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室沿革
1963年,在中国骨科界元老孟继懋教授的积极倡导和支持下,组建成立了小儿骨病组,地点在北一病房日光室,仅有10张病床,隶属于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的矫形专业组,部分骨科医生开始侧重于儿童骨科疾病的专科治疗工作,由此成为小儿骨科的前身。在崔甲荣教授领导下开始了对14岁以下年龄儿童的各种先天性畸形、骨与关节感染、骨病及肿瘤的诊治工作,当时的主攻目标是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小儿麻痹)的治疗。1964年9月小儿骨科专业组搬入门诊楼东侧组建小儿骨科病房,病床数增加到36张。此期间曾在小儿骨科病房工作过的医生有崔甲荣、梁栋、贾佑民、荣国威、吴仲秀、崔寿昌、范源等,建科时的护士长为郑允宜同志。1966年开始的“文革”打乱了正常的科室分工和医疗秩序,各项工作处于无序状态。70年代小儿骨科的工作人员发生多次变化,直至1983年正式成立小儿骨科,作为独立的专业科室开始了再创业历程。
历经几代人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已经发展成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专业科室,拥有两个病区共85张病床,全日专科门诊、专家门诊和特需门诊,24小时全天开放的独立急诊室,形成了学术领先、特点突出、特色鲜明的专业性极强的科室。
现小儿骨科行政主任郭源,副主任朱振华兼任小儿骨科党支部书记,主任助理杨征,行政主任助理叶蕾,科室科研秘书代少君,总护士长李燕华、护士长王楠。
(二)专业技术
1、业务
负责新生儿到14周岁儿童及青少年的运动系统疾患的诊断和治疗工作,诊疗内容主要包括先天性和发育性畸形,骨与关节损伤,儿童手畸形和外伤,儿童骨肿瘤和类肿瘤疾患。
60年代初,小儿骨科梁栋医生即在国内率先引进并开展了Zahradnicek手术方法治疗先天性髋脱位的工作。1965年,崔甲荣医师开始引进髋骨截骨术(Salter术式)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此后,各种小儿畸形的矫形手术治疗相继开展。特别是进入八十年代后,科室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逐渐趋于系统化和规范化,从小婴儿各种挽具的应用、闭合复位分期石膏有限制动,到不同年龄段的切开复位、髂骨截骨、股骨近端短缩旋转内翻截骨术综合手术治疗,使得对于先天性、发育性髋脱位的治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外,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先天性高肩胛症、先天性垂直距骨、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等疾病,均在国内率先开始临床研究和各种手术矫形治疗,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治疗经验。对于部分既往认识不清的疾病如臀肌筋膜挛缩、三角肌挛缩、外旋肌群挛缩等有了正确的诊断和相应的治疗措施,使治疗更为合理规范。儿童创伤方面,在国内最早开展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与陈旧性孟氏骨折的手术治疗。在国内较早地开展了脑瘫儿童的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和肢体延长技术,为病残儿童带来了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学习的希望。
进入21世纪,小儿骨科范畴内疾病的治疗水平大幅提高。例如:针对儿童各种骨折的微创治疗方法陆续开展,儿童骨干骨折的弹性髓内针治疗技术、大年龄青少年骨折的带锁髓内钉技术、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技术等相继应用于临床,使得儿童骨折的治疗时间大幅缩短、合并症显著下降、因伤休息时间减低到最小限度、治疗满意率明显提高。多发创伤合并大面积皮肤剥脱伤一期清创骨折内固定皮肤反取皮游离植皮技术等使儿童骨折的治疗水平始终处于国内的领先地位。在儿童恶性骨肿瘤保肢治疗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近年来开展的计算机辅助导航下治疗青少年股骨头骺滑脱的内固定,以及骨骺损伤导致骨桥形成后畸形的骨桥切除、骨骺再开放技术等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规范化、个性化综合治疗方案已经形成治疗指南,起到了规范治疗方法、避免失误、有效指导基层医生和非小儿骨科医生正确处理该病的目的,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早期手法按摩、石膏矫形技术(潘赛提技术)已在科室广泛使用,达到了国内较高水平。儿童关节内骨折及病变的关节镜下治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儿童股骨头骺缺血性坏死的早期包容手术治疗作为新观念和技术在小儿骨科已得到广泛的共识。
2、人才梯队
科室现有医生27名,正主任医师6名,副主任医师10名,主治医师8名,住院医师3名,处于轮转期间的医生2名;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全部为研究生学历,其中具有博士学历8人;科主任行政助理1名,科研秘书1名;护士34名,其中主管护师9名;护师25名。
有6名专家担任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北京医学会等多个学/协会分会的常委、学组组长和委员;其中,郭源主任还兼任中华骨科杂志编委、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编委。
(三)科研教学与学术交流
1、科研
近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获北京市科技新星1项,获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1项,获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计划“学科骨干”层次资助1项,获市医管局“扬帆计划”临床创新项目1项,获北京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专项基金年度项目资助3项。
2、专著、论文
近27年,科室参加编写及翻译专著共20余部,内容涉及骨科学、小儿骨科学及小儿外科学等多学科领域。2005年至2015年核心及统计源期刊共发表学术论文114篇。
3、教学
承担卫计委全国骨科进修班的授课任务,北京大学医学部八年制教学工作。小儿骨科专科进修班的临床带教工作。
4、学术交流
自1987年首次接待北美骨科代表团后,与北美小儿骨科协会(POSNA)、欧洲小儿骨科协会(EPOS)等国际著名专业学术组织以及香港、台湾地区骨科学会建立了固定的、顺畅的、密切的关系,每年开展学术交流和互访。并与美国和欧洲多所著名医院的小儿骨科保持学术信息互通,人员培训和进修通道。自2013年起,不定期举办“儿童髋关节疾患高峰论坛”,至今已经举办两届。自2014年起,定期举办国家继续教育项目“儿童肢体创伤规范化治疗学习班”。
5、人才培养
多名科室骨干已经完成美国及欧洲著名医院的学习进修,时间6个月~1年。边臻医生于2015年获得英国皇家外科学院骨科院士。
(四)应急救援事件
2003年春季,“非典”肆虐,科室代少君、尤海峰、董秀丽、陈艳芳、詹延、郭欣、杨楠、刘翠珠、李瑾、王楠等10位同志自愿报名赴抗击“非典”一线工作,大义凛然,无所畏惧,体现了医务人员的崇高品质和风格。
2008年5月,四川汶川强烈地震,郭源同志随医院专家组赴成都、绵阳开展伤员救治工作。随后朱振华、尤海峰、张骥医生对来京治疗的地震伤员进行了手术治疗,高效圆满地完成任务。
2010年4月,青海玉树发生地震,杨征、叶蕾两位同志作为国家救援队队员,克服高原反应和艰苦环境的双重困难,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2011年8月,涌温线高铁事故发生,郭源主任受国家卫生部委派赴浙江温州二院指导并亲自参与事故幸存者“小依依”的治疗,最终保肢成功。出色的工作受到卫生部及铁道部领导的赞扬,为积水潭医院争得了应有的荣誉。
(五)主要荣誉
省部级
梁 栋:1986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人民政府。
俞志涛: 2000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北京市人民政府。
王玉琨: 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优秀志愿者。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
人民政府、奥运组委会。
尤海峰: 2003年,北京市抗击“非典”先进个人。北京市人民政府。
代少君: 2003年,首都防止非典型肺炎工作先进个人。北京市人民政府。
厅局级
小儿骨科于2011获得北京市卫生局先进党支部 北京市卫生局。
郭源:2000年,北京市卫生局技术改进一等奖。北京市卫生局。
郭源:2007年,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标兵。北京市总工会。
叶蕾:2010年,北京市卫生局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卫生局。
郭源:2012年,北京市卫生局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卫生局。
科室大事记(按照年与日时间顺序记录)
1、建科时间
1963年,北一日光室,10张病床,矫形骨科小儿专业组;
1964年,门诊楼东侧,36张病床,小儿骨科病房,郑允宜为首任护士长;
1983年,小儿骨科正式成立,成为独立的专业科室,李英莲担任科室护士长;
1986年,小儿骨科急诊从创伤急诊分出,开始独立值班;
1989年,小儿骨科搬入新北楼一层,设病床46张,时任护士长为王金玉;
1994年,小儿骨科资料室组建,基本设备为486电脑一台,张建立、王玉琨、代少君负责初期的资料收集(均为兼职工作),此为积水潭骨科的第一个资料室,为资料收集和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5年后建立科室病历数据库case99;
1997年,与创伤骨科共同组成综合病房,定址急诊楼地下室,其中小儿骨科床位20张,由张荣英、张建立医生负责管理;
2002年,成立小儿骨科北地病房,床位数30张,李燕华任护士长;
2013年,小儿骨科北地病房搬至南一病房,设病床数41张;王楠任护士长。
2、历任科室领导
科室主任:
1984年—1995年,王承武主任;
1995年—1998年,范源主任;
1998年—至今,郭源主任;
历任科室护士长:郑允宜、李英莲、夏丽英、王金玉、董秀丽、李燕华、叶蕾、王楠。
3、业务发展
1962年,张光铂教授协助梁栋教授在国内最先引进了当时先进的Zahradnicek手术治疗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1965年,崔甲荣教授率先引进髂骨截骨术(Salter手术)治疗先天性髋脱位;
80年代,在婴幼儿先天性髋脱位的治疗中最早提出闭合复位前行内收长肌、髂腰肌松解与有限制动的观点;较早引进各种类型的髋臼截骨成形术治疗适龄儿童的先天性髋脱位,同时注重股骨近端畸形的矫正,极大地提高了疗效并显著地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对部分较少见、严重畸形开始治疗,例如:先天性高肩胛症、先天性垂直距骨、先天性胫骨假关节、半肢骨骺异样增殖、成骨不全等;
90年代,国内率先开展肢体延长术,小儿麻痹的动力重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习惯性髌骨脱位的规范化治疗,陈旧性骨折的治疗,类肿瘤疾患的多种治疗方式选择等。
21世纪,儿童骨折的微创治疗(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技术,儿童骨干骨折的弹性髓内针治疗技术,大年龄青少年骨折的带锁髓内钉技术等)使得儿童骨折的治疗时间大幅缩短、合并症显著下降、因伤休息时间减低到最小限度、治疗满意率明显提高。多发骨折的抢救与治疗保持着较高的成功率。儿童恶性骨肿瘤保肢治疗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严重肢体畸形的一次性截骨矫正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规范化治疗已经形成治疗指南,起到了规范治疗方法、避免失误、有效指导基层医生和非小儿骨科医生正确处理该病的目的,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计算机辅助导航下治疗青少年股骨头骺滑脱的内固定,以及骨骺损伤导致骨桥形成后畸形的骨桥切除、骨骺再开放技术等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早期手法按摩、石膏矫形技术(潘赛提技术)已在科室广泛使用,同时顽固性足畸形的矫正治疗也达到了国内较高水平。儿童关节内骨折及病变的关节镜下治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儿童股骨头骺缺血性坏死的早期包容手术治疗作为新观念和技术在小儿骨科已得到广泛的共识。大龄髋关节脱位的各种保髋手术平稳开展并取得满意的初步结果。
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在人才储备、临床能力、学术水平等诸多方面均处于国内的领先地位。科室整体水平可以达到院领导提出的“国际知名,国内领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