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期腹痛是许多女性的困扰,若疼痛剧烈到直不起腰,可能涉及生理性痛经或病理性子宫内膜异位症,需结合症状特点与医学检查综合判断。
1、原发性痛经:生理性疼痛的常见表现
原发性痛经占痛经的90%以上,与月经期前列腺素分泌增加密切相关。前列腺素会引发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导致子宫缺血、缺氧,进而产生痉挛性疼痛。这种疼痛多始于月经来潮后数小时内,以下腹部正中为主,可放射至腰骶部及大腿内侧,疼痛性质多为阵发性绞痛或刺痛,严重时可能伴随恶心、呕吐、冷汗淋漓等症状。部分女性因子宫后位或宫颈管狭窄,经血排出不畅,会加重疼痛感。原发性痛经通常在月经第1天最剧烈,2-3天后逐渐缓解,且无进行性加重趋势。
2、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理性疼痛的“隐匿杀手”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如卵巢、盆腔腹膜等。其典型症状为继发性痛经,即原本无痛经史的女性逐渐出现疼痛,且疼痛程度随月经周期呈进行性加重。疼痛多位于下腹部深部及腰骶部,可放射至会阴、肛门或大腿内侧,经期第一天最剧烈,持续整个经期甚至非经期。患者常因疼痛无法正常站立、行走,需卧床休息,甚至服用强效止痛药。此外,子宫内膜异位症还可能伴随性交痛、慢性盆腔痛、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及不孕等问题。
3、科学应对建议
若经期腹痛剧烈,建议及时就医进行妇科检查、超声或磁共振成像(MRI),必要时通过腹腔镜检查明确诊断。原发性痛经可通过热敷、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解;子宫内膜异位症则需根据病情选择药物治疗或手术干预。月经期间需注意保暖,避免食用生冷、辛辣食物,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若疼痛持续加重或伴随异常出血、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就诊,以免延误治疗。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冀)-经营性-2021-00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