(1):526-532.

15. Huang Q, Yan Y, Zhao H, Zuo L.A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patient presenting as type B insulin resistance complicated with cryoglobulinemia.Lupus, 2017, 26(1):95-97.

科室医生
医院信息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建于1918年,是中国人自行筹资建设和管理的第一家综合性西医医院,最初命名为“北京中央医院”,中国现代医学先驱伍连德博士任首任院长。亚洲第一例异体同基因骨髓移植、中国第一支乙肝疫苗和中国第一台体外震波碎石设备诞生在这里,推动并见证者中国医学的进步。 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医院现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管医院,北京大学附属医院,北京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同时也是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首批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组长单位。 医院学科齐全,综合实力始终处于国家第一方阵,设有46个临床科室,11个医技科室,6个科研平台,25个行政职能处室。拥有18个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重点专科(骨科、妇科、重症医学科、检验科、专科护理专业、心血管内科、血液内科、内分泌科、胸外科、呼吸内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眼科、皮肤科、急诊医学科、肿瘤科、感染病科、风湿免疫科),3个国家重大疾病多学科合作诊疗能力建设项目(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肝病与感染科、老年科),2个北京市临床重点专科(中医科、儿科),5个北京大学研究所和4个北京大学研究中心,共有10个学科在学科影响力排行位列全国前20名(血液病学、风湿病学与自体免疫病学、护理学、眼科学、骨外科学、胸外科学、肿瘤学、皮肤病学、急诊医学、内分泌病学与代谢病学)。同时是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示范区、国家级特色专业示范点、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 医院现有在职职工4400余人,汇聚了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名、国家杰出青年5名、973首席科学家3名、中华医学会各专科分会主任委员23名,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863计划”青年科学家在内的一批优秀人才。 医院目前正在运行3个院区,筹建1个院区。医疗资源将辐射首都核心区、通州副中心、昌平开发区及京津冀地区。 近年来医院将努力推进“一二三工程”作为今后五年医院发展总体思路,即“一个中心”以医院全面发展为中心,抓住基本医疗质量和创新医疗技术“两个基本点”,实施人才、学科、空间“三大战略”,推动医院可持续发展。 医疗 医院以提升基本医疗质量为出发点,建立健全完善的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通过搭建平台优化机制,政策倾斜等鼓励创新技术转化,推动医疗技术创新,努力推进医院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 医院开创单倍体移植技术成为国际治疗血液恶性肿瘤的主流体系,被国际医学界称为“北京方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 医院以新急诊急救中心投入使用为契机,着眼建立完备高效的急诊医疗救治体系,以创伤救治、危重孕产妇救治、胸痛和卒中四大中心建设为重点,整合协调全院优势学科资源,优化工作流程,在国内率先建立我国严重创伤救治规范,创建创伤救治体系“中国模式”,成为首个国家航空医学救援基地筹建单位,让严重创伤区域性救治模式惠及基层百姓。 护理 从建院之初没有一名正规护士发展到如今拥有2000余名训练有素的护理团队。作为全国首批优质护理服务试点医院和国家卫健委临床重点专科(专科护理)建设项目医院,护理团队始终秉承“始于主动,基于专业,终于满意——做有温度的护士”的服务理念,用“爱心、耐心、精心、责任心”护理每一位病人;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充分利用物联网和条形码技术,加强患者身份识别及给药、治疗等各重点环节管理,优化服务流程,保证患者安全。 教学 医院临床教学和护理教学始于1942年。作为北京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目前承担着医学部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临床研究生、科研研究生、护理本科、医学检验本科、药学本科、口腔留学生班、夜大学以及外校本专科实习(护理/非护理)等共计16个轨道的教学任务,平均每年培养各类学生1000余名。每年还承担着近1800名各级各类进修医生和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任务学员。 医院是教育部高等学校临床实践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全国高校附属医院临床实践教育联盟理事长单位,是首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现有18个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5个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专科基地,32个北京大学医学部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专科基地,4个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技能考核中心。临床能力培训中心是我国首个通过国际医学模拟协会全部认证的教育机构。 医院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北京市教学名师2名以及102名博士生导师、79名硕士生导师的雄厚的师资力量,共培养本科生3000余名,八年制学生近800名,博士生1500余名,硕士生1900余名,博士后60余名,教学工作连续三届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科研 医院紧跟国家科技创新政策要求,着眼国家“十三五”重点研究领域,强化创新导向,梳理和优化一系列科研政策,打破壁垒,积极鼓励科技创新。不断完善科研管理体制,建立多学科研究团队,从医院发展整体的体制机制上推进学科建设,促进科学研究不断向临床应用转化让科研植根临床服务患者。 医院紧跟国家科技创新政策要求,着眼国家“十三五”重点研究领域,强化创新导向,打破壁垒,积极鼓励科技创新,在临床医疗难点、热点和关键领域开展研究,承担各级各类科研基金总额稳步增长,近5年基金总额达到4.9亿。医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授权国家专利183项, 拥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9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北京临床医学研究中心,5个北京大学研究所,6个北京大学研究中心和2个北京大学医学部研究中心,成为国家级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类科技创新基地。 管理 医院党委在上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全院上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实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和制度建设等各项工作。 医院全面推行“111”人才学科规划,在培养学科带头人、发展中青年骨干力量的同时,兼顾发现与培养管理人才;以推进新院区建设为突破点,不但拓展医院发展新空间,因地制宜改造现有空间,建设急诊急救中心,打造现代化专用应急救援保障空间。 医院通过提升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逐步提高现有空间使用效率,打造智慧医院方便患者就医,优化流程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配合北京市全面实施医药分开综合改革,积极调整和改革医院运行机制,加强经济管理,逐步实现医院的全面预算管理,高值耗材精细化管理,建设节约型医院。 医院始终坚持医疗质量与患者体验协同发展,牵头成立国内首个国家医患体验研究基地,成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健康标准委员会医疗服务标准专业委员会秘书处挂靠单位,为国家深化医改、实现健康中国战略提供全维度、立体式的决策辅助支持。 医院发挥资源优势,以医联体建设为载体,不断健全双向转诊制度,以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目标,构建形式多样、资源共享的医疗诊治格局。与北京市8家医疗机构建立区域医联体,与20余家区属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建专科医联体,与34家外省市医疗机构共建异地医联体。在全国范围内共建立医联体单位652家。作为北京第一家实现跨省异地就医实时结算的单位,目前已实现29个省级行政区异地结算。 责任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在使命中诞生,牢记肩负的社会责任。医院承担着国家重大活动的医疗保障工作及突发事件的救援任务,1951年抗美援朝医疗队、1970年云南抗震救灾医疗队、1976年唐山大地震抗震救灾医疗队、2003年抗击非典、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4年抗击非洲埃博拉、2020年援鄂抗击新冠疫情……一次次大灾大难面前,都留下了“人民医院人”无私奉献的身影。 2020年初,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全体员工无畏地投入到这场抗疫战斗中。无论是134名医护人员火速集结驰援武汉,坚守72天攻坚重症救治,还是成功识别及时诊断处置北京市第一例确诊病例,快速反应全面部署;无论直面新冠遭遇战,妥善处理院内疫情,实现零感染、零意外,还是积极配合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圆满完成首都核酸检测任务,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员工始终坚定果敢、坚忍不拔、勠力同心,在不同的战场、以不同的方式,共同投入到疫情防控、守护人民健康工作中,为取得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做出贡献。 同时医院还承担着国家重大活动的医疗保障工作,承担着重大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援任务。出色完成了北京奥运会、建国六十周年庆典、抗震救灾、健康快车、埃博拉出血热病人救援、非洲“光明行”、历次全国“两会”等各项医疗保障任务。并作为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医疗保障单位,承担冬奥会医疗保障工作。 医院扎实推进援疆、援藏、对口支援等工作,先后派出援藏干部6批共40名,援疆干部共11名。作为全国三家承担西部卫生人才培养工作的医院之一,连续8年先后接收了来自贵州、重庆、西藏等十余个西部省、市、自治区共计618名学员来院学习。 医院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并率先将医务志愿服务呈常态化,融入到医院的常规医疗服务中,满足了患者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在医务社工专业服务领域开展了儿童血液“髓爱童行”、产科“喂爱工程”和乳腺中心“乳此绽放”三项品牌服务。2017年6月,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应急办公室指导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医学中心发起“安全中国,百县工程”,形成科学规范的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带动全国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公共卫生应急能力的提升。 荣誉 医院先后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时代楷模”、“全国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医院(卫生)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全国医院(卫生)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先进集体”、“首都文明单位标兵”、“北京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北京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北京高校先进党组织”、“首都医药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北京大学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北京大学统战工作先进党委”等荣誉表彰。 医院全院职工秉承“仁恕博爱,聪明精微,廉洁醇良”的院训精神,坚持“人才、学科、空间”三轮驱动,以百年华诞为新起点,把握机遇、加快发展,始终以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为己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推动医院全面发展,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白塔寺院区 西直门院区 通州院区
推荐阅读
新生儿脸上长痘痘的原因是什么
2025-07-05 08:32:25
新生儿脸上长痘痘的原因是什么
空腹血糖6.1怎么降下来
2025-07-01 13:40:47
空腹血糖6.1怎么降下来
子宫肌瘤在宫底的危害有哪些
2025-07-05 09:36:30
子宫肌瘤在宫底的危害有哪些
肺炎常见的致病菌究竟有哪些
2025-07-02 08:15:02
肺炎常见的致病菌究竟有哪些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本站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kefu@bugu120.com进行修改。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