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战区总医院
康复医学科

成都军区总医院康复医学科始建于1955年。现为西南交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医学院的博士、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国家重点截瘫康复专科中心,全军截瘫诊治康复中心,成都军区康复医学研究所,全军康复理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四川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主任委员单位,四川省针灸学会副会长单位,四川省医师协会康复分会副会长单位。2014年5月,我科获国务院颁发的“全国助残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科室现设门诊、治疗区、病房、教研室,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展开病床81张,康复治疗床位65张。其中康复治疗部设有康复训练厅、高频室、言语认知室、蜡疗熏蒸室、针灸室、神经电生理评定室、矫形支具室及门诊康复治疗部等。全面为患者提供康复评定、康复治疗训练及康复咨询医疗服务。

科室现有医务人员67人。其中康复医师16人,治疗师35人,护士16人;博士后工作站指导老师2人,博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在读博硕士研究生20人。科室拥有康复设备263台件,总价值1200余万元。

科室诊治范围主要包括骨骼肌肉疾病康复和神经康复两大类。其中,针对颈椎病、腰腿痛、肩周炎、肌肉韧带损伤、四肢骨折术后、关节置换术后,综合应用力学手法、声、光、电疗、蜡疗、冲击波、牵引、针灸、推拿、中药熏蒸等各种康复技术进行治疗;针对脑中风偏瘫、脑外伤后遗症、脊髓损伤截瘫、小儿脑瘫、周围神经损伤等神经功能障碍,采用康复机器人、虚拟现实技术、生物反馈技术、悬吊训练系统、计算机言语认知康复训练系统、吞咽治疗仪、神经发育技术、强制运动疗法、运动想象疗法等现代康复先进技术干预治疗。

特色技术介绍

康复评定方面,科室通过目前最先进的计算机智能神经功能评定系统、电脑辅助言语功能评定系统、平衡功能评定系统、神经电生理和表面肌电等特色康复评定技术,科学、准确地评定患者的功能障碍情况,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康复目标及针对性强、疗效好的康复治疗方案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康复治疗训练方面,科室引进了国内外先进的康复治疗理念、技术及设备,并有针对性地研发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现代及传统康复特色技术,为患者提供完善的康复治疗。

针对截瘫、偏瘫患者的步行功能训练,科室引进了目前国内最前沿的多体位智能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系统,并融合了先进的传感技术、检测技术、生物反馈技术、虚拟现实情景互动技术。

对于临床软组织慢性损伤性疾病如肩周炎、肌腱炎、筋膜炎、跟痛症等,通过冲击波疗法使高速震荡的冲击波作用于人体后,致使软组织的压强、温度、密度等物理特性发生改变,从而达到镇痛、扩张血管、促进血管再生、松解粘连、促进损伤组织再修复、控制炎症及感染的效果。

针对各种急慢性疼痛、急性面瘫、各种外伤后遗症,采用无痛苦、无创伤、无副作用的超激光治疗。超激光治疗是利用光作用于人体而产生的光电、光化学等效应,对炎症性、神经性和创伤性疼痛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并且操作方便,疗效显著。

我科采用传统针灸疗法,在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功能障碍、骨关节疾病功能障碍、疼痛、内科疾病以及病后术后养生调理等方面都已取得良好的疗效,并创新性地研究出“截瘫三联针”疗法,在治疗截瘫方面疗效显著。

我科采用先进的情景互动训练系统,通过无线传感器,对脑外伤、脑中风、周围神经损伤、截瘫等患者,以虚拟情景互动方式进行协调、平衡功能训练。

由挪威引进的S-E-T悬吊训练疗法,用于颈腰椎病的核心肌力训练、骨骼系统训练,也可用于脑中风、截瘫、脑瘫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运动康复。

采用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神经功能重建治疗系统,针对脑卒中、脑外伤以及周围神经损伤进行康复治疗。

为提高脑损伤、截瘫、截肢等患者的运动功能,科室采用运动想象疗法,此疗法根据运动记忆在大脑中激活某一活动的特定区域,进行反复运动想象,从而提高运动功能。

在康复咨询方面,我科主要对门诊及住院患者、家属提供康复指导,帮助他们客观认识对待自己的病情,寻找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确定康复目标以及达到这一目标所需要采取的步骤。在患者出院后,帮助患者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并及时解决一些家庭康复方面的实际问题。

科室医生
医院信息
西部战区总医院坐落于成都市北部新城,占地522亩,由本部和附属口腔医院组成。是西南地区占地面积较大、绿化覆盖率最高的园林式生态医院。医院诞生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前身是贺龙元帅领导的第二军团医疗队,历经战争硝烟洗礼,1994年被评为全军首批“三级甲等医院”;1995年被国家卫生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评为“爱婴医院”;2005年被成都市评为“诚信示范医院”;2008年被评为“全国百强优质服务示范医院”;2010年被评为全国改革创新医院;2012年被评为“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医院展开床位2500余张。编有一个野战医疗所、一个国家级医疗救援队。医院现有工作人员3100余人是西南战区医疗、保健、教学、科研中心。医院现有51个临床和职能科室、65个专业,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康复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截瘫康复专科、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5个全军医学专科中心(全军普通外科中心、全军脑肿瘤微创诊治中心、全军肝病诊治中心、全军神经外科麻醉中心、全军截瘫诊治康复中心)、2个全军培训基地(全军心律失常介入培训基地、全军ICU护理培训基地)、3个军区医学专科专病研究所(军区胰腺病诊治研究所、军区神经肿瘤研究所、军区康复医学研究所)、8个军区医学专科中心(军区消化内科中心、军区麻醉与复苏中心、军区肿瘤诊治中心、军区临床医学检验中心、军区成都药学研究中心、军区心血管外科中心、军区神经血管疾病诊治中心、军区脊柱外科中心)、9个军区医学专病中心(军区临床超声诊断中心、军区妇科微创治疗中心、军区心脏起搏介入治疗中心、军区口腔颌面头颈康复外科中心、军区老年病防治中心、军区成都信息咨询中心、军区中西医结合风湿诊治中心、军区重度烧伤救治中心、军区心脏死亡器官捐献移植中心)、2个四川省甲级重点学科(消化内科、普通外科)、2个四川省护理培训基地(重症监护、手术室)。医院拥有一流的重症监护病房、现代化层流净化手术室、高压氧舱群、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双平板血管造影系统、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系统,320排640层动态容积CT、派特CT(PET/CT)、3.0T核磁共振、双探头ECT,头部、体部伽玛刀,大型彩超,直线加速器等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医疗设施设备。医院牢记职责使命,在重大军事卫勤保障任务中打头阵、在惊心动魄的生死鏖战中当先锋、在应急医疗救援行动中唱主角,在社会医疗救治中创奇迹。1988年,赴老山前线执行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卫勤保障任务,荣立集体二等功。1993年,执行汉源“7.12”大火烧伤伤员救治任务,受到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通报表彰。2003年赴北京小汤山执行抗击“非典”任务,获集体嘉奖。2007年、2010年,先后两次执行黎巴嫩国际维和任务,被表彰为“全军维和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医院全建制、全员额、全要素投入抗震救灾,创造了第一时间收治地震伤病员,派出我军第一支医疗队到灾区,救治伤病员人数第一,收治重症伤病员第一“四个第一”的奇迹,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荣誉称号,骨科被成都军区授予“抗震救灾模范科室”荣誉称号,33个集体、485名个人受到国家和军队各级表彰。2009年,成都“6.5”公交车燃烧特大刑事事件发生后,医院救治了45名伤员,创造了建国以来一次性收治烧伤人数最多、抢救成功率最高的奇迹,烧伤整形科荣立集体二等功。2010年,执行玉树抗震救灾伤员救治任务,后送的76名伤员全部康复出院;参加清平泥石流抢险救灾,成功救治某部战士曹建华;执行道孚草原山火救治任务,成功挽救了后送烧伤官兵的生命。2012年云南省彝良县地震发生后,医院快速组建医疗队奔赴灾区参加抢险救灾,诊治伤员10297人次,辗转千里,接力救治了被马蜂蜇伤致深度昏迷的某部抗震救灾战士叶刚,受到了军区首长的充分肯定。2013年雅安芦山地震,医院派出两支医疗队空降灾区执行抗震救灾任务,收到了总部和军区的表彰。医院人才济济,拥有硕士256名,博士、博士后104名,高学历人才占技术干部总数的60%。现有5名博士生导师,48名硕士生导师,建有1个博士后工作站,与5所院校22个专业建立博士、硕士联合培养点,多人被第三军医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军地医学院校聘为兼职教授。医院把人才作为立院之本,强院之魂。大力推进研究型科室、研究型人才建设。2012年,确定了首批10个研究型科室、50名研究型人才培养对象,制定了学科建设规划和个人个性化培养方案。加大中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力度,设立了“英杰人才”培养基金。倡导尊师重道,注重保留人才,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选拔机制,把政治坚定、素质过硬、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任用到重要岗位,推动了学科的快速发展。顾建文副院长被列入全军首批50名“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对象;呼永河副院长被列为全国第二批中医临床优秀人才、中国医师奖、四川省名中医;田伏洲等20名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杨永健、汤礼军被评为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建院以来,共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医疗成果奖千余项,其中军队和四川省科研一等奖11项,多项学科成果填补了军区医学研究空白。医院党委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医院各项建设的首位,扎实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官兵,不断加强党组织能力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和指导工作,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确保医院建设发展方向。2012年,从工作实践中提炼出的“姓军为兵永不偏离、拯救生命永不放弃、精业创新永不停滞”的“三永”精神被《解放军报内参》刊用,联勤部党委将其确定为军区卫勤战线的特有精神。医院院歌《生命重托》在全军获奖。院训“厚德致和,精业创新”深深根植全院官兵心中。以“戴上院徽,唱响院歌,熟知院史,牢记院训,铸牢院魂”为载体的“院字”文化,已成为凝聚官兵意志、彰显成总风采、推动医院发展的巨大动力。“为兵服务 官兵自豪,为民服务 百姓称道”已成为全院人员的共同价值追求。医院党委建立领导专家和群众相结合决策机制的做法在全军交流;廉政文化建设经验被中央军委纪委转发推广。建院以来,560余个单位、1800余名个人受到上级表彰。创作表演的《小汤山日记》、《天使在人间》、《蜀绣》等文艺作品在全军文艺汇演中获奖。医院连续4年被评为军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连续11年被成都市和四川省评为“拥政爱民先进单位”,连续11年被军区和军区联勤部表彰为“安全稳定先进单位”。黄欣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徐朝霞荣获全国“抗震救灾模范个人”荣誉称号;汪涛被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王红梅等三名同志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蒋炜被评为四川省十大杰出青年;肖欣荣被评为军区道德模范。医院新形势下,医院党委审时度势,形成了“爱人才就是爱事业、出人才就是出政绩”和“不加快发展就加快落后”的共识。2011年底,确立创建研究型现代战区总医院战略目标,组织开展了“创建研究型现代战区总医院”群众性大讨论和主题论坛;启动了“132”工程(10个研究型科室、30名研究型人才、20名研究型青年后备人才);与浙大中控展开战略合作,加速推进数字化医院建设;经济适用房和野战医疗所建设用地获批,使用面积9.59万平方米的住院综合楼破土动工;学科建设、人才建设、信息化建设、营院建设规划和文化建设意见将相继出台。展望未来,十二五末,医院形成研究型现代战区总医院雏形;2020年全面建成研究型现代战区总医院,把医院真正打造成军区高危疑难病症的诊治基地、高新医疗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基地、高复杂战创伤的救治基地、高中级干部的保健基地、高层次临床医学人才的培训基地和高速快捷的区域性医学情报信息基地。在医院党委带领下,深入贯彻落实主题主线重大战略思想,坚定不移的走创建研究型现代战区总医院发展道路,朝着“军区全面领先、川内真正一流、军内整体上游、国内有所作为、国际有所知名”的目标前进。
推荐阅读
新生儿一个月如何祛痰
2025-06-28 14:31:34
新生儿一个月如何祛痰
口腔黏膜炎怎么治疗​
2025-07-02 19:20:33
口腔黏膜炎怎么治疗​
马齿苋水宝宝洗澡有哪些禁忌
2025-06-30 11:11:19
马齿苋水宝宝洗澡有哪些禁忌
手指肿胀疼痛怎么回事
2025-07-01 14:49:00
手指肿胀疼痛怎么回事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本站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kefu@bugu120.com进行修改。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