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妇科

妇科病房现有医师40余位,其中高级职称20余人,95%以上有硕博士学位。病房分有6个医疗小组,每个医疗小组组长均为临床经验丰富的教授担任。现有病床166张(住院病床139张、化疗病房27张),配备20余间手术室,每间手术室均可进行经腹、经阴道和腔镜手术,其中部分手术间可进行中远程手术教学演示和转播,手术室配备有全套先进的电外科工作站等大型设备。妇科年收治患者10000多人次,年手术9000多人次,其中近20%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年抢救重危患者500余人次,抢救成功率近100%。年会诊疑难病例两百余人次,年接受院外转入疑难重症患者数百人次。

现能开展各种妇科恶性肿瘤的根治术和超根治术,开展各种途径的化疗,各种妇科恶性肿瘤的疗效居全国前列。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各种复杂生殖道畸形、生殖道瘘、盆底疾病、女性生殖道感染等疾病的疗效显著。在年轻宫颈癌患者进行保留子宫的子宫颈广泛切除术、保留膀胱神经功能的子宫广泛切除术、切口妊娠及宫颈妊娠的介入治疗、电视腹腔镜和宫腔镜治疗妇科良恶性疾病等方面也居全国领先水平。

现有教授14人,副教授12人,主治医生及住院医生20余人,其中95%以上有硕博士学位,80%以上有国外进修、学习、访问经历。有省学术及技术带头人、省学术及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省卫生厅学术及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多人,是中华妇科肿瘤分会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及华西中心主任委员所在单位。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22人,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妇科肿瘤连续7年为卫生部临床重点建设学科,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四川省等高层次科研课题,并多次获得国家级、部级、省市级科技成果奖,并成为国家教委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和中国癌症基金会成都妇癌防治中心。妇科医护以优质的服务、良好的医德医风、高水平的医疗质量先后荣获卫生部、四川省“先进集体”、“妇女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二)亚专业介绍

1.妇科肿瘤

妇科肿瘤专业曾两次获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资助,设备先进,技术精湛,承担西部地区各级医院妇癌手术会诊、疑难患者的治疗。在全国率先开展复发盆腔恶性肿瘤全盆腔廓清(前、后)术及尿、粪改流术,年轻宫颈癌患者进行保留子宫的子宫颈广泛切除术,保留膀胱神经功能的子宫广泛切除术等术式,妇科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在全国居于领先水平。

2.普通妇科

(1)子宫内膜异位症

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逐年上升,可引起痛经、性交痛、月经紊乱等,50%~70%患者可继发不孕,严重地影响了妇女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该科对各类子宫内膜异位症积累了大量药物和手术治疗的经验,治疗后症状缓解率和妊娠率有明显提高。尤其是对重症及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颇有建树。

(2)妇科盆底疾病

妇科盆底疾病如盆底脏器脱垂、女性尿控疾病、尿瘘、粪瘘等,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常由于产伤、盆底组织发育不良或退行性病变等原因所致。该科对此类疾病进行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对其诊治引入全新理念,特别是在轻症患者的保守治疗(盆底功能锻炼、理疗等)、重症患者的手术治疗方面达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随着近年来妇科泌尿及盆底重建生物材料(如:经闭孔无张力吊带、Prolift 全盆底重建系统)的应用, 该科盆底功能障碍的修复治疗上了新的台阶。

(3)其他妇科

生殖道畸形矫正、妇科各种良性肿瘤及女性生殖道炎症的诊治也是该科广泛开展的诊治项目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这些疾病的病因学、发病机理等的基础研究方面进行了大量和卓有成效的研究,为根治这些疾病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微创作为一种疾病诊断和治疗技术越来越受到患者和医务人员重视,该科在微创技术的应用方面也走在全国的前列,广泛开展了经阴道子宫切除类手术和盆底疾病治疗、生殖道畸形的矫正等手术,治疗效果良好。腔镜作为一种微创技术,在该科也得到广泛应用,已成为诊断及鉴别诊断盆腔包块、腹痛、宫外孕、异常子宫出血等疾病的常规方法,并能够高质量开展电视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进行子宫肌瘤、卵巢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输卵管妊娠等疾病的治疗;电视宫腔镜下宫颈环扎术、子宫内膜切除、子宫粘膜下肌瘤切除、子宫内膜息肉切除等。宫腹腔镜联合治疗疾病,如复杂性生殖道发育畸形等。

(三)、临床工作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在尊重、理解、关怀病人的基础上,实施了“优质服务、责任整体护理”,注重医德医风教育,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病人的满意率达95%以上。2011年全年登记在册拒收红包数十人次,合计金额达63000元,收到锦旗9面,表扬信63封。

不断强化各种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和医疗文件的书写和技能考核,狠抓医疗质量的管理,全年无一例病历丢失,全年甲级病历率达100%。

2011年共收治病人13157人,手术9599人次(其中癌症手术1235例),科室床位使用率123.2%,患者平均住院日5.4天,治愈率94.1%。疑难重症和危重病人多是妇科收治病人的特点,科室坚持对危重及疑难病人的会诊制度,对危重及疑难病人采取随时会诊,发挥集体智慧,对病人的诊断、治疗等提出最优的方案。该科全年抢救患者509人次,会诊讨论疑难重症患者213人次。

(四)、科研学术活动

(一)科研

承担包括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优博论文专项基金、省级和横向课题等多项课题。2011年妇科获批准科研项目30项,共计研究经费628万元。其中,国家973计划及子课题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青年基金各1项,部省级课题9项。参与编写学术专著3部,翻译2部。获发明专利5项。研究成果中一项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二)论文

平均每年发表论文近百篇,包括SCI、EI、Medline收录的高质量论文,2011年发表文章73篇,其中SCI 18篇。

(三)学术交流

2011年10月举办全国第12次妇科肿瘤学术会议。本年度科室人员参加国际学术活动11人次,参加全国学术活动56人次,大会发言19人次。

(四)医学教育

科室在读博士38人,在读硕士90人

每月一次多科合作的临床病理讨论(CPC)

每月一次全科教学查房

定期进行医学生、进修医师、研究生专题学术讨论

每周三下午学术讲课

每年进行卫生部及省级继教项目的讲授

(五)健康教育

(1)妇科腔镜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2)如何预防和治疗霉菌性阴道炎

(3)子宫颈癌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4)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5)子宫肌瘤的诊断和治疗

(6)女性性传播疾病的介绍

(7)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激素替代治疗

(8)卵巢癌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9)盆底功能障碍的评估和修复

(五)、附设机构

医院妇科具有以下三个附设机构:

(一)中华妇科肿瘤学会华西学术培训中心

该院妇科肿瘤中心于2005年成为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颁布认证的全国五个妇科肿瘤学术培训基地之一,即华西妇科肿瘤学术培训中心,负责西北西南地区妇科肿瘤医师培训、资格认证、妇科肿瘤学术交流。

(二)卫生部妇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

第十七届中国内镜医师大会卫生部宣布了全国第一批通过验收的15家医院为“卫生部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并颁发了证书,该院妇科微创中心成为其中之一,成为西南地区唯一一家妇科内镜培训基地。

医院的卫生部妇科内镜技术培训基地拥有国内一流的教学设备和医疗设备、丰富的临床教学资源、雄厚的师资力量、健全的组织管理构架,能充分保证培训的规范性、严格性。

开展妇科内腔镜诊治技术始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20多年的不断发展,于2003年成立了数字智能化内腔镜手术室,拥有国内一流的手术设备和雄厚的技术力量。近年来,该院内腔镜手术发展迅速,年均手术量达6000多台,60%以上的妇科手术均可通过内腔镜完成。目前该院已开展内腔镜手术治疗的妇科疾病包括:早期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宫外孕、盆腔炎性包块、盆腔粘连;子宫内膜息肉、子宫纵膈、生殖道畸形、宫腔粘连、功能性子宫出血、异位环、宫腔异物等。

(三)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基地(妇产科部分)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是卫生部部属的、西部地区最大的三级甲等妇女儿童专科医院,是教育部重点大学的教学医院。该院的儿科和妇产科均是国家重点学科、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权点及博士后流动站。1993年,华西二院被卫生部批准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医院,儿科、妇产科被批准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06年12月28日,医院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基地的实地评审,成为卫生部首批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基地医院,儿科、妇产科成为西部地区唯一的卫生部儿科、妇产科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基地。2007年12月7日进行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基地复审,卫生部评审专家和领导对该院的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无论在培训、管理、政策的跟进等方面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自1993年以来,医院一直按照卫生部关于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的相关规定进行住院医师/专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以建设国内一流的国家级妇幼卫生专科人才培养基地为目标,逐渐建立了一套健全的组织体系,搭建了一个优秀的教学平台,制订了一系列科学、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为该院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我国妇幼医学领域培养了大批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的妇产科、儿科专科医师。医院不断积累经验并勇于创新,2004年启动了3+2模式的“社会人身份”的住院医师/专科医师规范化项目,面向全国公开招收“社会人身份”的住院医师培训学员。目前,妇产科培训的“社会人身份”的住院医师已成为医院临床一线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生力军。

科室医生
医院信息
医院现开放编制床位1580张,其中华西院区730张,锦江院区850张,有22个临床科室和6个医技科室。妇产科学和儿科学均为国家重点学科,儿科学为国家精品课程,妇科、产科、儿科新生儿专业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妇产科学、儿科学、母婴医学和应激生物学为博士学位授权点,妇产科学和儿科学为博士后流动站。医院拥有“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早期发育与损伤的基础与临床嵌合研究”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妇科恶性肿瘤诊治、小儿血液病及小儿肿瘤诊治、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防治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为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全国救治农村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区域协作中心、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办公室、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卫生计生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卫生计生委妇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国家卫生计生委产前诊断培训基地、国家卫生计生委先心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四川省妇产科质量控制中心、四川省儿科质量控制中心、四川省妇幼检验质量控制中心、四川省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四川省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质量控制中心、四川省产前诊断中心、四川省人类精子库、四川省NICU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和四川省产科母婴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等均设在我院。2008年医院西部妇幼医学研究院正式挂牌。医院承办《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际输血与血液学杂志》两本国家级杂志。医院现有职工2981名,其中正高级师资103名,副高级师资145名,博士生导师70名,硕士生导师104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长江学者青年学者2人,千人计划特聘教授1人,千人计划青年学者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8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8人,四川省卫生计生委学术和技术带头人93人,享受国家级政府津贴和部、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4人。我院在全国学术团体中,在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优生科学协会等国家级学会/协会下设委员会和学组中担任主任委员、候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等学术任职30余人次;还有四川省和成都市医学会妇产科、儿科、生殖医学、遗传、药事管理专委会主任委员及副主任委员多名。医院承担成都市、四川省乃至西南地区的妇女儿童危重疾病病人的救治、转诊、会诊等大量临床工作。2018年医院门、急诊243.2万人次,出院5.66万人次,手术和操作4.21万人次,分娩1.24万人次,平均住院日为5.40天。医院开设妇产科、儿科多种亚专业普通门诊、特需门诊、名老专家和知名专家门诊,以及专科专病的特色门诊,许多妇产科、儿科疾病的诊治水平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医院检验科是全国唯一一家同时通过ISO15189和美国病理学家协会认可的专科医院实验室,检测结果在全球47个国家互认。医院建设了完整的危重症监护体系,使危重病的抢救成功率达95%以上。产科中央监护网络系统、全程家庭胎儿监护系统等通过在医院或在家中对胎儿进行监护,确保孕妇和胎儿的安全,每年产科收治的孕妇中,70%以上为高危孕妇。体外授精胚胎移植及其各项衍生技术在西南地区处于领先地位,每年完成各项治疗3000余周期,成功率接近40%,四川省首例试管婴儿即在我院诞生。2000年小儿血液肿瘤科在西南地区率先开展小儿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小儿白血病完全缓解率达95%以上,5年生存率达70%,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开展顺利。新生儿科是四川省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和转诊中心,每年收治各类早产儿及危重新生儿超过3000例。小儿心血管科是首批在国内开展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单位之一,年均完成各类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500多例,在胎儿期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方面居国内领先地位。我院拥有独立分设的儿童传染性疾病病房,在SARS、甲型H1N1流感、儿童手足口病等流行病的诊疗和防治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医院以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办公室为核心,确立了以妇幼健康信息采集、加工、整理、利用和实现共享的发展重点,形成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334个监测区县、1.4亿人口、监测医院达783所的监测网络,在出生缺陷监测、遗传家系库建设等方面争取到了包括科技部973项目为代表的一大批重大科研项目。设在我院的四川省产前诊断中心除完成本院医疗保健任务外,还承担大量产前诊断与遗传病诊断会诊工作,基本涵盖了目前国内所能进行的产前诊断与遗传病诊断项目。2018年,医院到校科研经费共计8354.3万元,获准各类科研课题19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5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项。发表SCI论文262篇。近5年分别在《THE LANCET》《CELL》《nature medicine》《the bmj》《JAMA Oncology》《THE LANCET Global Health》《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Cell Research》《Circulation Research》《nature communications》等重要影响力杂志上发表数篇论文。获专利44项。近5年获得的国家级及部省级科技成果有: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二完成单位),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全国妇幼健康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项,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四川省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四川省医学科技奖(青年奖)二等奖1项。
锦江院区 华西院区 儿童康复与健康中心
推荐阅读
乳头内陷疼痛怎么回事
2025-07-25 08:47:25
乳头内陷疼痛怎么回事
更年期提前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025-07-23 11:41:08
更年期提前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腔隙性缺血灶是腔隙性脑梗塞吗
2025-07-21 08:32:26
腔隙性缺血灶是腔隙性脑梗塞吗
针灸不得气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有哪些
2025-07-25 18:06:43
针灸不得气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有哪些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本站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kefu@bugu120.com进行修改。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