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心血管内科

北京阜外医院阜外医院心血管内科由心力衰竭诊治中心、高血压诊治中心、心律失常诊治中心、冠心病诊治中心、肺血管病诊治中心等中心组成。

北京阜外医院2002年9月成立了心力衰竭监护病房,建立心力衰竭患者住院的绿色通道,以期改善当前晚期心衰患者住院难、疗效差、预后坏的状况。经过3年成功的试运行,为了进一步探索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机制和规范化治疗,探索治疗干预前移,于2005年3月正式成立了心力衰竭诊治中心,以促进心力衰竭的医、教、研工作的发展,首任中心主任由阜外医院副院长,心内科主任,中国著名心内科专家杨跃进教授兼任。至今已收治各种病因的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约2500例。心力衰竭诊治中心,坚持以心力衰竭规范化的诊治为中心(一个中心);以指导人才培养和药物临床试验两大开放式平台(两大平台)为导向;以建立多学科协作、新技术应用和内、外科桥梁为理念(三大理念);以促进心力衰竭的医、教、研和防四大工作一体综合发展为目标(四大目标)。

一、临床工作

1.心力衰竭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 现有国内第一家心力衰竭重症监护病房。常规对重症和特殊类型的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有创血液动力学监测,以指导抢救治疗。并内、外科联合治疗终末期心衰。每天均有副教授以上的心力衰竭诊治专家在门诊出诊。

2.与体外循环科、麻醉科等协作,开展了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急性失代偿性心衰抢救中的应用。

3.2002年9月在国内首先开展了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工作。

4.2003年在国内最早开展静脉注射倍他乐克抢救缺血性心衰急性加重患者的工作。该治疗在2005年欧洲急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中才得以提出(Ⅱb 类建议,C 级证据)。

5.内科救治和筛选心脏移植病例,并进行术前准备和术后抗排异药物治疗和监测。

6.心肌活检工作:利用心肌活检技术对心脏移植患者进行术前的病因诊断和对移植术后患者移植排斥反应的监测评估。从2004年到2006年,共进行心肌活检120余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为国内领先。

二、研究工作

1.开展了BNP对心力衰竭诊断、病情判断和预测的应用研究。

2.探索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和建立慢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分层系统,该课题为北京市重点攻关项目。

3.参加全国心力衰竭登记研究,该研究由高润霖院士牵头。

4.与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合作,负责参加了科技部和卫生部重点攻关项目“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的临床研究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

5.开展了心力衰竭患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研究

6.建立起国内首家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新药临床研究的平台,已经成功完成和正在评价临床药物试验有:达利全与阿替洛尔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对比研究;重组人B型利钠肽与硝普钠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液动力学的对比研究;重组人A型利钠肽治疗II , III 或 Ⅳ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液动力学的对比研究;钙增敏剂左西孟旦与多巴酚丁胺治疗III 或 Ⅳ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液动力学的对比研究;重组人纽兰格林治疗II , III 或 Ⅳ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三、教学工作:

阜外医院为协和医科大学的教学医院,心力衰竭中心成为培养和培训心力衰竭专业人才的平台,自成立以来共培养了主治医师12 名、硕士9名、博士8名。

北京阜外医院高血压诊疗中心由本院高血压研究室于2003年更名,现包括研究部门和病房两部分,有教授、副教授10名。现任主任是惠汝太教授(兼),副主任是吴海英教授。

高血压诊疗中心目前已成为临床、教学、科研齐全,国内权威性专业组之一。在临床方面,高血压中心在继发性高血压鉴别诊断研究工作处于国际先进地位,包括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肾性高血压等疾病。高血压中心有完善的检查手段对各种继发性高血压进行诊断并指导治疗。刘力生教授在1964年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大动脉炎”的概念。郑德裕教授在大动脉炎的病因、临床分型、诊断、治疗和预后方面在国际上做了最大的一组报道(530例)。近年来周围血管病的诊治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逐步开展了周围血管病的介入治疗技术,成功诊断、治疗了大量的患者。在原发性高血压的防治方面,参与组织全国的专家编写《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将我国高血压基础科学、流行病学和临床科学的进展进行了有机的结合,指导全国高血压的医疗实践。2004年中国高血压指南实用本在心血管中心多位专家的参与下,已向全国推出。

在科研方面,在刘力生教授领导下,心血管大规模临床试验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有八项科研成果获国家、部级和医科院校奖,其中“第一项中国心脏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大动脉炎临床研究”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七五攻关课题“中国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临床试验”获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与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青少年高血压发病因素与防治措施”的研究获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承担的国家“九.五”攻关课题“高血压的治疗研究(FEVER研究)为迄今为止世界卫生组织收录的唯一的中国大规模抗高血压临床试验,其主要结果在2005年欧洲高血压年会大会报告。参加多项国际协作课题。参加的国际合作项目“卒中后防止再发生研究(PROGRESS)”、“急性心急梗塞危险因素研究”(INTER-HEART)已经完成。国际合作项目“中国急性心肌梗塞研究之二”(CCS-2),入选40000余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结果已在2005年美国心脏年会大会报告。其他进行的科研包括高血压的药物治疗与遗传的关联性研究、高血压的靶器官损害与遗传的关系、脉搏波与动脉壁弹性的关系、大动脉炎的遗传研究等方面。

目前正在开展的大规模工作主要有惠汝太教授在基层社区组织大规模临床实验,入选患者6000例,观察多种小剂量复方药物联合治疗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并观察并发症和死亡的发生情况,以期找出适合我国广大高血压人群应用的廉价、有效、广覆盖的药物组合。

心血管中心近年来在周围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方面不断进取,勇于开拓,已经完成了多例肾动脉、髂动脉、股动脉、颈动脉、锁骨下动脉等大血管的介入治疗。开展了高血压与动脉弹性的研究。

中心将动态血压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测,对诊断原发和继发性高血压和指导临床药物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

高血压诊疗中心积极参与国内外的专业会议,中心也自行组织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主要包括每年一届的“国际高血压及相关疾病

北京阜外医院肺血管病诊治中心成立于2003年4月,其前身是成立于1972年的肺心病研究室及1997年曾更名的心脏肺循环研究室。肺血管病诊治中心是心血管病内科学范畴的直接隶属于院所领导下的临床诊疗中心,设有肺血管病专科门诊和专科病房(五病区),现有特聘著名专家1名、教授(主任医师)2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2名、中心秘书1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2名。

肺血管病诊治中心不仅诊治各种心血管内科疾病,更以其收治各种肺血管疾病如肺栓塞、肺动脉高压、右心疾病等方面的独特之处而闻名于全国。肺血管病诊治中心在全院兄弟中心如成人心脏外科中心、放射科、核医学科、超声科等部门帮助和支持下,全院各种肺血管病的诊治技术综合实力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在某些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全国首先建立了肺血管病影像学诊断方法和诊断标准;1974年诊断了第一例无心肺疾病的肺栓塞患者;1990年开展了首例急性肺栓塞溶栓治疗,1997年开展了首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内膜剥脱外科手术治疗。1997年至1999年开展了首次全国肺栓塞多中心临床试验。为引导全国肺血管病的发展、提高我国肺血管病防治水平、推广普及肺血管病诊疗技术做出了重大贡献。

肺血管病诊治中心曾承担了多项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如国家“七五”、“八五”、“九五”、“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卫生部科学基金项目、首都医学发展基金项目、中国医学科学院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其他合作研究项目。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项、全国医药科学大会奖六项、卫生部科技进步奖四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一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项、中国医学科学院医疗科技奖八项。发表论文300余篇,编写专著八部。

肺血管病诊治中心培养了几十名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毕业研究生遍布国内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此外,还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心内科进修医师和专科进修医师。

肺血管病诊治中心的创立和发展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在著名专家蔡如升教授、程显声教授等老一辈专家的创业和领导下,曾经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全国学术界处于领导地位,有过辉煌的历史。然而,目前肺血管病诊治中心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心的全体人员肩负着调整、改革、发展、重铸辉煌的重任。

北京阜外医院冠心病研究室创立于1978年,我国著名心脏病学专家陶寿淇、陈在嘉和徐义枢教授分别担任前三任室主任,现任主任为陈纪林教授。冠心病研究室是集科研、临床和教学为一体的临床研究室,2003年更名为冠心病诊断治疗中心,目前有教授(主任医师)8名,其中1名工程院院士,副主任医师8名,本中心培养的主治医师7名,在院就读博士研究生18名,硕士生11名。冠心病研究室近20多年来一直承担国家重要科研项目,从国家七五开始,八五、九五到十五攻关项目,目前还承担了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卫生部等8项科研课题,先后荣获国家级以及院校级科研进步奖14项。冠心病研究室主管冠心病监护病房和2个冠心病普通病房总共90张床位的临床医疗工作,每年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0-50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000多例,还主管全内科冠心病患者的介入治疗,自1987年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以来,累积完成冠心病介入治疗12000余例(冠状动脉造影3万多例),去年全年完成2555例,今年前5个月已超过1500例,预计全年将超过3000例,在数量上不仅遥遥领先于国内其它医院,目前已成为亚洲第一,并进入国际特大中心行列。从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看一些重要的临床疗效指标,例如住院期间死亡率和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已明显低于国际报道,介入治疗的疗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冠心病诊治中心多年来重视国际交流,已组织了十届国际介入治疗大会,吸引了众多国际著名的介入治疗专家来阜外医院进行学术交流,参加学术会议,同时本中心先后获得向新加坡介入大会,欧洲PCR介入大会,日本CCT介入大会以及韩国介入大会转播手术的殊荣。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介入治疗领域的知名度已享誉国内外。

为了满足广大患者的需要,阜外医院门诊于周一至周五均设有冠心病专科门诊(包括冠心病介入门诊),对于有介入治疗指征的患者可优先收入病房,入院后1周内安排手术,1-2周内即可出院。对于在院外已完成冠状动脉造影,适合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可于介入治疗的前1-2天入院,如无并发症术后第3天即可出院。由于卫生部系统采取了招标购进介入治疗耗材的方法,介入治疗费用今年又进一步降低,例如支架价格较2004年又下降20%左右,因此本中心可为介入治疗患者提供最低价格和最优质的治疗。

北京阜外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的前身是阜外医院临床电生理研究室。它是我国心律失常领域唯一的专门研究机构和临床诊疗中心。在过去的20余年中,研究室在历届院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为我国的心律失常、心脏电生理的研究及临床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创造了该方面我国多项记录。目前以年介入治疗心律失常患者过千例成为我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心律失常介入治疗中心,也是国际知名的心律失常研究中心之一。

电生理研究室建于1981年,其前身是心电图室,现任主任张澍,副主任浦介麟,该室自1956年即陆续开展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工作。1965年在国内率先开展永久起搏器治疗心律失常,至今已安装三千余例,为国内最大系列。1973年用自制的前极放大器经导管第一次记录到希氏束电图。在国内最先开展了心内电生理检查。各种新型起搏器均在国内首次应用。1983年安装了国内第一台双腔起搏器和国内第一台频率应答式起搏器。1985年安装了国内第一台抗心动过速起搏器。1989年和1990年国内率先开展经冠状动脉化学消融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试验研究。1990年国内首次应用导管射频消融房室结治疗顽固性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1991年广泛开展射频消融治疗旁道折返及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国内首先开展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动过速。国内首次自行安装埋藏式自动除颤器(AICD)。

心律失常诊治中心坚持始终以最新技术为广大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多年来成功救治了大量重症心律失常患者。在诊断方面以心电图、心室晚电位,动态心电图、食道电生理及心内电生理检查为技术特点,在治疗方面,对各种心动过缓性及心动过速性心律失常治疗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是近十年来应用射频消融及心脏起搏技术治愈了上万例对药物无效顽固性心动过速及心动过缓病例。

近年来研究室承担了国家、部委以及国际多项研究项目,同时也是硕士、搏士培养点及搏士后流动站。在与国内同行共同发展及竞争中进一步确立并更趋稳固学术领导地位。

“半日就医”模式即:每周六上午,病人在特需医疗中心门诊部可进行一站式心脏专科检查,包括64排CT心脏等专科检查项目均可在上午半天安排完成;阜外推出了具有心血管专科特色的分子医疗水平检测心脏血管健康评定的生化检测指标;特需医疗中心病房一线专家亲自为病人问诊、及体征检查;针对心血管危险因素可接受挂靠阜外医院的卫生部心血管防治中心的预防医疗专家面对面的个性化指导方案和咨询;如患者需进一步诊疗,可优先安排特需医疗中心的门诊挂号和住院。

科室医生
医院信息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以下简称阜外医院),是国家级三级甲等心血管病专科医院,也是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所在地,以诊治各种复杂、疑难和重症心血管疾病而享誉国内外,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和集医疗、科研、预防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国家级医学研究与教育中心。一、医院基本情况医院始建于1956年,2009年中央编办批复成立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正式形成“中心—医院”一体化格局。医院分为临床医疗区和预防研究区。临床医疗区(阜成门外院区),总用地面积5.5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7万平方米;预防研究区(门头沟西山园区)总用地面积7.3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目前为3.7万平方米,未来将达到9.2万平方米。医院设有35个病房,26个手术室(其中包含6个复合技术手术室),17个导管室,1521张编制床位数,实际开放床位数1279张。在职员工3380人,院士6人,国家级、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1人,享受政府津贴77人,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1289人(数据截至2019年3月31日)。同时,配备有血管造影机、双源CT、核磁共振、PET-CT等与世界接轨的医疗科研设备。医院融入大量影像、网络和信息技术打造的可视化手术平台,便于术者在手术中随时掌握所需决策依据,为精准治疗提供保障,并为远程会诊、国际交流、人才培养等提供了有力支撑;手术室自动发衣系统、对接医嘱的智能药柜等的使用,改善了工作流程,以现代化、信息化手段提升医院管理效率,真正成为人流、物流、信息流“数据化”全覆盖的现代化医院。医院科学合理地调整学科配置及规模,以整合医学为视角,坚持以心血管疾病防治为主,协调规划与发展相关重点学科。医院现有临床中心20个,涵盖心血管病内科、外科疾病诊疗中心、实验技术平台以及心血管疾病相关疾病诊疗中心。二、医院“四大”特色工作(一)医疗方面:坚持做“医疗技术和质量排头兵”,严把医疗质量关,不断拓展新技术,竭诚为心血管病患者提供“一流的技术”和优质安全便捷的服务1. 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2011年,医院外科手术量和内科PTCA手术量创历史新高,全年共完成外科手术10107例、PTCA 10649例,成为世界仅有的内、外科手术量均突破万例的特大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至此,医院年手术量持续增长:2018年全年门诊744620人次,急诊29864人次,急诊危重症抢救21139人次;实有床位1279张;出院69708人次,床位周转56.2次,床位使用率104.9%,平均住院日6.8天,死亡率0.2%。住院外科手术14455人次,内科介入手术49099例、射频消融6433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2283例。在医疗服务数量持续增长同时,医院始终保持“阜外”在国内心血管疾病领域的品牌优势,医院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出院患者转归情况、手术死亡率、病床周转率等多项医疗数量和质量评价指标在全国心血管疾病专科中均排名第一,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最大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之一。在北京地区多次开展的18所三甲医院评比中,医院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高血压病(成人)四个病种医疗质量和医院效率综合评估分数均排名第一;第三方机构“门诊患者体验与满意度”总分排名第一。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最佳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中医院心血管病、心外科均连续九年蝉联第一。2. 开拓进取引领心血管诊疗技术发展建院初期,阜外医院开展了胸廓成形术、肺切除术、食管癌切除术以及低温直视与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填补了我国技术空白。文革期间,开展了我国第一例室壁瘤切除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和人工生物瓣置换术等新技术,奠定了“阜外”在胸心血管外科领域的领先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医院陆续开展国内第一例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Bentall术、大动脉调转术、急性心肌梗死及并发心源性休克的直接PCI、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裸支架)、不停跳非体外搭桥术、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国际第一例大动脉双根部调转术、杂交技术治疗新生儿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瓣闭锁等诸多新技术。近十年来,医院在不断推进医疗技术创新理念的引领下,开展了国内第一个可植入式人工心脏临床试验、国产自主研发第三代全磁悬浮人工心脏、亚洲首例经皮左室辅助(impella)、国内第一例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在世界首创多项一站式杂交技术治疗冠心病、先心病、大血管病新技术(杂交技术治疗左主干+三支病变、新生儿肺动脉闭锁),且自主研发的FW-2型轴流心室辅助泵在国内率先开展临床试验,并在国际上首次采用3D打印技术经皮穿刺下腔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将中国心血管病的治疗提升到国际领先水平。(二)科研方面:打造国家级科研基地,搭建创新研究体系,开展创新性的临床和基础科研工作1. 强大的科研技术平台医院现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部级重点实验室(国家卫生健康委心血管疾病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国家卫生健康委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心血管植入材料临床前研究评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心血管疾病分子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为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治及预防提供了强大的科研技术平台;搭建了医院—网络医院—社区心血管病防治平台、心血管临床数据随访与分析信息化平台、心血管生物资源库共享平台、心血管疾病分子诊断中心、心血管植入材料研发平台等高水平的医学研究平台及全新机制运营的中心实验室,以开放性平台服务国内外。2. 大步向前的科研成绩自建院以来,医院共斩获科研成果324项,其中国家科学进步奖(含全国科技大会奖)43项、部委级成果奖160项,获国家专利90项,发表学术论文12960篇,出版专著242部。自1998年至2018年SCI收录论文2252篇,全院发表在影响因子大于5的期刊(The Lancet《柳叶刀》、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新英格兰医学杂志》、Circulation《循环》杂志等)论文306篇。制定了专业指南和个体化治疗方案,共有50余项被AHA/ACC和ESC等国际疾病防治指南采纳,为国际和国内权威指南做贡献。牵头和参与了国家“七五”以来的心血管领域攻关项目126项和“973”、“863”、“十一五”、“十二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项目,获得科研立项1498项。在“十二五”期间,实际到位科研经费达6.78亿元,年均约1.36亿元。近三年,实际到位科研经费达7.98亿元,年均约1.33亿元。2014至2018年,阜外医院连续五年在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心血管专科领域排行榜中名列第一名。3. 影响深远的国际交流阜外医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自2010年开始举办“中国心脏大会”(简称CHC,前身为自2004年始举办的“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为国内外同行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与美国国立心肺研究所、美国克利夫兰心脏病中心、英国牛津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和国际学术研究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交流关系,不断提升医院在国际心血管病领域的学术影响力。60年来,医院接待了10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名外宾来访交流,与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日本及世界卫生组织等多个国家和组织机构开展国际合作课题,为引进先进技术、促进国内转化发挥了积极作用。2000年至今,已与30余个国家开展示教演示,为心血管领域新技术的推广和相关学科的培训提供了适宜的新技术平台。同时医院积极公派业务骨干出国学习、交流,部分学员归国后成为学科带头人,为医院和外界沟通搭建了桥梁,让世界心血管病防治舞台越来越多地听到了阜外的声音。(三)预防方面:发挥心血管疾病预防“国家队”作用,实行“将心血管病防治主战场由医院向社区转移”防控策略,让人民群众少得病1. 开创了中国心血管病防治事业阜外医院一直倡导和引领中国心血管病预防工作。阜外医院心血管病流行病学防治研究工作始于1959年。1978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室,是我国第一个从事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和人群防治研究的专业研究室。2000年成立群体遗传学及防治研究室,在我国心血管人群防治基础上开拓了新的遗传流行病学的发展领域。2004年9月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落户阜外,具体负责推动全国的心血管病防治和研究工作。2013年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投入实质运营,软硬件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站上了更高平台。2. 引领中国防治事业走向世界1969年深入首钢,率先开展高血压等常见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创造了心血管病社区防治新模式,对我国民众心血管病的预防发挥了巨大作用,形成了著名的“首钢模式”,1994年WHO通过卫星向全球推广这一模式的经验。1981年开展了中美20年流行病合作及国内多中心长期队列研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以阜外医院为核心的16个心血管病防治研究基地和专业的研究队伍,掌握了心血管病和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提出和制定了防治策略。医院先后于1959年、1979-1980年、1991年、2002年和2015年五次领导组织全国性高血压病抽样调查,至今已形成覆盖25省、直辖市、自治区的260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防控网络,管理患者60万,扩大管理300万人,一年控制达标率从22%提高到了71%。3. 借助“互联网+”推动分级诊疗自2009年开始阜外医院积极探索社区防治转诊模式,与北京多家具有代表性的医院启动合作与防治项目,与北京市五大城区卫生局签署了对口支援协议书,推行专家定期社区出诊,已经形成北京市社区心血管疾病“前筛”、“后疗”和“健教”三个基地。2013年组织召开了全国心血管病社区防治工作经验交流会,不断探索和完善心血管病防治健康管理服务模式。2014年启动“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该项目目标在于探索出“以最小的花费取得最佳防治效果”的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治方案。截至目前国家投入经费11.04亿元,已覆盖31个省、市、自治区的248个项目点,筛查总人数达到314万人,高危对象干预管理总人数超过68万人。由于该项目覆盖全国,地域差异大,涵盖近56个少数民族,所建立的全国心血管疾病的百万人群前瞻队列已成为全球之首,被美国NIH转化医学中心主任誉为“全球精准医学研究的最佳资源平台,是中国的方案,世界的平台,十分令人振奋!”。该项目将成为我国未来原创性心血管药物靶点发现及精准医学研究的重要国家战略资源。为进一步规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提高基层高血压管理水平,增强群众获得感,2017年4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司委托该院成立国家基层高血压管理办公室,围绕“五统一”要求,即统一基层高血压指南、统一指南培训与考核、统一基层高血压质量考评体系、统一绩效考核、统一开展民众宣教,开展相关工作。组织专家委员会制定《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并在2017年11月正式发布并逐步在全国推广使用。充分利用互联网科技,积极开展《指南》的线上、线下培训和考核,截至目前:全国线上培训覆盖31个省、354个市、3002个区县、38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3万名基层医生,培训前平均分69分,培训后平均分90分。在线平台患者管理人数857万人、患教信息发送量1907万次;全国线下培训举办“雄鹰计划”培训班18期、累计培训1100名基层医生骨干,“群雁计划”培训会已举办38期、培训基层医生4700名。另外《国家基层高血压管理质量考评手册》撰写、宣教工作也正在逐步推进中。4. 打造了全国性心血管疾病资讯平台自2004年成立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中心以来,阜外医院打造了一个全国性心血管疾病资讯平台,编辑出版了《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05-2016年》,该报告立足于国家代表性和权威性,已形成广泛影响力。制定了《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指南》、《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和《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1年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社区疾病管理教程》;2013年制定和推广了《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2015年启动修订《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和《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制定国家级行业规范文件《心脏性猝死的标准》与编制循环系统33个疾病临床路径;2016年修订了《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治疗指南》。(四)人才培养方面:坚持“大人才观”理念,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心血管专业人才,是国家心血管防治领域的人才培养摇篮1. 教学资源的国家队平台阜外医院始终以成为行业内精英医院为奋斗目标,以培养国家级心血管病专家为己任,致力于心血管领域高端人才的培养。医院现覆盖理学、医学、工学3个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0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2个;三级学科专科医师培养基地2个。医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博士生导师82名、硕士生导师94名;育有全国优秀教师陈在嘉,院校教学名师胡盛寿、顾东风,院校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十余名德艺双馨的医学教育工作者。2. 层出不穷的人才阜外医院采取“请进来”和“送出去”的方式,造就了一代中国心血管领域大师级人才,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专家,为我国心血管专业领域发展和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院内先后培养了6位院士,他们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吴英恺、顾东风,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玉清、朱晓东、高润霖、胡盛寿,21名国家级、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7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名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2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7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名国家“万人计划”人选,1名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带头人,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名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荐计划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9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近十年,面向国内外招聘了心内科、内分泌疾病、血脂异常、心肺运动、血栓性疾病、个体化治疗、分子诊断、血管外科、高血压、泌尿外科等多位“出类拔萃”的学科带头人,为医院向国家级医学中心转变夯实了基石。向院外输送大量的心血管病领域专业人才。1970-2017年中,60%全国心脏中心的主任在阜外医院进修学习过,医院共输出约500名心血管病专业技术骨干,为全国40余家心脏中心输送了心脏外科主任。作为一所临床教学医院及中华护理学会、北京护理学会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医院承担了北京高等护理学校学生的临床教学任务以及中华护理学会与北京护理学会专科护士认证的培训工作,每年接收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护士近500人。自1977年恢复招生起,医院共培养105名博士后、1044名博士、1061名硕士及14375名进修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近几年,医院还接收了来自印度尼西亚、埃及等国家的医务工作者来院学习,不断加强与其它国家之间的人才交流与培养合作,扩大我国在世界心血管人才培养方面的影响力。目前,为更好地培养心血管优秀后备人才,积极探索心血管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医院推出了“3+X”优才计划,面向全国公开招录和培养优秀心血管专业住院医师。3. 心血管技术协作网络的建立阜外医院完成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治领域近代发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工作,建立了心血管技术培训网络。1982年创建“全国心血管病临床技术协作培训中心”,1988年更名为“中国心血管技术协作培训中心”。自2009年起,阜外医院在全国科学布局,构建分级管理与培训体系,推广适宜有效的心血管疾病防治技术,先后与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3家医院合作成立心血管技术培训网络,极大提高了区域辐射能力和全国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技术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心血管病患者的就医需求。4. 开展心血管病专业质控工作为加强心血管病专业医疗质量管理,实现我国心血管病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持续改进,2017年11月,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委托,承担国家级心血管病医疗质量控制工作,成立国家心血管病专业质控中心。至今已吸纳全国200余位心血管病专家,组成高血压、冠心病、房颤、心力衰竭、心外科、血管外科、心血管影像7个专家工作组。协同制定心血管病专业10个病种/技术医疗质量评价指标,建立国家心血管病质控网络平台(www.nccqi.org.cn),探索心血管病质量评价和质量改进工作,分析和报告全国心血管专业质量现状,编写《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心血管病专业部分。形成集高血压、冠心病、房颤、心力衰竭、心外科、血管外科、心血管影像为一体的全国心血管病质控体系。以实现全国心血管疾病诊疗及预防的规范化、标准化、同质化作为工作目标,为建设健康中国助力。5. 委省共建项目2013年起,医院承担了“云南项目”、“河南项目”两个委省共建项目,进一步拓展未来发展空间,推进“阜外”品牌资源在国内的伸展,把国内最优质的心血管病诊疗资源带到各省市甚至周边国家。2017年9月15日,云南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正式运营。2017年12月16日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华中分中心正式开诊运营。三、医院获得的社会荣誉医院多次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首都卫生系统双十佳人民满意医院、首都卫生系统文明单位标兵、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工人先锋号,培育出全国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指导工作先进个人、首都十大健康卫士、中国好医生、首都市民学习之星等一大批“阜外”精英,为医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对44家委预算管理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考评中,阜外医院连续三年位列第一,充分肯定医院经济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阜外人在六任院领导的带领下,传承“听党指挥守纪律”的军队优良传统和“治学严谨”的协和精神,形成了认真严谨、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的“创新精神”和协作包容、热爱集体的“团队精神”这一阜外家风,推动了医院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不负党和人民重托,在国家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的洪流中独占鳌头,以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人才优势,在心血管临床、科研、防治、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创造了在我国乃至世界心血管病防治领域的诸多第一,促进了我国心血管病防治事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阜外”品牌的盛誉。
推荐阅读
孕晚期膝盖酸痛是怎么回事
2025-07-02 16:58:24
孕晚期膝盖酸痛是怎么回事
3岁孩子下面红怎么了
2025-06-28 08:51:57
3岁孩子下面红怎么了
怎么可以缓解咳嗽
2025-06-29 21:07:39
怎么可以缓解咳嗽
孕妇肚眼疼是怎么回事
2025-06-29 15:25:03
孕妇肚眼疼是怎么回事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本站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kefu@bugu120.com进行修改。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