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是集临床服务、科研、教学和管理为一体的服务于全院的医技科室,现设有药剂科办公室,长江路门诊中、西药房,绩溪路门诊中、西药房,住院部中、西药房,干部药房,特需药房,特色药房,中、西药库,静脉配置中心,普通制剂室,质量控制室,临床药学室,药学信息室,药学实验室,血药浓度监测室等17个部门。科室药学专业技术人员137人,其中主任药师5人,副主任药师20人,主管药师25人,药师76人,药剂士11人。现有博士4人,硕士24人,学士51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2人。
科室目前的日常工作主要是药品的采购、保管、调配、静脉输液配置及普通制剂生产等工作,年门诊处方量160余万张,年住院医嘱量800余万条,年药品总销售金额达11.5亿元;静脉配置服务病区14个,中心在开展普通药品配液的同时,开展抗肿瘤药物、TPN的配置,年完成配液量50余万组;普通制剂室目前开展尿素乳膏、维生素E乳膏、炉甘石依沙吖啶洗剂及制痂酊等14个院内特色制剂的生产。
作为卫计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单位、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成员单位,在满足临床用药保障工作的同时,科室大力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建立药学信息交流平台,提供合理用药咨询,在进行处方与医嘱点评分析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析的同时,积极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血药浓度监测、基因检测等工作。现年均上报ADR病例数500余例;TDM室开展丙戊酸、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环孢素A、百草枯、6-TGN、甲氨蝶呤、地高辛、万古霉素、儿茶酚胺等11个品种的血药浓度检测项目,并开展TPMT、MTHFR基因检测项目,利用血药浓度监测以及基因检测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从而不断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拓展药学临床服务范围。
科室现为国家卫计委临床药师培训基地,临床药学室现配备专职临床药师9人,覆盖全院20个临床病区,开展临床药学查房、参加病例讨论及全院会诊,及时为医务人员和患者提供准确、完整的用药信息及咨询服务和开展合理用药教育,宣传用药知识,指导患者安全用药;基地拥有临床药师带教老师2名,专业涵盖消化内科及抗肿瘤药物,每年带教临床药师学员6名。为进一步加强临床药学工作,科室每年有计划的安排2到3名青年药师到国内进行培训。
科室同时承担安徽医科大学药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理论与实验课的教学任务同时承担本科生、大、中专生的实习教学与毕业论文的指导。科室现有硕士生导师3名,每年招收及培养硕士研究生6名;近年来先后承担安徽医科大学药学院理论和实验课教学1300余课时;承担各大院校实习生150余名,其中每年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10余篇,本科论文多次获校级优秀毕业论文;为进一步拓展药学的新知识和新理论,科室近年来先后举办国家级药学继续教育学习班5次,省级临床药学继续教育学习班10余次;
药剂科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化学三级实验室和安徽医科大学药物分析学校级重点学科,在完成药学服务的同时,不断加强医、教、研学科专业水平和人才梯队建设,学科综合竞争力不断夯实。近五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厅级科研项目10余项,承担国家十二五支撑计划子课题3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1项;近5年共计发表SCI论文16篇、统计源期刊/核心期刊论文120余篇。 主编《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实用手册》(许杜娟主编),获华东地区科技出版社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1996年创办《医院药讯》内部专业刊物;2013年获得安徽省科协“科普创作示范团队”称号。
面对日新月异的药学发展,科室始终贯彻“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理念,重视管理体系的建设,并探索性地运用国内外成功的管理理念,持续改进管理质量,不断提高并深化药学服务的质量与内涵。目前,已经系统构建了一个富有“安医药学”特色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成功运用于现代医院临床药学工作中。按照JCR标准建立了岗位职责、岗位说明书、标准操作规程、工作流程图等一整套科学、严谨的质量管理制度,并广泛开展了品管圈、5S等活动,构筑“自我管理”+“科室管理”内外结合的独特管理模式,为提升药学服务水平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和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