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风湿免疫科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是一个集医疗、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为一体的学科,科室开放病床67张,现为四川省医学甲级重点学科(风湿病学与自体免疫病学)、中国风湿病联盟成员单位、中国痛风规范化诊治中心、四川省医学会风湿病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科室现有高级职称3名、中级职称4名、初级职称3名,其中留学归国学者2名、博士后1名、博士2名、硕士7名,博士/博士后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3名。本科室现承担风湿免疫专业博士生/博士后、硕士生、本科生教学工作及医院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

科室目前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专项”资助、科技部973计划前期研究课题、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0余项资助,获省部级科研项目资助10余项,在国际国内重要医学期刊上发表论文350余篇,其中SCI收录60余篇,相关研究成果先后在美国、德国、新加坡、香港、日本等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言交流。关于痛风的研究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关于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风湿性疾病发病机制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获得四川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二、医疗工作

(1)痛风的基础研究与诊疗处于国际国内领先水平,与美国、德国、台湾、北京、上海、青岛等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立痛风/高尿酸血症标本库,建立痛风/高尿酸血症公众平台,与台湾、青岛、上海等地联合创建国际首个痛风与高尿酸血症的英文杂志《Gout and Hyperuricemia》。

(2)对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未分化脊柱关节病、反应性关节炎等关节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具有丰富经验,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3)对干燥综合征、肌炎/皮肌炎、系统性硬化症、结缔组织疾病相关肺间质病变、肺动脉高压的早期诊断和规范化治疗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达国内先进水平。

(4)对成人斯蒂尔病、Reiter综合征、嗜酸性筋膜炎、系统性血管炎、ANCA相关性血管炎、冷球蛋白血症、脂膜炎、重叠综合征、白塞氏病、风湿性多肌痛、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致密性骨炎、骨质疏松症等风湿性疾病的诊疗具有丰富的经验。

风湿免疫科现开展以下特色诊疗:

(1)痛风的精准治疗

(2)新型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风湿免疫病

(3)难治性重症风湿免疫病的综合治疗

(4)血浆置换/免疫吸附治疗重症风湿免疫病

(5)超声诊断及疗效评估在炎性关节病变中的应用

(6)风湿免疫相关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特色疗法

三、教学工作

承担博士后/博士、硕士生、本科、专科等层次的教学,以及专科医生/护士规范化培训。

科室医生
医院信息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坐落于成都市北部,毗邻新都区宝光寺。医院始建于1948年5月,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医院、第三军医大学成都军医学院附属医院,2004年8月随成都医学院由军队整体移交四川省。现为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的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保健和康复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先后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抗震救灾工人先锋号”、“四川省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医院占地面积148亩,开放床位1800张,设有一线科室42个,其中15个省级重点学科/专科。在全省学科影响力排名中,呼吸内科、肾内科名列全省第四,消化内科名列第五,心血管内科、医学影像科名列第七。 医院现有职工1563人,其中高级职称208人,博士后、博士、硕士40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省卫生健康首席专家1人,省卫生健康领军人才5人,“天府万人计划” 天府名医2人,四川省名中医1人,省及省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学术技术带头人14人、后备人才29人,省卫健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 坚持创建“院有品牌、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发展格局,以学科建设为载体,推动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提升。医院现有14个省医学重点学科(消化内科学、医学影像学、烧伤外科学、呼吸内科学、心血管内科学、临床检验诊断学、肾脏病学、内分泌代谢病学、神经病学、风湿病学与自体免疫病学、骨科、普通外科(胃肠外科方向)、儿科学、麻醉学)、1个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肛肠科)、3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消化系肿瘤与微循环、衰老与血管稳态、老年呼吸病),康复医学科为四川省康复医学会疼痛与瘫痪康复中心。医院形成了大面积烧创伤的救治、CAR-T细胞治疗终末期肿瘤、呼吸疾病介入治疗、呼吸危重症救治等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技术项目,其中呼吸疾病介入治疗技术达到全国先进水平;风湿免疫科、消化内科、骨科实力居全省前列。 医院承担了研究生、本科生、规培生及继续教育等教学任务。临床医学专业为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开设有临床、影像、麻醉、康复、儿科、中医6个本科专业,承担“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全科医学”专科教育,举办成医一附院护士学校,形成了“研究生—本科—大专—中专”多层次教学格局。医院为“省级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临床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省级教学示范中心;医学影像专业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临床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医学影像实验教学中心为“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项目;“全科医学教育实训中心”获批“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基金”项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健全,拥有23个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近年来,医院获批各级科研课题77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8项,省部级、厅局级项目358项。发表科技学术论文2084篇,其中SCI收录191篇。获中华医学会、教育部、四川省人民政府等科技进步和成果奖39项。主编参编出版专著89部;授权专利39项;成功举办138项国家级及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获中华医学会科技奖1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特殊贡献奖1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进步奖1项、四川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7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队医疗成果奖8项(其中二等奖1项,三等奖7项)、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四川省医学科技奖二等奖3项、其他省市级科技成果奖10项。主编参编出版教材、专著67部;获批专利35项;获批109项国家级及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根据四川省卫生计生委安排,切实组织实施精准帮扶凉山州普格县螺髻山镇德育村。以党建为抓手,产业帮扶为核心,卫生指导和教育支持为重点,切实履行帮扶职责,确保帮扶工作取得实效。多举措开展医疗精准扶贫,累计选派挂职副院长4人、驻村干部6人,精选科室有效开展“十院百科帮百村”和贫困县卫生“三下乡”活动;结合受援医院发展需求认真做好对口支援,培训受援医院骨干医师,并向11家受援医院派出驻点支援医生,开展义诊巡诊、手术示教、举办学术讲座等;持续开展健康服务和区域技术帮扶,切实帮助对口帮扶地区及医院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医院历年来在处置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在援外医疗,在“5.12”汶川大地震、“4.20”芦山地震的抗震救灾、伤员转运、伤员救治等方面始终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惧危险、冲锋在前,发挥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教学医院的重要作用,受到广大人民群众、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好评。
推荐阅读
低血压总是头晕该怎么调理​
2025-07-17 09:48:50
低血压总是头晕该怎么调理​
子宫内膜腺肌症症状表现有哪些
2025-07-16 09:15:33
子宫内膜腺肌症症状表现有哪些
刮痧后注意事项和禁忌症有哪些
2025-07-13 19:42:39
刮痧后注意事项和禁忌症有哪些
晒太阳、头晕、发黑的原因是什么
2025-07-14 12:35:38
晒太阳、头晕、发黑的原因是什么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医院、医生等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可能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有误等情况,请以医院官网为准,本站不承担因使用该网站所产生的任何后果。纠错或者补充信息,请发送邮件至kefu@bugu120.com进行修改。
关于布谷 联系我们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101584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冀B2-202107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验许可证:(冀)字 第900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