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打喷嚏是许多人常见的困扰,到底是过敏在“捣乱”,还是鼻炎发作?实际上,过敏性鼻炎是鼻炎的一种特殊类型,二者在诱因、症状及治疗上存在差异,耳鼻喉医生教你从细节中找线索。
一、诱因不同:过敏有明确“导火索”
过敏性鼻炎的打喷嚏通常由接触过敏原触发,如花粉、尘螨、动物皮屑、霉菌孢子等。这类患者往往有明确的过敏史,例如春季花粉漫天时症状加重,打扫房间接触灰尘后喷嚏连连。而非过敏性鼻炎(如血管运动性鼻炎)的诱因多为温度变化、刺激性气味(如香水、油烟)、冷空气或情绪波动,与过敏原无关。
二、症状差异:过敏常伴“眼鼻联动”
过敏性鼻炎的打喷嚏多为阵发性、连续性,一次可能打5-10个甚至更多,同时伴随清水样鼻涕、鼻痒、眼痒,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喉咙痒、咳嗽或哮喘。非过敏性鼻炎的打喷嚏则相对单发或偶发,鼻涕可能为白色黏稠状,鼻痒和眼痒症状较轻,更多表现为鼻塞或鼻腔干燥。
三、治疗逻辑:精准阻断“触发链”
1、过敏性鼻炎:
避免过敏原:如花粉季减少外出,使用防螨床品,定期清洗空调滤网。
药物治疗: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片)可快速缓解喷嚏、流涕;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能减轻鼻黏膜炎症,需按疗程使用。
免疫治疗:对尘螨、花粉等过敏原明确的患者,可考虑脱敏治疗,逐步建立免疫耐受。
2、非过敏性鼻炎:
规避诱因:如佩戴口罩减少冷空气或刺激性气味刺激,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
对症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可用氮卓斯汀鼻喷雾剂控制鼻黏膜敏感度;鼻塞严重者可短期使用减充血剂(如羟甲唑啉),但连续使用不超过7天。
注意事项
频繁打喷嚏者需避免用力擤鼻,防止分泌物通过咽鼓管引发中耳炎;若伴随发热、黄脓涕或头痛,需警惕鼻窦炎,及时到耳鼻喉科进行鼻内镜检查;儿童、孕妇及老年人用药需严格遵医嘱,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日常可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每日1-2次,清除分泌物和过敏原,减轻鼻黏膜负担。科学区分打喷嚏的病因,才能实现精准治疗,避免症状反复影响生活质量。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