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妇科

妇科成立于1956年,第一代中医妇科名家卓雨农、王渭川等为本学科的筑建奠定了坚实基础。1978年成为国内首批中医妇科学硕士学位授位点,1986年成为首批博士学位授位点。第二代中医妇科名家刘敏如、杨家林在继承的基础上,立足临床,深入开展中医妇科理论与临床研究,培养了一批高层次人才。科室现有全国知名老中医药专家和一批中青年骨干,在科主任、学科带头人魏绍斌主任医师的带领下,形成了稳定的学科发展方向、成熟的学科研究平台、强大的教育团队、广阔的对外交流背景、中医特色突出的技术方案和疗效肯定的专病专药,在西部乃至全国中医妇科界有较大影响,起到辐射带头作用。学术水平居全国同行前列。

1996年成为四川省重点学科,2002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西部重点学科, 2004年成为四川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007年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科(专病)。2008年妇科重点专病盆腔炎遴选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优势病种。

全科现有临床、教学、科研人员48人,其中主任医师(教授)12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4人,博士导师6人,硕士导师1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医药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1名、中国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副主任委员1人,世界中医联合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1人,四川省中医学会妇科专委会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2人、名誉主任委员1人,四川省首届名中医1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3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四川省优秀中青年中医师1人,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科室现有门诊诊断室7个,检查室2个(阴道镜、B超),治疗室3个,手术室1个,名老中医工作室1个,年门诊量达8~9万人次。住院部开放病床48张,住院人数1200~1400余人次,中医治疗率90%以上,病床使用率90%以上,区域外病人收治率25%,危重急症病人收治率20%以上。

科室诊治病种有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及各种疑难危重病症,包括盆腔疼痛病症、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妇科炎症性疾病、肿瘤,部分妊娠期和产褥期疾病等数十个病种,对盆腔炎、月经不调、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子宫肌瘤、异位妊娠、围绝经期综合征、慢性宫颈炎等疾病有治疗优势,形成了专方专药,研制了10中临床疗效肯定的院内制剂,或有特色的治疗方法,如:直肠给药,药包热敷,温盒灸,中药熏蒸等。省内各地患者慕名就诊者逐年增多,科室年门诊诊治患者达6~7万多人次,住院病人1000余人次。科室具有较强的中西医技术力量,具有诊治各种妇科急危重症的技术力量和设施,现拥有国内较先进的妇科检查和治疗设备,如腹腔镜、B型超声诊断仪、阴道镜、多功能射频治疗仪、监护仪、妇科专用高频电波刀等,几十年来一直坚持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开展了多种妇科手术治疗:如子宫肌瘤、卵巢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脱垂、子宫内膜癌等常规手术,以及宫外孕、卵巢黄体破裂出血、葡萄胎、不全流产大出血等急诊手术;同时,门诊手术室开展了各种计划生育手术,包括B超引导下无痛人流术、清宫术、诊断性刮宫术,安环取环术,输卵管碘油造影术、通水术,宫颈LEEP手术,冷冻术等。

手术前后配合中药治疗,对提高患者手术耐受性,促进手术后康复和减少术后复发或并发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患者中获得了良好的口碑。

科室医生
朱鸿秋
吴克明
杨家林
谢萍
医院信息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院创建于1957年,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附属医院之一。50多年来,医院坚持 “承岐黄业、立华扁功”的办院宗旨,秉承“大医精诚、和合济世”的医院精神,恪守“勤求博采、厚德精术”的院训,发扬“创造卓越、关爱生命”的办院理念,实施 “特色立院、科教兴院、人才强院、文化树院、管理治院”的发展战略,经过几代人的开拓创新、团结奋斗,现已建设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养生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院,全国示范中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中医药国际合作交流基地,国家中药临床试验研究(GCP)中心,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全国中医眼病医疗中心,全国中医急症医疗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基地和感染病临床基地。是西南地区临床学科门类最齐全、综合服务水平最高的区域中医医疗中心、科教中心和治未病中心。 医院占地面积8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0万余平方米,编制病床2000张,现有临床科室30个,医技科室9个,中医特色病区8个,医院固定资产总值4亿多元。2008年,医院被国家发改委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主要承担糖尿病的研究。其建设目标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开展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医药防治研究,建立糖尿病中医药三级防控体系(三级网络、三级干预、三级防控),探索建立两个模式(团队资源整合模式、糖尿病集约型诊疗模式),打造三个平台(数据收集管理平台、健康教育平台、技术推广平台),建成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高度智能化、信息化,集科研、医疗、教学三位一体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糖尿病)基地。 医院拥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五官科学、中医妇科学、针灸推拿学),2个国家卫生部重点学科(中医眼科学、中医急诊学),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眼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肝胆病学、针灸学、中医内分泌学、中医急诊学),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专病(中医眼科、中医肾病科、中医妇科、中医耳鼻咽喉科、推拿科、中风病),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基地(急诊科、传染病),6个四川省重点学科(中医眼科、中医妇科、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骨科、中西医结合内科),5个省级重大疾病防治中心(中风病防治中心、糖尿病防治中心、眼科防治中心、妇科防治中心、肝病防治中心),1个省级治未病中心, 9个省级重点专科(肛肠科、针灸科、呼吸科、肝病科、心血管病科、脑病科、骨伤科、皮肤科、肿瘤科)。医院现有专科门诊22个,专病门诊58个,常年有280多名专家、教授在门诊为病员服务。为了充分发挥名医名师的作用,更好的为患者服务,医院设有名医堂,常年有名中医50多人在名医堂为病员服务。 医院作为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现有15个教研室,1个模拟医院,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医学、中西医临床),8个博士、硕士授位点(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五官科学、中西医结合临床、针灸推拿学),2个博士后流动站(中医内科学、中医急诊学),培养了全国第一个中医妇科学博士和中医五官科学博士。在校博士研究生80多名,硕士研究生600多名,七年制和本科生2800多名。同时医院还附设一所省级中医中专学校——针灸学校,在校学生2000多人。 医院作为西部唯一的国家中药GCP 中心,现有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专业15个(中医心血管、中医呼吸、中医消化、中医肾病、中医内分泌、中医风湿免疫、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眼科、中医神经内科、中医耳鼻咽喉、中医皮肤病、中医肛肠、中医骨伤、Ⅰ期临床试验研究室)。医院现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1个(中医视功能保护重点研究室),财政部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3个(视听生理实验室、中医眼科与视功能保护实验室、中医内科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研实验室2个(中医眼科实验室、病理生理实验室),二级实验室1个(脊柱力学实验室),省级科普基地1个(视力保护科普基地)。近5年来,承担国家重大专项、攻关计划、支撑计划、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科研项目300多项, 30余项成果获省、市以上科技进步奖,获专利5项;发表学术论文1093篇,其中SCI收录期刊及核心期刊论文312篇;在国家级、省级学会担任理事、专委会委员239人。现有中药饮片460种,中成药380余种。医院制剂有14种剂型,近70个特色制剂,被患者誉为“信得过”产品。 医院现有医疗设备总值2.66亿元,有MRI、X线C型臂数字化血管造影系统、准分子激光系统(鹰视酷眼)、全身CT、CR、DR、彩色超声波诊断仪、CCU、ICU、TTM、全自动细菌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尿沉渣定量分析仪、腹腔镜、宫腔镜、电子肠镜、电子胃镜、纤维支气管内窥镜、全自动数字X线机、人工肾、体外循环机、共焦激光等万元以上医疗设备1730余台件。 医院目前在编职1000余人,其中副高职称以上245人,中级职称317人,博士生导师35人,硕士生导师11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医中药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新药评审专家9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1人,国医大师1人,四川省首届十大名中医3人,四川省名中医49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中青年专家15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卫生人才1人,四川省卫生厅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造就了一支技术力量雄厚、实力强大的医教研人才队伍。 随着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影响不断加深扩大,医院对外交流与合作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对外教育方面,先后为3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4000多名中医药、针灸、推拿专业人才。近年来常年在医院短期学习的境外学生保持在300人左右,接待了来自美国、德国、新加坡、韩国、葡萄牙、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来访者5000余人次。作为四川省中医药对外交流的重要基地,医院在推动四川中医药走向世界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医院的国际影响也在不断地扩大。
推荐阅读
什么是高血压危象,与哪些因素有关
2025-07-24 14:10:39
什么是高血压危象,与哪些因素有关
类风湿引起头晕怎么治疗
2025-07-24 17:27:04
类风湿引起头晕怎么治疗
九价期间意外怀孕怎么办
2025-07-28 10:52:19
九价期间意外怀孕怎么办
病毒性眼睛感染有什么症状
2025-07-25 16:45:17
病毒性眼睛感染有什么症状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本站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kefu@bugu120.com进行修改。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