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盆底肌松弛,是许多产妇在经历分娩后可能面临的 “隐形困扰”,却常因 “觉得会自行恢复”“不好意思提及” 等原因被拖延处理。殊不知,这种松弛若不及时干预,不仅可能导致漏尿、盆腔器官脱垂等影响生活质量的问题,还可能随着时间推移加重症状,增加治疗难度。其实,盆底肌松弛有轻、中、重度之分,不同程度适用的治疗方案大不相同。
1. 轻度松弛:凯格尔运动+生活方式调整
当出现轻度盆底肌松弛,仅有轻微漏尿或者下坠感时,可通过坚持凯格尔运动来恢复肌力。具体方法是收缩肛门和阴道肌肉,就如同憋尿时的动作,保持3 - 5秒后放松,每天进行3组,每组15次。与此同时,要调整生活方式,避免提重物、长期咳嗽或者便秘,因为这些行为会增加腹压,进而加重盆底负担,不利于盆底肌的恢复,坚持做好这两点可有效改善轻度松弛状况。
2. 中度松弛: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
若进行凯格尔运动效果不理想,或者已经出现打喷嚏漏尿、性生活不适等中度盆底肌松弛症状,建议前往正规医院康复科接受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电刺激是利用低频电流刺激盆底肌肉收缩,生物反馈仪则能指导患者正确发力,二者搭配可提升训练效率。一般来说,一个疗程需要进行10 - 15次治疗,通过专业治疗可有效改善中度松弛问题。
3. 重度松弛:手术治疗
当出现子宫或阴道壁脱垂、持续漏尿等重度盆底肌松弛情况时,就需要评估手术的必要性。常见的手术术式有阴道前后壁修补术、骶骨固定术等,具体选择哪种术式,需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来制定方案。不过,手术并非一劳永逸,术后仍需结合康复训练来巩固效果,这样才能更好地恢复盆底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注意事项
产后42天复查应常规评估盆底功能,发现问题尽早干预;治疗期间避免剧烈运动;母乳喂养者需告知医生以调整方案;切勿轻信非正规机构的“快速修复”宣传。科学应对盆底问题,才能有效保障生活质量。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